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先进工作者、嵊泗县科技创新中心副主任顾忠旗——

海岛养殖产业的科研“领航员”

胡园园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5月01日 第 02 版 )

  顾忠旗(中)带领团队开展科研项目 受访者供图

  □记者 胡园园

  从嵊泗县科技局的养殖专家,到县海洋经济发展局的产业推手,再到县科技创新中心的业务带头人,顾忠旗的职业生涯一直与海岛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几天我在杭州参加科技创新培训,每天课程排得满满当当,越学越有干劲!”近日,顾忠旗趁着培训间隙接受了记者电话采访。

  今年初,嵊泗县提出实施“创新强县”战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担任县科技创新中心副主任的顾忠旗格外忙碌,他说:“我们要当好科技红娘,为嵊泗的产业需求精准匹配到合适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专家,让实验室成果在渔船上、养殖场里开花结果。”

  边学边干啃下“硬骨头”

  2007年底,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顾忠旗被安排到嵊泗县海洋科技研究所担任技术员,参与厚壳贻贝人工育苗。

  顾忠旗二话不说,带上被褥搬进研究所,一住就是好几个月。由于此前并未接触过贝类育苗,起初的一段时间,他边学边干。

  厚壳贻贝育苗主要有亲贝培育、人工催产、浮游幼虫培育、幼虫附着、稚贝培育等5个阶段,其中最关键也最难的是幼虫附着阶段,特别是附着基的选择和附着时间的把握。

  为找到适合厚壳贻贝幼虫附着的物质,顾忠旗带领团队成员试验了塑料片、网片、薄膜等数十种材料,最终发现波纹板的附着效果最好。

  “厚壳贻贝的幼虫浮游时间较长,即便出现了‘眼点’这一变态标志,也还需要浮游相当长一段时间。如果提前加入附着基,就会影响其生长发育,从而导致实验失败。”这是顾忠旗团队经过反复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2009年,顾忠旗组织开展的厚壳贻贝产业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在国内率先突破了该项关键技术,打破了嵊泗厚壳贻贝产业单纯依靠价格高昂、数量极其有限的野生苗种的历史,实现了厚壳贻贝苗种规模化生产。由此为嵊泗水产育苗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使养殖户的苗种成本降低了50%以上,累计推广厚壳贻贝养殖面积3万亩以上。

  目前,嵊泗厚壳贻贝养殖面积占该县总养殖面积90%以上,年产量超过10万吨,年产值超6亿元;厚壳贻贝养殖户均年收入超过30万元,厚壳贻贝成了“富民贝”。

  不断攻克人工育苗难关

  针对嵊泗海域部分特色经济水产品自然资源量逐年衰退的情况,顾忠旗带领团队先后组织开展多种海洋生物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并不断取得突破——

  在国内率先实现葛氏长臂虾规模化人工育苗,累计培育仔虾1800万尾;在国内率先实现瘤荔枝螺(黄螺)人工育苗,攻克了瘤荔枝螺变态期饵料转换的技术难题,累计培育苗种106.6万粒;在国内率先实现小刀蛏人工育苗,掌握了育苗关键技术,累计培育苗种2.7亿粒;实现了等边浅蛤规模化人工育苗,掌握了等边浅蛤幼体培育和稚贝培育技术,累计培育苗种6.1亿粒;掌握了彩虹明樱蛤(海瓜子)浮游苗种培育技术和稚贝培育技术,累计培育2.1亿粒苗种……

  搞水产品人工育苗需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作为技术员,顾忠旗时常到育苗池边观察、控制水温、投饵等。在育苗关键期,他每天上半夜和下半夜都要起来投饵和调节水温。然而,海鲜品种育苗的成功,让顾忠旗觉得自己经历的辛苦与煎熬都很值得。

  育苗成果得到转化应用,通过人工增殖放流,为嵊泗海洋生物资源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有力推动了当地特色水产养殖的产业化进程。

  过去十多年来,顾忠旗先后组织开展了省市县级各类研究课题30多项,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个人也收获得了诸多荣誉。

  近两年,围绕嵊泗海水养殖多元化产业发展需求,顾忠旗还相继开展了熊本牡蛎、三倍体太平洋牡蛎、膨腹海马等品种的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研发,累计向养殖户输送各类牡蛎苗种600万粒、海马苗种1.5万尾。

  甘愿放弃休息投身科研

  嵊泗是交通较为不便的海岛县,距离顾忠旗的老家定海有2个多小时的船程。

  顾忠旗的父母曾再三劝说他回本岛工作,市里的科研机构也向他抛出过绣球,但他依然选择留在嵊泗。“早就已经熟悉了这里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舍不得放弃。”顾忠旗说。

  每年1~5月是贻贝人工育苗的关键期。为了确保育苗质量,顾忠旗自愿放弃所有休息时间,甚至好几个春节都没回定海过年。

  在妻子刘秀维的记忆里,女儿小时候问得最多的一句就是“爸爸去哪了”。这些年,顾忠旗经常在研究所搞试验育苗种,或者在外考察学习,又或是奔波在各座小岛指导养殖户。

  虽然独自带娃辛苦,但刘秀维还是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知道他做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我要做好他的后盾。”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常年与海产品打交道的养殖科技专家是个“旱鸭子”,顾忠旗几乎每次坐船都会晕船。即便如此,只要养殖户一个求助电话,他就会毫不犹豫地登船前往。

  “科研工作必须保持初心、贵在坚持。”顾忠旗说,他将继续扎根海岛、服务渔民,用科技创新成果为嵊泗海洋经济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