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公安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海岛样板

应卓凡 夏毅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5月22日 第 04 版 )

  普陀山公安分局朱家尖派出所民警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民宿检查

  □应卓凡/文 夏毅/摄

  在东海之滨的莲花洋上,普陀山年迎八方游客千万人次。面对庞大的客流量、复杂的治安环境,普陀山公安将“枫桥经验”与海岛治理深度融合,以“警务前移、部门联动、群防群治、科技赋能”四大支柱,织就一张全域平安网。

  自治+科技

  破解网约房治理难题

  “旺季时一房难求,淡季时空置率高”,这是全国旅游城市网约房治理的普遍困境。现有2.3万间网约房、占全省总量四分之一的普陀山如何破解这一全国性难题,实现“安全与发展双赢”?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派出所给出的答案是:以共治破壁垒,以契约促规范。

  2021年,全省首个网约房行业协会在普陀山成立,首创积分制管理、“三色”动态评级和退订争议快速处置机制,让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契约自治”。经营户老李感慨:“过去总担心被投诉,现在有了协会指导,纠纷少了,好评率还涨了三成!”

  科技赋能更让管理如虎添翼。派出所联合主流平台推出“一房一码”系统,房源合规率实现100%;与携程、飞猪等平台建立数据协作机制,下架违规房源2300余间。如今,普陀山网约房年消费规模超3亿元,涉房纠纷却下降近70%,成为全国网约房治理的标杆。

  联勤+群防

  化解游客矛盾纠纷

  随着旅游旺季临近,普济寺内人流如织,人一多矛盾在所难免。一大早,该寺联勤警务室民警丁金刚就接到游客报警,在圆通宝殿平台处有游客发生争执,丁金刚立即带队赶到现场处置。经了解,系游客李女士称衣服被王女士烫破要求赔偿,双方就赔偿金额争执不下。丁金刚和洛迦义警调解员、综合执法员一起参与调解,当天促成双方达成满意的解决方式。

  “联勤警务室成立前,各部门之间也有联合执法,但基本上都是临时的。”丁金刚说,目前联勤警务室实行“1+5+N”工作模式,常态化入驻民警和综合执法员、保安员、调解员、消防员等,市场监管和洛迦义警等单位按需入驻,并依托“联勤、联动、联处”工作机制,大大提高了执法效能。

  目前,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派出所在组建5支“洛迦义警”队伍的基础上,升级打造“海上联调队”“景区反诈队”“渔嫂宣防队”3支队伍,共400余名“义警”参与社区巡逻、防范宣讲和纠纷调解等警务辅助工作。同时,将从实践中提炼出的善念、善言、善行“三善”调解法运用于涉游类矛盾纠纷,矛盾化解满意率达100%,现场调解平均时长缩短66.7%。据统计,去年共化解涉游矛盾纠纷1600余起,为游客提供暖心服务4000余次,累计收到锦旗66面。

  前端+智治

  织就“平安景区”防护网

  在普陀山,科技不仅是工具,更是守护平安的“第六感”。

  ——配合智能移动警务终端现场办案,借助语音转写功能,符合快办条件的案件办案效率提升70%。

  ——气象预警联动系统年均处置恶劣天气50余次,20年安保“零事故”纪录仍在延续。

  近年来,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派出所依托“公安大脑+智治护航”整体布局,建成运用“智佑景区”多跨场景,实现景区人、车、事各要素的“立体感知、一图总览”,同时,依托无人机巡航等科技手段,实现景区情况图总览。

  同时,该所将全山科学划分成13个区域75个“细胞单元”,建成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借助“智佑景区”多跨场景科技赋能,大大增强对景区消防安全、环境安全、生产安全等重要环节的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