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在舟山探寻生物多样之美
吴建波 王曈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5月22日 第 03 版 )
本版图片由舟山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记者 吴建波 通讯员 王曈
岑港山谷里,黝黑的义乌小鲵破卵而出,欢快地在人工繁殖坑中游来游去;普陀山的密林中,经过救助的中华穿山甲钻进草丛,重回大自然怀抱……在舟山群岛这片陆海交织的蓝绿画卷上,生命的故事正翻开新的一页。
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呼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创和美永续之路,进而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新进程。
回顾过去一年,舟山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珍稀和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绘就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生物多样性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标志,也是美丽舟山的重要内容。舟山以“海岛生态屏障”建设为核心,通过科学修复、严格监管、公众参与等举措,在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保护、濒危物种恢复、公众意识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球海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舟山样本”。
全门类调查 解码海岛物种“基因库”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比以往更大的威胁。从2019年起,舟山历时3年完成了全省首个全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普陀区首个全门类海岛陆生生物多样性调查。2023年,定海、岱山、嵊泗也相继启动了生物多样性调查,为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定海区——调查到生物物种3189种,新记录物种24种,其中浙江省新记录物种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80种……定海借力浙江自然博物馆、浙江大学、原乡生态调查与研究中心、市林科院等科研团队开展了兰科植物、蝴蝶、小灵猫等重要类群专项调查,五峙山列岛成为极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珍稀兰花野化工程实现濒危物种的原生环境保护。
普陀区——作为全省29个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地之一,普陀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域全门类海岛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记录各类物种3244种,发现“普陀条孢牛肝菌”全球新种、28种中国新记录种、省内多年罕见的中华穿山甲和小灵猫稳定野生种群。通过无缝对接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延续调查观测,普陀还新发现“普陀绿僵菌”全球新种,县域新记录增至1392种。
岱山县——岱山全域全门类生物多样性调查共记录生物物种1778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嘴白鹭和黑脸琵鹭,在岱山岛、秀山岛、衢山岛等岛屿滩涂频繁“出镜”,成为岱山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最好的“代言人”。此外,岱山还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浙江楠、天竺桂等。
嵊泗县——自2024年1月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以来,嵊泗已记录各类群生物1248种,滨海生物种类多样,其中在多个岛屿发现黄嘴白鹭和黑脸琵鹭栖息种群,彰显县域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性与完整性。在泗礁岛发现红色名录极危物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珊瑚菜群落,为海洋沙生植被研究提供了珍贵样本。
调查表明,舟山群岛生物多样性维持在较高水平,部分类群的物种数量在全省占有较大比重。例如舟山陆生野生动物已接近全省已知物种的一半,水鸟数量超过全省已知物种的50%,同时发现了多个珍稀、濒危物种以及新物种。这是大自然赋予舟山的宝贵财富,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更加有章。
多维度探索 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网”
今年4月,金塘水獭科普馆完成布展对外开放。这是全国首个以水獭为主题的科普展馆,涵盖明星物种展示、生态保护科普和岛屿文化,将为金塘打造“水獭岛”提供一处可参观、可研学的场所。
场馆的一个重要亮点,是展示水獭在金塘的分布情况以及由红外线相机在金塘野外拍摄到的水獭照片和视频。“金塘水獭昼伏夜出,平时基本看不到它们的踪影,调查显示这种生物在金塘不少地方都有分布,是我们去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重点方向之一。”市生态环境局定海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行动,是保护的关键。去年,定海成功入选《浙江省2024年“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项目》,启动了以摘箬山江豚、小灵猫等重点保护物种为主要对象的“山—海—城”系统保护工程,推动金塘水獭社区保护地、“两廊”义乌小鲵保护区4大生物多样性项目建设,打造了一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区示范基地。
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同样覆盖我市其他县(区)。在普陀,31台4G红外相机布设在野外,开展中华穿山甲和小灵猫等重点物种全天候连续监测,拍摄野生动物视频片段1642个,时长达900多分钟;在岱山,140余个巨大混凝土“空心魔方”依次投放海底,“海洋牧场”项目完成人工鱼礁投放;在嵊泗,金鸡山海岸带新建亲水平台,采用拆除、海滩养护技术修复东侧受损岸线,实施海岸带环境整治,修复海岸带总长1.8公里。
近年来,舟山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进程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此前,我市根据地域特色还发布了《舟山市水和海洋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2022年—2025年)》,统筹指导全市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并在系统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加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和繁育、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等工作方面持续推进。
聚合力“智”护 共谱海岛特色“万物生”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位于定海干石览镇新建村的“定海生物多样性馆·综合馆”即将对外开放,展馆通过图文等形式,展示定海乃至舟山的生物“家底”,反映新时代美丽舟山的生态画卷。
草木蓊郁蓬勃,万物竞相生长,舟山的生物多样性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去年9月,我市发布《舟山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提出到2026年实现“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制度体系得到完善”“全市重要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及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完成2个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以及一批友好单元建设”等建设目标。
围绕《行动计划》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市检察院今年与多家野生动物保护职能部门达成合力保护共识,并发布《关于加强水獭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通告》。
“这是我市检察机关发出的第一份野生动物保护通告,这不仅是对水獭的一份承诺,更是对生态家园的一份守护。”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中华鲟保护日”到来之际,我市检察机关还为这一“水中大熊猫”举行公益诉讼听证会,凝聚保护中华鲟的共识。
持续开展东海带鱼种质资源保护区调查,加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利用;探索应用卫星遥感等现代化监测技术手段,开展中华凤头燕鸥、中华穿山甲等重点物种智慧化监测;结合全市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成果和海岛特色,制定反映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指示物种清单……我市明确下一步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和评估的重点方向,让“监测网络”越织越密,持续绽放生物多样性之美。
为推进全面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我市同样“亮招”不断——
深入推进“森林舟山”建设,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升城镇绿化覆盖率,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持续实施中华凤头燕鸥、普陀鹅耳枥、獐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抢救保护工程,推进水獭社区保护点建设,设立水獭保护工作站;
推动舟山市植物园建设,开展本土兰科植物、舟山新木姜子等乡土植物繁育研究实验,对于生境遭到严重破坏的重点物种,加强其替代生境研究和应用建设。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守护生物多样性,是责任,更是使命。未来,舟山将用科技赋能保护、以科研增殖物种、以科普凝聚共识,让更多市民成为生态文明的守护者、传播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舟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故事,必将唤醒更多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共同绘就新时代美丽舟山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