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小土豆”看党建引领
月湖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4月29日 第 04 版 )
海客谈|月湖
在普陀区六横镇五星村,“小小土豆”由原先的“自产自食”变成了如今的“共富产业”。全村基本上家家户户种植土豆,去年累计销售土豆约5万公斤,村民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据《舟山日报》4月23日报道)。从“小小土豆”看党建引领,或能给更多乡村带来有益的启示。
盼富心切却致富无门,这大概是困扰村民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五星村常住人口680人,老年人占六成以上,怎能指望依赖“地里刨食”富起来?假如没有党支部的引领带动,大家的日子多半就得不温不火过下去。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几年前,六横镇谋划打造“五星海岛土豆”品牌及“海岛土豆合伙人”助农联盟模式,期望通过直播带货扩大土豆销售、帮助村民增收。然而,很多村民对此将信将疑。五星村党支部并未急于求成,而是创新实施党员责任田机制,由党员包干3亩抛荒地种植土豆,将收入全部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眼见“小土豆”真能变成“小金豆”,村民的热情自然就被点燃了。开起“直播间”,举办“土豆节”,再与快递公司合作推出“5元同城快递”服务,党支部边引领边助推,“五星土豆”日益成为网红产品。
从中不难看出,乡村要振兴、村民要共富,离不开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尤其是,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乡村人才大量外流,很多村已成为事实上的“老人村”“空心村”,要想振兴产业谈何容易。这个时候,党支部就要成为主心骨、充当领头雁,通过鼓信心、作示范,引领村民走上共富路。
万事开头难,村民一旦尝到了甜头,自然就会解除顾虑大胆投入,放开手脚大干苦干。五星村74岁村民王玲来一年种两季土豆,上街卖掉一部分,村里收购一部分,今年卖土豆收益有上万元,真可谓老当益壮。
随着乡村产业的逐渐振兴,人才回流也变得指日可待。在如今的五星村,土地是“流动的直播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希望的田野上”各尽所能地发挥聪明才智。有人才,有策划,“亲亲六横土豆有福”六横五星海岛土豆节一年比一年办得红火,“小小土豆”带来了滚滚客流、繁荣了乡村文旅。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让偏僻乡村成为网红村,让广大村民过上富日子,五星村并非孤例。最近几年,我市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城乡融合发展形势喜人。不难发现,但凡“强村公司”红红火火、“共富工坊”风生水起的乡村,基本都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一位勇立潮头的好书记。
我们的事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增强渔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优化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队伍,充分发挥渔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美丽乡村必将蒸蒸日上。
本版署名文章不代表本报立场
每个人都应有话筒,欢迎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