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奋楫笃行 勇立潮头
——舟山市牢记嘱托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董佩军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5月25日 第 01 版 )
摄影 通讯员 邹训永
□记者 董佩军
东海奔腾,这边风景多锦绣;千岛激荡,勇担使命开新局。
2015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第14次踏上舟山群岛,看千岛发展,访干部群众。“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海洋经济、提升群众获得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对舟山的嘱托和期望,也是赋予舟山的重大使命。这些年来,舟山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提出的“4+1”重要要求和对舟山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团结带领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千岛大地日新月异。
东海应无恙,当惊舟山殊。十年后的舟山,“985”行动深入实施,系列国家战略落地见效,海洋经济蓬勃发展,重大项目有力推进,城市活力不断激发,海岛共富取得实效……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勇毅前行,舟山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愈行愈畅。
服务国家战略
在勇担使命中打开发展新空间
“最重要的还是要把舟山放在国际上、放在全中国、放在浙江省这样的位置上去考虑,越这么考虑,舟山的地位越不可限量。”
“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势在必行。”
……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一系列高瞻远瞩的战略考量和谋篇布局,无疑是舟山打开发展新空间的一把“金钥匙”。从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到长江经济带,从国家级新区到自贸试验区,从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到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舟山在勇担重大使命、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了全新的崛起和跃迁。
海风习习,海浪拍卷。而今的鼠浪湖岛,一派繁忙景象。
4月27日,40万吨级巨轮“远见海”轮在数艘拖轮的帮助下,缓缓靠泊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1号泊位。随后,船上约39.3万吨铁矿石开始进行全卸作业。这标志着宁波舟山港40万吨级矿船累计接卸量突破400艘。截至目前,全球在航的68艘40万吨级矿船均已在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停靠。
2016年1月,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试生产;同年9月23日,“远见海”轮首次靠泊该码头,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成为我国长江以南港口首次接靠满载40万吨散货船的码头,正式吹响了宁波舟山港挺进铁矿石“大船时代”的嘹亮号角。
9年多的时间,鼠浪湖码头的铁矿石年进口量从最初的731万吨增长到了去年的3839.45万吨,铁矿石混配量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
鼠浪湖码头的发展史,是舟山十年来服务国之大者、奋力拼搏赶超的一个缩影。纵览舟山发展史,系列国家战略交汇叠加,让舟山高歌猛进、跨越发展。
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同年3月2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动员大会,新区建设全面启动。12年来,舟山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搭平台、为地方谋发展”为己任,鼓足干劲、先行先试、拼搏奋进,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整体性跃迁,“四岛一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千岛大地发生巨大变化。
数据是最好的见证:12年来,全市GDP从2012年的75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226.2亿元,人均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城乡居民收入等均实现大幅跃升;今年一季度,全市GDP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增长7.1%,增速名列全省第二,多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展现出了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活力。
5月1日下午,“洲顺10”轮装载4200吨保税生物燃料油抵达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为停靠在码头边的“凯斯廷马士基”轮开启输油作业。此次供油,刷新了国内单次船用生物燃料油加注纪录。
自2017年4月1日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在“无中生油、聚气发展”的道路上,这样的纪录不胜枚举。
8年历程,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交出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单:累计探索形成33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46项为全国首创,32项在全国复制推广;以“十年工程五年建成”的速度建起了单体规模全球领先的绿色石化基地,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能源保障基地、进口粮食中转中心、铁矿石中转基地;油气储存能力近4000万立方米,年油气贸易额近1万亿元,年油气吞吐量近1.5亿吨;年国际船加油量达726万吨,跃居全球第四大国际船加油港……
践行使命任务,服务国家战略,舟山步履坚定。
去年11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的批复。
再次站在时代风口的舟山,如何抢抓机遇、勇担使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主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工作。去年12月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舟山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动员大会。今年3月中旬,对照国家《建设方案》和省《专项实施方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舟山行动方案》正式发布,“三基地两中心”目标被具体细化为大宗商品储运、加工、海事服务、贸易、交易、数字自贸区和风险防控等7方面27项任务。
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首家LNG(液化天然气)保税仓库在新奥公司成功设立;金塘港区大浦口集装箱码头一季度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约52.75%;全国首单国产保税380燃油期货仓单在舟注册……
使命在肩,征程在前。放眼望去,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的热潮席卷而来,舟山也正在服务国家战略、实现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上长风破浪、奋楫扬帆。
发展海洋经济
在向海图强中构筑发展新优势
“新世纪新阶段浙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天地在哪里?在海上!”
“打造海洋经济强省,舟山要打头阵。”
……
从“把浙江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省”到“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发展海洋经济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就发展海洋经济多次到舟山考察调研。2015年5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考察时,鼓励船企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壮大我国海洋工程制造业作出积极贡献。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鼓励化作信心和动力,经过十年不懈努力,长宏国际去年产值突破百亿元,成为全球排名第十的造船巨头。2024年,全市船舶产业规模达416.9亿元,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为331万载重吨、747万载重吨和1216万载重吨,全球十大修船企业中舟山占据五席,成功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涅槃蜕变之路。
船舶工业的发展,是舟山深耕海洋、向海图强的一个缩影。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历来是舟山的使命所系、优势所在、发展所需。这些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上下的接续奋斗下,舟山一切围着海洋经济转、一切盯着海洋经济干,一以贯之续写向海图强、向海开放新篇章,加快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交出了一份不负使命的优异答卷。
据统计,2024年,全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1552.2亿元,同比增长6.35%,占GDP比重达69.72%,是全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地级市之一。我市海洋经济的“四梁八柱”持续夯实,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高水平开放有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海洋生态保护扎实有效。
发展海洋经济,舟山有底气、有信心、有决心。去年5月召开的舟山市海洋经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力争到2027年,全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2700亿元,较2022年翻一番。
实现海洋经济倍增,靠什么?舟山给出的答案坚定而响亮:“985”行动!
“985”行动中的九大产业链,是我市海洋产业的主攻方向,也是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八大平台是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确定的发展载体,是系列国家战略的承载地,也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实施“985”行动,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是一以贯之发展海洋经济的现实路径,也是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不二之选。
走进金塘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近期,该项目苯酚丙酮装置、醋酸乙烯装置迎来一批核心设备到场,并陆续开始安装。作为“985”行动的重大产业项目之一,金塘新材料项目总投资760亿元,计划建设27套主体生产装置及配套设施,预计年内实现首套装置投料运行。
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链,是我市着力构建的九大现代海洋产业链之一。2024年,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链表现亮眼——全市规上石化行业工业总产值达2874.9亿元;亿元以上项目纷纷落地投产,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大步迈进。今年一季度,石化工业增加值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一条鱼”、船舶与海工装备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绿色石化和新材料、清洁能源及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成效不断显现,人工智能、区块链、水下机器人、海洋通信设备等数字海洋领域的未来产业加快引进培育,八大平台聚焦重点全力突破取得实绩实效……
在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进程中,舟山同样举足轻重。去年,舟山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6.8亿吨、352万标箱,实现江海联运量3.4亿吨。今年一季度,舟山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83亿吨,继续占据宁波舟山港的“半壁江山”。
蓝海无垠,前景广阔。在发展海洋经济的道路上,舟山正以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的姿态,展现更大的担当作为。
提升群众获得感
在为民惠民中共享发展新成果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新建村与村民座谈时说的话,既对党员干部提出要求,又充分体现了亲民爱民的情怀。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多次来舟山下海岛、进渔村,关心海岛群众的民生民计、冷暖安危。
努力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这些年来,舟山市委、市政府始终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海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今天的主题是推进‘托幼一体化’服务,希望大家心里的话要多说,不方便的事和烦心事要多讲,帮助我们党委、政府一起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在今年3月举行的一期“民生面对面·书记市长走进基层单元”活动中,市委书记何中伟开门见山,让与会的人大代表、群众代表敞开心扉、多多“吐槽”。代表们说体会、谈问题、提建议,何中伟与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商量破题解难之法,并逐一作出回应。
如何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2年5月起,我市创新开展“民生面对面·书记市长走进基层单元”活动。聚焦养老、菜篮子稳价保供、就医便利化、托幼一体化等群众急难愁盼的高频民生诉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并建立问题闭环落实机制,以小切口破题办好民生实事,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定海创新实施“定享托”普惠托育服务,满足城区适龄儿童入好托、即时托、普惠托等多样化入托需求;我市实施“幸福躺睡工程”,累计配备午休设备52030套,惠及学生5万余名;聚焦“就医便利化”,邀请市属部门、群众及患者代表、媒体等群体,实地观摩体验挂号预约、住院全程管理等便利化举措,推动11项交办任务落地见效……
回应民生关切,关键在于落实。截至目前,“民生面对面”活动累计开展专题活动24场,整合归并交办具体事项近400项,已办结完成352项,建立相关制度70余件,不断优化活动组织流程和服务保障机制,实现“通过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一套体系”,进一步打通了“民声变民生”的实践路径。
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民生面对面”活动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深厚的为民情怀和为民办实事的责任担当,为优化公共服务、系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供了工作抓手,为检验干部服务群众本领提供了大考场,也为新时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供了实践范例。今后将进一步转变理念、改进作风、创新路径,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5月16日,岱山县东沙古渔镇落地桶广场人头攒动,省医疗专家团队为海岛群众送上优质诊疗服务,并通过AI科技赋能,与当地医生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这样的场景,在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中已是屡见不鲜。2023年下半年以来,我市扎实有力推进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形成一批“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新制度、新机制,高质量推进39项改革任务,23项工作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衡、优质共享,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舟山特色的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之路。
在嵊泗县黄龙岛,如雨后春笋般开张的“夜航船”咖酒馆、理想岛艺术馆、理想岛艺术商店、灵波文学自习室茶吧、融合餐厅等,让这座小岛成了“网红岛”。2022年起,我市创新实施“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累计打造2批共17个创建示范岛,让一批偏远海岛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是推进海岛共富的重中之重。根据行动计划,我市将围绕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聚焦实施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扩中提低”、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改革,力争到202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50以内;到2030年人均GDP和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和美乡村基本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
为民惠民富民,群众的“钱袋子”是最好的写照。2024年,舟山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154元,同比增长4.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41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195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52,收入均衡度走在全国前列。今年一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2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大道如砥,行者无疆。站在新起点上,舟山将继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行,持之以恒地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海洋经济、提升群众获得感,奋力书写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