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以“脚步之实”破解“发展之困”

“网格夜访”谱写基层善治新篇章

翁青青 缪鼎汉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5月09日 第 08 版 )

  本版图片由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记者 翁青青 通讯员 缪鼎汉

  作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发源地,近年来,普陀区创新推行“网格夜访”,以干部“脚步之实”破解“发展之困”。

  2024年以来,普陀全区“网格夜访”已累计走访群众1.3万余次,收集问题3404件,办结率达99.88%,真正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如今,普陀区正通过“网格夜访”这张金名片,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困难有处说、说了有人管、管了能管好”的治理温度。

  优化“网格夜访”机制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以前总担心电表箱起火,现在彻底解决了,晚上睡觉都踏实多了!”沈家门街道西河社区居民们对普陀区“网格夜访”机制赞不绝口。这个困扰社区已久的电表箱自燃隐患,通过该机制仅用20天就得到彻底整治,成为普陀区基层治理创新的一个生动案例。

  近年来,普陀区创新建立“网格夜访”工作闭环机制,通过台账层级销号、多部门联动、严格督查考核等方式,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夜访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建立详细的问题台账,明确问题内容、解决时限和责任人。对于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立即处理;需要协调的限期办结;涉及多部门的则由区领导牵头解决。

  为确保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普陀区还建立了“网事夜商”“日汇总、周会商”等工作机制,并将共性问题纳入“七张问题清单”闭环管控。同时出台《普陀区“网格夜访”工作流程》,由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督查考评部门开展专项督查,对履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形成有力监督。此外,还推行问题线索征集机制,鼓励各部门主动上报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

  据统计,“网格夜访”机制实施以来,普陀区已累计解决群众各类问题数千件,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该机制不仅成为倾听群众心声、解决群众难题的重要桥梁,更实现了将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一线的治理目标,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问题的“终点站”。

  目前,普陀区正进一步优化“网格夜访”机制,通过归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经济民生等领域的共性问题,从源头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拓展基层治理空间

  近日,在虾峙镇黄石村,清澈的自来水从村民家中的水龙头汩汩流出。而在几个月前,这里的村民还在为浑浊的入户自来水发愁。

  今年,普陀区海洋经济发展局在“网格夜访”时发现虾峙镇黄石村存在雨污混接、洗涤水直排等问题。随后相关单位立即联合市自来水公司、虾峙镇启动污水改造工程,精准核查管网运行情况,疏通水沟、改造泵站,让村民喝上了“放心水”。目前,普陀区正协调市自来水公司投资300万元,对黄石村自来水管道进行全面升级,预计6月开工,进一步巩固了当地的供水保障能力。

  陆地治理成效显著的同时,如今,普陀区正在将“网格夜访”从陆地延伸至海上,构建“海陆一体化”治理新格局。普陀区创新实施“渔船—渔村—渔区—渔协”一体化党建模式,建设“航行的支部”,在28个海上编组网格中设立20个“海上党小组”和62艘“党员先锋船”,形成“党建+安全”的海上治理体系。

  此外,普陀区还拓展“网格夜访”服务半径,将服务对象从群众延伸至企业和项目。通过联动项目党建、产业链党建,构建“企呼我为”新场景,组织产融对接活动50余次,推动水产加工企业与13所院校达成合作,攻关关键共性技术55项,促成投资10亿元的海洋预制菜产业园落地。

  从解决黄石村饮水难题,到化解海上纠纷,再到助力产业振兴,普陀区正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挖掘“网格夜访”的融合深度,让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正如普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网格夜访’不仅是倾听民声的桥梁,更是凝聚合力、推动共治的平台。”未来,普陀区将继续深化“网格夜访”机制,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治理根基。

  拓宽走访覆盖广度 多元共治多方联动

  夜幕降临,桃花镇茅山村的田间小路上,几束手电筒的光束在夜色中闪烁。“汪师傅,在家吗?我们来聊聊水仙花的事!”网格员亲切的敲门声,成为普陀区“网格夜访”工作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普陀区创新推行“网格夜访”工作机制,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网络,切实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普陀区建立了“区领导+部门+镇街+网格员”四级联动体系,28名区领导带头包联全区353个网格,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域的“服务网”。在具体实施中,创新采取“错时入户”“延时工作”等方式,利用夜间群众在家时段开展“民情夜谈”“道地夜话”等活动,确保走访“零时差”。普陀区四套班子领导每月至少走访1次包联网格,区属单位领导每月不少于2次,各镇街结合“逢一进格”“逢五进格”机制,每月走访不少于4次。

  桃花镇水仙花产业的蝶变,正是“网格夜访”成效的生动体现。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普陀区充分发挥“网格夜访”的多方联动优势。一方面,普陀区农业农村局专项接单,联动开展市场调研;另一方面,引入第三方运营公司,投资100万元打造“水仙花童话世界”网红打卡点。同时,邀请福建雕刻专家为农户开展技能培训,促成5000只水仙花商品球订单落地,农户预期收益增长6倍。这种“网格+社会力量”的创新模式,充分彰显了多元共治的乘数效应。

  如今,“网格夜访”嵌入产业发展全链条。截至2024年底,“网格夜访”在村民代表大会、业委会选举、突发事件处置等6类事项中的参与率和问题处置率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