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与抗美援朝运动

柏友春 尤金龙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5月14日 第 05 版 )

  □柏友春 尤金龙

  抗美援朝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动员最广泛的民众运动。舟山有着悠久与深厚的革命底蕴,就抗美援朝运动而言,当时隶属宁波专区的定海县较早地响应了中央的号召,在全县内迅速开展轰轰烈烈的宣传与动员运动,并始终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国内的抗美援朝运动。

  一 抗美援朝宣传教育的开展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前线、团结群众,党和政府在国内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为了加强全社会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重要性的理解,增强群众对抗美援朝胜利的信心,10月26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教育工作。同一天,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即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这个群众团体成立。自此,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宣传教育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

  浙江省在11月7日成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浙江分会”,即浙江省抗美援朝分会,并由该组织负责领导全省的抗美援朝运动。当时舟山为宁波专区的定海县,1949年7月,中共浙江二(宁波)地委在宁波庄桥宣布成立中共定海县委员会、定海县人民政府及下属金榭、小沙、城关、六横、沈家门、岱山六个分区委。1950年5月18日,定海县委、县人民政府从镇海迁到定海县城。20日,定海县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开展工作。随后,各分区委、区公所进驻各地,所属各乡人民政府陆续建立。至8月,全面废除保甲制,建立区、乡人民政权,共设7个区(金榭、六横、城关、沈家门、小沙、岱山、衢山)44个乡镇。

  在全国性的抗美援朝运动兴起后,定海县也热烈响应中央和省里的号召,在全县内组织开展起热烈的宣传与动员运动。12月22日,定海县委在定海中学召开各界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01人。大会决定成立“保卫世界和平抗美援朝委员会定海分会”。同时各区成立支会,学校、机关、团体成立保卫世界和平签名委员会。此后,宣传教育和签名运动在全县展开。

  在整个宣传教育活动中,定海县多次组织开展全县性的抗美援朝各界代表会议,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各种宣传力量,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教育和形势教育,并经常性地组织政治学习来教育全县群众,消除了崇美、恐美、亲美、唯武器论的不正确思想。不少工人、农民加入运动中,起了带头作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增产与捐献飞机、大炮活动,支援朝鲜战争,消灭万恶的敌人。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前线的捷报频传,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为激发人民群众的斗志,进一步推动抗美援朝运动的深入进行,定海县多次组织志愿军代表团到各地作报告。例如,1951年4月中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代表团和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华东分团到定海,分别在城关、沈家门、小沙、岱山等区作赴朝作战报告,听众有16700多人次。志愿军代表团的报告,使各界群众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洗礼与教育,激发了他们保卫祖国、积极参与抗美援朝运动的激情与决心。在整个宣传教育活动中,定海县有10余万人参加抗美援朝示威游行,20余万人参加和平签名。

  二 制订爱国公约,开展增产捐献运动

  根据中央以及浙江省的要求,定海县委、县政府把制订爱国公约作为支援抗美援朝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予以大力推广。1951年7月9日,中共定海县委发出《关于抗美援朝捐献计划》,提出了全县人民爱护人民军队、积极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以经济建设战线上的胜利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7月10日至14日,定海县召开全县各界代表抗美援朝会议。来自本县各岛不同地区出席会议的269名代表中,工人代表28人,农民代表65人,渔民代表43人,妇女代表12人,工商界66人,文教界40人,盐民6人。在此次大会上,各界代表认真检查修订爱国公约,订立增产捐献计划,特别在讨论中以精打细算、民主协商等方法,拟定了全县各界人民行动的公共纲领和捐献奋斗目标,对不同的地区、渔、棉、稻、盐提出了不同的政治口号,如“多种棉,爱国利己”“增产就是爱国,爱国就要抗美援朝”等。

  大会要求7月份在全县普遍检查修订爱国公约,达到每户每人订立增产捐献计划,做到具体可行、切合实际、坚决执行;爱国公约、增产捐献每月检查、分期完成。这次大会鼓舞了各界人民为抗美援朝做贡献的热情和信心。如渔民代表吴义品在大会上表示:“阿拉定海2480只渔船,在秋汛中每船多打一网就能增产16亿多元,捐献一架‘舟山号’战斗机来保卫国防。”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积极订立增产捐献计划,一致为如期完成4架战斗机、1门大炮的捐献目标而奋斗。

  与此同时,定海县委县政府还通过举行大规模的抗美援朝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提高各界群众对爱国增产捐献运动重要性的认识。在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小座谈会塑造典型,用群众教育群众;另一方面让各种组织中的积极分子、宣传员,运用黑板报、快报、戏院、农村剧团等宣传武器展开宣传工作。通过这些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群众的阶级觉悟、政治意识,使他们了解增产捐献、保家卫国的重要意义,并增加了各界群众增产捐献的信心。

  在农村地区的宣传教育中,宣传报、黑板报等宣传手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宣传的内容主要包括“我党三十年来的斗争历史”、新中国成立两年来的伟大成就、五大对比教育以及当前政治形势教育等,宣传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根据金塘、临城、六横、岱山、小沙等六区的汇报材料,截至1951年10月中下旬,舟山已缴纳25大乡合254村,计谷123998公斤、人民币6亿2百余万元,已认缴2乡合计13村,计谷575500公斤,外加渔区4000万、盐区6000万也已入库。

  在城镇地区,则是进一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大会听报告、小组座谈会等方式,不断论述爱国与保家的重要性。通过经常性的学习,工人阶级的觉悟快速提高,在运动中起到了带头作用。在工商界中则是培养积极分子,提振工商界人士的爱国热情。这些活动对城镇地区增产捐献运动的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如截至10月16日,沈家门已入库8亿6千万元,占认捐额的56%,在月底可完成15亿。工商界认捐15亿5千6百万元,已交11亿8千余万元,占认捐额的76%,在月底可完成认捐额90%以上。

  三 参军参干与拥军优属热潮

  在抗美援朝运动过程中,受志愿军战士的鼓励,舟山地区掀起了参军参干的热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援抗美援朝运动。至1951年春夏,舟山地区出现了青年踊跃参军的热潮。1951年3月,定海全县开始进行第一次动员参军工作,首先在两个乡进行试点,然后在全县全面展开动员参军工作。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保土地、保饭碗、保世界和平”“不吃两遍苦、不作亡国奴”等口号的激励下,定海全县出现了妻送夫、母送子、兄弟争相入伍的动人情景。城关、小沙、沈家门3个区16个乡镇农民志愿报名556人,中学生志愿报名120人。

  1951年下半年,定海县开展第二次动员参军工作。10月20日,定海县委根据各区第一期动员完成数字、兵源情况以及实际工作状况,制定了具体的任务指标:金塘征兵150人,岱山征兵200人,小沙征兵100人,六横征兵100人以及衢山征兵50人,并要求截至11月15日前完成所有预定目标。由于青年们踊跃报名参军,而参军的名额有限,因此各地区都是严格把关,将身体素质最优秀、思想最坚定的青年挑选入伍。如截至1951年底,定海全县报名参军人数达2155人,体检合格者551人,505人被批准入伍,其中有200人直接参加了志愿军。至1954年初,全县共有5000余名青年报名参加志愿军,970人光荣入伍。其中,土改后的翻身农民报名参加志愿军的有1400名,批准入伍的有550名。驻舟山的二十二军指战员更是人人要求参加志愿军,参加反对美国侵略的斗争。1951年1月,二十二军选调了2400名战斗骨干,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18位舟山籍志愿军牺牲在朝鲜。

  为加速国防建设,1950年1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联合决定,在全国青年工人和学生中招收学员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舟山的青年工人特别是在校青年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军事干校。截至1951年9月底,定海县各中学青年学生报名参加军干的有100多名,批准的有15人。

  除参军参干外,拥军优属也是舟山人民在抗美援朝运动中爱国思想的具体体现。1950年12月以及1951年1月,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先后两次号召全国各界发起抗美援朝的捐款捐物运动,所募集的钱物用于慰劳中朝部队并救济朝鲜难民。为响应全国总会的号召,1951年1月20日,省和杭州市抗美援朝分会联合召开理事扩大会议,决定进一步开展募集慰劳品、救济品活动。大会通过了《关于响应总会号召,发起慰问中朝部队,救济朝鲜难民的决议》。随后,全省展开了大规模的慰劳救济运动。定海县发起了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和朝鲜群众的1000元运动,截至1951年9月底,收到的慰劳品和救济金,金额达10亿2498万元,超过原任务的5亿2千万元。

  与此同时,为了支援朝鲜战场,解除志愿军战士的后顾之忧,1950年12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联合发出关于新旧年关开展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运动的指示。随后,1951年1月1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拥军优抚指示,要求开展群众性的拥军优抚工作,并决定将2月定为拥优月。为响应号召,1951年春节期间,定海县各区、乡(镇)成立拥军优属委员会,各村成立小组,慰问驻军,向烈军属拜年,送光荣灯4642盏,光荣匾8块,慰问袋300只,慰问信600封,稻谷8000公斤,年糕1362公斤,猪肉440公斤。广大人民群众拥军优抚的热情也很高,认为“如果不照顾好烈军属,就对不起前线的志愿军”。因此,在“先军属,后自己”口号的引导下,各界群众尽一切努力帮助志愿军烈军属解决生活方面的问题。

  抗美援朝运动不仅有力地支援了前线的作战,也极大地增强了国内民众的爱国热情以及民族自豪感。在整个抗美援朝运动中,舟山开展了诸如和平签名、武器捐献、爱国公约、参军参干、拥军优抚等一系列运动,积极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不仅如此,舟山的抗美援朝运动还充分调动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爱戴,加快了新中国的巩固和建设的进程。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