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共富“新场景”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

岱山推动打造海岛乡村共富工坊2.0版

滕海平 赵焕元 韩东玙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04日 第 02 版 )

  □记者 滕海平

  通讯员 赵焕元 韩东玙

  本报讯  “妈妈,原来小麦要这样割!”近日,在岱山县秀山乡明环稻米共富工坊里,小朋友举着镰刀兴奋地喊着。当天15组家庭参加“金穗童行·共富麦进”亲子研学活动,化身“农夫”沉浸式体验劳动丰收的喜悦。像这样土地“转”出新活力、蔬果“链”出致富路的例子,是岱山打造海岛乡村共富工坊2.0版的生动写照。

  截至目前,岱山累计建成各类工坊67家,吸纳就业人口4900余人,其中低收入农户近400人,人均月增收2400余元。为推动共富工坊从生产加工向产销一体升级、从点状发展向组团集成发展跃升,岱山县将前期各地建设共富工坊的先行经验形成标准推广,并为全县打造共富工坊2.0版画出路线图。

  “以前村里220亩地没人种,现在企业包地、村民打工,一块地挣两份钱!”岱西镇青黑村党总支书记袁鸣辉指着村里的蔬果基地说。青黑村流转并承包220亩农田,打造现代化绿色农业产业基地,有效盘活闲置低效土地,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近50万元。5月初,该村蔬果共富工坊首批西瓜上市,村企联建单次采购3000余公斤,直接带动收入3万元。

  岱山在原有共富工坊的基础上解锁共富“新场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让更多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受益者”。在探索打造共富工坊2.0版的进程中,衢山镇沼潭村150亩农业区块实行稻虾种养模式,打造了蔬果采摘园、生态垂钓园、稻渔空间等项目;高亭镇采取居民自主提案的“业态众筹”模式,将共富集市与产销、美食、非遗、文创、演艺、体验等新兴业态有机融合,实现“小集市串起大共富”。

  据介绍,下一步,岱山将继续推动共富工坊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市场化品牌化运营,在全县推动一批共富工坊完成2.0版升级,吸纳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