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月湖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6月03日 第 03 版 )

  海客谈 月湖

  近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了《关于认定命名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决定》和《关于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通报》。岱山县、嵊泗县成功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舟山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评。此外,我市全国文明村镇增至24个,全国文明单位增至21家,全国文明家庭增至4户,全国文明校园增至3家。我市实现市、县两级全国文明城市“满堂红”,这是城市的荣耀,更是全体市民的荣光。自2017年2月28日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奋斗目标以来,已历时8年有余。回首往昔,众志成城可歌可泣;展望未来,接续奋斗未有穷期。

  体验幸福感

  市、县两级全国文明城市“满堂红”,见证了舟山人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拼搏,彰显了广大市民共建共享的丰硕成果。一切美好都是奋斗出来的。回味难忘历程,体验幸福滋味,有利于坚定信念、鼓足干劲,在新的起点上满怀豪情再出发。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市基础设施全面完善、花园城市品质不断提级、社会秩序显著改善、人居环境持续优化,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市民真切感受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深层次的变化还在于市民精神面貌的提升:文明实践中培育了遵纪守法意识,涵养了彬彬有礼气质,志愿者队伍更如滚雪球般壮大,让整座城市浸润在爱心暖流中。

  2020年,我市从全国113个地级提名城市中脱颖而出,以全国第9名的优异成绩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则必成”如愿实现,“创城惠民”一以贯之。2022年,我市启动实施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程,将群众“急难愁盼”化为“幸福清单”。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已组建起23支专业“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参与服务的组织超100个。该项目成功入选全省“共同富裕”最佳实践和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共同富裕”最佳案例,并荣获全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正因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直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相互促进,让广大市民在共创共享中持续增强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群众的由衷认同和积极参与不但使全国文明城市实至名归,更为深化常态化创城提供了不竭动力。

  整装再出发

  “全国文明城市”这块5年前获得的“金字招牌”,如今更因“满堂红”而更显珍贵。但越是如此,我们越要保持清醒,切不可有歇脚松劲的想法,唯有接续奋斗才能巩固创城成果,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文明永无止境。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是人类文明的初阶跨越。时至今日,文明之舟已驶过万重山。我们既不能躺平在文明古国的摇篮里,也不能满足于文明城市的当下荣誉,而应在新征程上追求更高水平的文明。尤其在全国文明创建百舸争流的今天,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创城路上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必须铆足干劲,力争上游。

  金无足赤,市、县两级全国文明城市“满堂红”虽是“高分答卷”但非“完美答卷”。事实上,不文明现象仍未绝迹:乱停车、乱设摊、乱扔垃圾、骑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等乱象时有反弹,这也是各种专项整治仍不能停歇的原因所在。种种现象表明,市民文明素质提升任重道远,加之城市人口的流动性带来的治理复杂性,决定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永远在路上。

  因此,在创城“满堂红”的喜人形势下,更需要以“显微镜”查不足、以“望远镜”谋长远,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攻坚克难,推动文明创建向纵深发展。对已获评的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同样要动态复查,确保先进性、防止“开倒车”。唯有如此,文明城市才会越来越好。

  拉高新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他强调,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我市实现市、县两级全国文明城市“满堂红”,理当确立新目标、拉高新标杆,乘势推动文明创建再上新台阶。全市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改革创新,广泛动员社会参与,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要通过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我们的事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拉高文明创建的新标杆,还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以市民文明素养的持续提升,促进文明城市创建不断走深走实。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文明城市创建也应时时刷新进度条。眼下,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正迎来爆发式发展。对此,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让广大市民及时、充分地共享科技进步带来的文明成果。另一方面,则要加快升级智能监管手段,广泛应用机器人、无人机技术,全面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更好地通过善法良治创建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