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战斗在黎明前的黑夜
——解放战争中的舟山敌后游击战
孙国生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5月17日 第 03 版 )
1950年5月17日舟山解放,军民集会热烈庆祝 资料图
□孙国生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了避免内战,在谈判中做了必要的让步,主动提出让出包括浙江在内的八个省的解放区,将这些地区内的人民军队调往北方。
1945年9月底,中共浙东省委坚决贯彻中央指示,将浙东党政人员分批北撤,留下部分干部坚持斗争。中共三东地区特派员王起奉命留在浙东领导宁波地区(包括舟山)工作。詹步行担任中共定海县特派员。根据当时形势,决定舟山党的任务是坚持隐蔽斗争,发动学生、农渔盐民,开展抗粮、反抓丁、反苛捐杂税的群众运动。同时,与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相结合。
一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定海县党部加紧重建各级党政军警组织。在岱山坚持隐蔽斗争的地下党员王家恒按党组织的指示,利用自己战时兼任岱衢区保甲指导员之职的便利以及战时取得的声望和关系,先后争取到岱山区区长和国民党岱山区党部书记、三青团岱山区队区队长等职,从而控制了岱山地区党政军实权,这就为创建党领导下的隐蔽武装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6年3月,王家恒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借国民党政府将三大队改编为定海县警察局保安警察第二中队之机,以三中队为基础,选优汰劣,组建了由中共定海县特派员詹步行直接领导的隐蔽武装“保二中队”。保二中队建立后,党员逐步增加,设两个党支部,为了保卫党的领导机关、便于联系,中队部就设在中共定海县特派员机关美丰杂货店附近的报恩寺内。保二中队建立后,直接在中共定海县特派员詹步行的领导下,利用国民党地方部队的名义,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随着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的顺利展开,1947年1月,中共上海分局在上海召开浙东工作会议。会议要求浙东党组织从原来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转变到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游击根据地,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的方针上来。会上宣布成立中共浙东工作委员会(简称浙东工委),同时决定派王起赴舟山领导工作。浙东工委建立后,舟山党的组织工作有了新的发展,中共东沙支部、岱衢区工委先后建立。为部署开展浙东海上游击战争,1947年3月,浙东工委决定成立中共三东工作委员会(简称“三东工委”),下辖中共定海、镇海和奉化特派员。詹步行任书记(兼定海县特派员),机关驻地设在岱山念母岙。同年春,受华中海上工作委员会书记兼海防纵队政委吕炳奎委托,党的统战对象周游考察海上游击战相关事宜,并同舟山自发的群众武装——徐小玉领导的治奸大队取得联系。6月下旬,周游来到镇海白峰前堤湾治奸大队驻地,代表中共华中海委收编徐小玉部,并宣布部队番号为“浙东第四自卫纵队”,任命徐小玉为纵队长,毛子明、张月清为副纵队长,曹一新为参谋长。
9月上旬,国民党浙江省主席沈鸿烈委任浙江保安第一纵队长王拂尘为“四明山绥靖区驻柴桥剿匪副指挥官”,对浙东第四自卫纵队进行围剿。9月11日,浙东第四自卫纵队在峙头花船岙总台山宿营时,遭到敌人包围,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自卫纵队多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一直坚持了9个多小时,后于深夜突围。部队损失惨重。1948年3月,苏中军区司令(员)管文蔚、政委陈丕显决定将这支部队番号升格为“舟山群岛游击支队司令部”(简称“舟支”),任命徐小玉为司令。其后,舟支进军衢山、滩浒、长涂等地,与东海游击总队、保二中队配合,开展斗争。
二
1947年9月26日,为了部署在三东地区开展武装斗争的有关事宜,中共浙东工委委员、组织部长王起来岱山。28日,王起在蓬山(书院)小学召集詹步行、王博平、余力行、姜立纲等人开会。会议主要研究了将保二中队变为党公开领导的武装的有关问题。经过讨论,与会人员认为时机尚不成熟,决定暂缓行动,余力行为中共镇海江南工委书记兼武工队队长,并从保二中队抽调短枪7支,交由余力行到镇海江南和鄞东一带组建武工队,开展武装斗争。这支江南武工队即是东海游击总队的前身。
1948年1月,由于原浙东工委书记刘清扬被捕,经上海局批准,中共浙东工作委员会改为浙东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浙东临委”)。1948年1月8日至20日,中共浙东临委在四明山慈溪孔岙召开扩大会议,将三东地区改名为东海区,下辖三门湾以北,鄞奉公路以东,甬江以南地区,包括宁海、象山、奉化、鄞县东部地区和定海县,并将三东工委改为东海工委,詹步行任书记。会议还明确提出浙东地区今后要“创立与提高、壮大浙东主力军,更普遍地发展地方武装,开展大规模的游击运动和群众性的游击战争,恢复浙东敌后根据地”。1月13日,临委决定要求:争取时间,积极准备,发动×部(指保二中队)起义,使之成为创造东海地区党的主力武装的主要力量之一,并成为发展海上各种武装的核心。为了贯彻浙东临委的决定,1948年3月,中共东海工委在岱西地下党员金信钿家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研究保二中队起义的相关问题。会后,东海工委和保二中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7月,浙东临委根据当时浙东的对敌斗争形势,决定暂缓将保二中队起义。要求保二中队继续隐蔽,壮大力量,待命行动。
1947年10月,余力行到达镇海,开始筹建武工队,12月22日,武工队在镇海上阳乡成立,有队员7名。江南武工队成立后,奇袭大碶警察所,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13支、子弹400余发。2月25日,部队撤回岱山岛休整。1948年3月下旬,王起代表浙东临委在秀山岛对武工队进行改编,宣布部队的番号为第五大队。4月初,第五大队与舟山群岛游击支队一部在北蝉钓门合并,组建东海游击总队。
为配合全国的解放战争,中共中央上海局于1948年4月16日指示中共浙东临委“在不妨害坚持原有山区之游击战争下,集中力量打开台属局面”“部队必须要在敌人空隙的地方去点火,发动广泛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跳跃式的前进,力求面的发展”“要把内线的纠缠的防御局面变成为外线发展的进攻局面”。5月,中共上海局外县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林枫到四明山参加浙东临委会议,讨论了整个浙东地区发展的方针,着重研究开辟台属等地区的工作,确定“四山相连,山海一片”的战略构想。所谓“四山”是指四明山、天台山、会稽山、括苍山,“山海”的“海”即东海地区。6月,浙东主力相继外线出击,经过半年的努力,浙东的局面进一步打开,浙东革命形势处在历史转折关头。
根据浙东临委关于调东总挺进台属地区,实施主力外线出击的决定。1948年8月6日,东海工委在舟山本岛展茅茅洋林家召开了扩大会议(简称“茅洋会议”)。会上决定:东海游击总队主力由王起率领执行南进台属任务,成立东总定海办事处,由余力行任主任,坚持东海地区武装斗争;中共东海工委书记詹步行和机关仍设岱山,领导保二和定海办事处工作;王博平和张大鹏去苏北根据地汇报工作。
8月17日,王起和江之铭率领东总4个中队280余人,携带8挺机枪、2挺汤姆森冲锋枪等武器从螺门港乘7条木帆船启航。18日,抵达六横岛。一、三中队在上庄登陆后,迅速包围了国民党设在峧头的警察所,缴获驳壳枪2支、电台1部。王起率领的五中队在下庄登陆,直捣双塘乡公所,在双塘庙设立临时指挥部,同时派人召集乡保长开会,筹措钱粮、收缴武器;一方面开展群众工作,宣传党的政策。
三
国民党当局接到定海、镇海、鄞县、奉化等地的报告后,先后命衢州绥靖公署、浙江省保警处至舟山“清剿共匪”。
1948年8月20日,国民党衢州绥靖公署主任汤恩伯赶到定海。21日凌晨,汤恩伯偕浙江省保警处处长毛森等一批军警头目指挥2个税警中队、3个混编中队、定海县保警第一中队、第三中队共千余兵力乘舰艇包围六横岛,海军定海巡防处司令丁琪璋又率宁义、象山等舰封锁海面。8时许,国民党军在强大炮火和飞机的配合下,从上、下庄分头登陆,企图南北夹击东总。面对数倍之敌,东总组织一、三中队在石柱头进行了阻击,且战且退撤至田岙岭一带。当夜,东总组织战斗小组分散突围。江之铭、王荣轩、吕恒等率领50余名战士经虾峙转移到鱼山岛。王起也在当地群众的掩护下回到舟山本岛吴榭乡。其后,陆陆续续有四五十人归队,东总损失惨重。
同年8月28日,徐小玉、王博平带领舟支警卫中队、六桃大队在庙子湖的指战员108人撤往苏北,海防大队和特务中队仍分别在东福山、金塘一带活动。
国民党围剿了东总以后,继续在舟山进行清剿,并于9月5日成立了舟嵊列岛绥靖区,由定海海军巡防处处长丁琪璋任主任,定海县长姚伟为副主任。9月7日,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抵达定海督剿。9月10日,在桂永清的督促下,国民党军调集了信阳、中海等6艘炮艇,由1架飞机配合,对舟支东福山基地进行围剿。经过6个多小时激战,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东福山失守。此战,舟支海防大队20余名战士牺牲,90余人被俘。21日,桂永清指挥20余艘舰艇,以检阅为名,将保二中队驻岱山岛部队诱至高亭缴械,并将保二中队驻外岛的部队同时缴械。由于形势严峻,10月,经浙东临委决定,詹步行调中共台东地区工作委员会工作,东海工委撤销。舟山党的工作改由中共台东(台州)地区工委领导。
在全国解放的前夕,中共华中工委、中共浙东工(临)委领导“舟支”“东总”在隐蔽武装“保二中队”的配合下,广泛开展海上游击战,他们积极主动地寻找战机,袭击警察派出所、缴获枪支以壮大自己,采取夜袭、伏击等形式,对国民党地方各级政权进行打击,扩大了共产党在舟山的影响。在这些战斗中,比较有影响的有塔岭伏击战、油岭歼敌战、弄堂岭战斗等。这些英勇斗争不仅动摇了国民党政权在舟山的反动统治,还牵制了部分国民党正规军,局部减轻了国民党军队对华东解放区和浙东游击根据地的压力。
三支武装为了迎接舟山的解放,坚持在敌后开展武装斗争,遭受了巨大的牺牲,他们英勇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人们铭记。
作者单位:舟山市档案馆(史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