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增殖放流活动昨举行
11万余单位海洋生物苗种被放流大海
陈斌娜 张炜昊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06日 第 01 版 )
摄影 记者 陈永建
□记者 陈斌娜
通讯员 张炜昊
本报讯 今天是全国放鱼日。以“养护水生生物,建设美丽舟山”为主题,2025年舟山市海洋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昨天上午在普陀莲花洋上举行(见图)。11万余单位的大黄鱼、黑鲷、半滑舌鳎、三疣梭子蟹等海洋生物苗种,通过船载式增殖放流通道被放流大海。
“增殖放流对我们渔民兄弟来说肯定是好事,海洋资源丰富了,渔民捕上来的鱼货也就多了。”中国好人、浙岱渔11492船长沈华忠说,尤其这几年野生大黄鱼、小黄鱼、鮸鱼等鱼货产量有所提升。
据了解,我市首次开展增殖放流是在1982年,2004年起开始大规模放流。通过增殖放流,既能补充和恢复渔业资源、改善水质,又能帮助渔民增收,还能增强公众对渔业资源保护的意识。
根据我市渔业相关部门跟踪调研发现,经过多年的增殖放流,海洋生物资源不断修复,越来越多曾经濒临灭绝的鱼类重现东海。今年,全市预计投入增殖放流资金约2100万元,将在舟山海域放流大黄鱼、黄姑鱼、三疣梭子蟹、曼氏无针乌贼等10余个物种,计划放流海洋水生生物苗种6.6亿单位以上。
活动中,由我市救助的1只国家一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玳瑁和16只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鲎,也同时被放归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