生态为骨,发展为翼,文化为脉,品牌为韵

丽水:绘就山水文化新画卷

俞浙前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06日 第 04 版 )

  龙泉宝剑博物馆

  国镜药业生产车间

  稻鱼共生

  莲都古堰画乡

  □记者 俞浙前 文/摄

  在之江大地的西南部,有一片自然景观独特,历史底蕴深厚的“秀山丽水”。

  这里,“山是浙江之巅,水是六江之源”。清秀灵动的山水格局、千年处州的文化积淀如醇酒,让人不觉流连其中,醉在其间。

  丽水,承载着天地之馈赠,宛如一颗青山绿水间的明珠。多年来,践行“两山”理念,丽水奋力绘就高水平建设山水文化名城新画卷,让更多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也让这座城市独具魅力。

  近日,记者参与“看见秀山丽水”媒体融合传播分享活动,走进丽水,近距离感受这座山水之城的魅力,领略青山绿水间的独特发展之路。

  以文脉传承,载山水之变

  5月,时晴时雨,丽水便如绝世佳人,在水光潋滟与山色空蒙之间展现着无穷魅力。城在山中、山中有城、山水相连,构建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致。

  在丽水莲都古堰画乡,有着1500年历史的世界遗产“通济堰”,孕育出一座古韵诗意与现当代艺术共生的特色小镇。那是一片充满艺术气息的水乡。民居古朴,溪水潺湲,有渡头落日、古樟垂荫、渔舟唱晚,漫步其间,仿佛能洗净一切尘世喧嚣。

  就是这样一个原生态小镇,如今却逐步形成了集艺术画廊、艺术教育、古镇文旅、居民生活于一体的生态系统。2020年,当地政府在小镇核心区建起一座艺术中心,满足当地居民、游客、艺术师生学习、展示绘画艺术的需求。

  这里所展示的作品,多是小镇的四时风光,有画家的眼中所见,也有脑中的灵光一现。这是“行走的诗画山水”,将青山绿水、古村老街框入画境,构成一幅流动的水墨丹青。“他们的作品,增添了水乡的灵动。”艺术馆负责人说。

  近年来,丽水以古城为核心,串联起松阳古村落、龙泉西街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长廊。通过修缮古建筑、整治环境、保护传统村落,让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

  如松阳作为“最后的江南秘境”,完整保留了100多座格局独特、风貌完整的传统村落。在埃及开罗举办的联合国第十二届世界城市论坛上,松阳向世界讲述古村落保护的创新实践模式,拯救老屋带动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

  同时,丽水高度重视历史文脉传承,建立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培优地域特色文化标识,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加快打造莲都古堰艺术之窗等文化新地标,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以千年农事,引经济活水

  在丽水青田县,有个与舟山颇有渊源的地名——小舟山乡,也许是巧合,这里乡民也以鱼为生计。在浙江,素有“大海养鱼大舟山,稻田养鱼小舟山”之说。这里的稻田养鱼传统有1300年历史。

  初夏时节,正值稻田鱼养殖的黄金时期,这片群山环绕中的灵秀土地,无数山间梯田迎来大批田鱼苗。溪水从山间潺潺而下流入秧田。村民依循时令,修堤、插秧、投放鱼苗……这既是如今青田县原生态的农田风光,也是千百年来的劳作场景。

  然而,花色驳杂、颇似锦鲤的田鱼,如今已成为当地绿色经济的新引擎。一处百亩养殖基地,田鱼年产量5000多公斤,水稻亩产量近500公斤,平均亩产值上万元。

  2005年6月,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光环加持之下,当地致力于讲好“稻鱼故事”,在继承传统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农业+文化+生态+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论地形,青田县“九山半水半分田”,几乎没有优势可言。最初的稻田养鱼,不过是为了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实现复合价值。传承自千年前的技术,如今何以还能成为生态经济链中的重要一环?

  在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展陈资料揭示了这一“秘密”。

  青田是著名的侨乡,有归国华侨带来生态理念,融合当地环境,实施系统化改进当地稻鱼共生模式。青田县也结合浙江省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建立“生态+、品牌+、互联网+”机制,探索把农业文化遗产品牌价值转化为产业经济价值。  

  为了更好地继承这项活化的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积极探索保护传承和经济发展共生共赢的科学路径。一方面,发起成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联盟,编制两轮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发展十年规划,出台稻鱼共生保护办法,还传承古法育苗技艺,建立田鱼种质资源保护点。另一方面,坚定乡土文化自信,从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角度审视稻鱼共生系统的文化价值,坚持活态保护、动态传承、常态弘扬,做强农文旅融合产业,让农业、文化、生态、旅游碰撞出新的火花,实现稻田养鱼“既种丰收也种风景”,擦亮了稻鱼共生系统金名片。

  以生态家底,赢产业赛道

  有着“中国生态第一市”美誉的丽水,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0.3%,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20年领跑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7年位居全省前列,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并入选首批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入选联合国第二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殷实的“生态家底”可以说是丽水最大的底气。

  立足生态这一最大优势,丽水加快重塑有当地特色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推动半导体全链条、精密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和数字经济五大生态工业主导产业发展。

  在丽水龙泉市,由中国医药制造业龙头企业,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投资的浙江国镜药业高端制剂及保健食品项目已进入生产阶段。在药品生产智慧工厂的加工车间里,一排排机器满负荷运转,从原料进入机器到最终制成片剂、胶囊,全部实现流水线生产。

  国镜药业作为当地大健康医药研发制造业头部企业、食药同源产业链主企业,为产业换道超车、迭代升级带来了现实机遇和技术支撑。

  2023年,丽水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新赛道上大胆布局,聚焦特色药材种植、植物提取制品、保健食品、中药制剂、美妆产品、中医药康养旅游等六个领域,精准强链补链延链,绘制产业新图谱,形成以中药饮片、中成药制剂、植物提取物、保健品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集群。

  如今,维康、贝尼菲特、康恩贝、方格等一批代表性企业脱颖而出,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一个具有龙头集聚效应的产业生态圈正逐渐形成。截至目前,丽水共招引中医药大健康类重点项目47个,固定资产投资额182.62亿元。

  从药材产品由传统的原药材、切片、饮片到中成药、提取物、配方颗粒、大健康产品这一历程可以发现,丽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多元化、系列化、高值化裂变正在加速形成。

  以品牌叙事,塑丽水形象

  绿水青山是丽水的最大资源,也是最大优势。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的方向,近年来,丽水着重合力打响 “秀山丽水活力城”城市形象品牌,通过创新品牌叙事、拓展传播渠道,全面提升城市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创新品牌叙事,讲好丽水故事。丽水深入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打造了一系列具有感染力和传播力的品牌故事。龙泉青瓷、龙泉宝剑、青田石雕组成的“丽水三宝”,不仅在国内各大文化展览中频繁亮相,成为人们竞相观赏、赞叹的焦点,更是多次作为国礼馈赠外宾,于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声名远扬至全球各地。

  “丽水山居”品牌,将丽水的乡村美景、田园生活与特色民宿相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丽水山耕”在《中国品牌》杂志社发布的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上位列首位,其生态农产品年销售额连续3年超百亿元、平均溢价率超30%;

  “丽水味道”品牌,推出了缙云烧饼、遂昌黄米粿等特色美食,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丽水的饮食文化。

  “丽水山景”被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第三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

  “丽水山泉”成功推出高端瓶装水、桶装泡茶水等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近4000万元。

  丽水持续推出“看见”秀山丽水主题分享会,探索在国外举办分享活动,传播展示传统与时尚、古老与现代、青春与活力兼备的“秀山丽水”城市形象。

  事实上,丽水一直在行动。世界青瓷大会、国际摄影节等大型活动广邀国内外媒体、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等参与,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红军长征论坛、浙西南革命老区发展论坛打开了革命老区重点城市跨区域交流的新局面;全国红色宣传联盟丽水行活动、央媒省媒采风团走进丽水……多平台的线上线下宣传全方位展示丽水的魅力,助力“秀山丽水活力城” 城市形象品牌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