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以三毛散文奖润泽定海文化核心
俞浙前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4月21日 第 02 版 )
本版图片由定海区委宣传部提供
□记者 俞浙前
由定海区委、区政府,舟山市文联主办,定海区委宣传部等单位承办的第五届三毛散文奖颁奖典礼,4月20日在定海举行。本届三毛散文奖共有26部(篇)散文集和单篇散文获奖。
作为舟山乃至浙江的一项重量级文学奖项,三毛散文奖在历经10年五届打造之后,跨入新的高度。回顾历程,无论奖项本身在文学界地位的跃升,还是对地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借鉴意义。
历十年五届,三毛散文奖“量质并举”
中国作协副主席、第五届三毛散文奖终评委主任委员阎晶明评价第五届三毛散文奖:本届评奖征集到的作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跃升了一个台阶。
三毛散文奖自2016年设立至今,已是第十个年头。首次征集参评作品589件,本届征集作品716件,作品数量就提升近两成,质量更是有质的飞跃。
“这一届三毛散文奖,无论是散文集还是单篇散文,都显示出思想内容的博大和辽阔,脱颖而出的获奖作品,每一部(篇)都具有非常强的可读性。”第五届三毛散文奖终评委副主任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陆春祥如此评价。
阎晶明认为,本届三毛散文奖终评结果体现了华语散文创作的高度,因为不仅有百岁的著名散文作家王鼎钧的作品参评,还集合了李敬泽等不少国内的著名散文作家,他们的创作水平都非常高,属于华语散文创作的“顶流”。他说,经过遴选之后进入终评环节的数十件作品,细细研读之下,无论文字、思想还是作者地位,都呈现高端性,势均力敌,让人抉择不下。其次,本次参评的作品创作题材极其丰富,有关于故乡亲情、中国传统化,也有关于山川河流等,视角广泛、力作频现。同时,参评的不仅有百岁的散文作家,还有不少90后新锐作家,国内、国外的华语作家都有参评,体现了三毛散文奖不受地域、年龄、身份限制,也足见这个奖项的影响力。
三毛散文奖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和华丽蜕变,已成为国内重要文学奖项之一。第五届三毛散文奖根据终评委评选细则规定,对审读、讨论和投票程序作了严格规定,评奖过程全程进行社会公示,力求“公开、公平、公正”。
“三毛散文奖在评选机制上面做了严密的规范,我们有评选的章程,有详细的流程,同时通过奖项能够传递作者三毛的文学品格。”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曹启文说,三毛散文奖要不负“名人”之名,在弘扬优秀人文精神,塑造舟山定海的城市文化形象,打造浙江的文学品牌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毛散文奖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激励全球华语作家、繁荣散文创作,也正是因为三毛散文奖数年来在选拔高水准作品上的坚持,让这个“名人”文学奖项饱受关注,也备受期待。奖项初创时期的目标,如今基本实现了。十年来,凭借散文这一社会传播辐射度、辐射面非常广的文学形式,三毛散文奖在文学爱好者心目中的分量,已远不止是“浙江省三大文学奖项之一”。通过吸引国际华语作家踊跃参与,三毛散文奖有力发挥了特殊的媒介作用,使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了解舟山和定海。
传承突破创新,优秀作品熠熠生辉
在阎晶明和诸多终评委看来,参评第五届三毛散文奖的作品质量,相较历届更上一层楼。
例如领衔第五届三毛散文奖的王鼎钧先生,已有百岁高龄,在台湾称得上是家喻户晓的散文大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的“人生三书”在台湾总发行量60万册。圈内盛赞:凡有井水处,皆有鼎公书。获第五届三毛散文奖散文集大奖领衔之作的《爱情意识流》,属于王鼎钧先生人生哲理散文的优秀选本,将红尘男女的既往经验与事无巨细的观察省思熔于字里行间,结构与文调有着一种大开大阖的气势。
再如大奖作品《上河记》,作者是第十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奖得主李敬泽。对于这部作品,北京市作协副主席乔叶深刻评价:“他以个人的行走经历和情感温度来抒写黄河,作品呈现的思想艺术兼具宽阔、博杂和深情,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乔叶表示,此次参评作品中,一批书写故乡类的作品让她印象特别深刻。其中还包括王选的作品《故乡那么辽阔,为何还要远行》、浙江作者赖赛飞的作品《乌塘记》等,诸多优秀作品都难以取舍。
参赛,对于很多作家来说,也是砥砺自身的修行过程。大奖作品《纸上万物浮现如初》的作者,江西省作家王芸感叹,自己为这部参赛作品倾注了8年心血。“这是一本缓慢生长的书,这种缓慢,我觉得是与时间的悠长相匹配,也和这本书试图留存的‘由来已久的美’相匹配。”王芸说,写作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扫盲”的过程,不断打开自我认知“盲区”,看到了自己的知识边界,同时借助书写,在文本的文学性、艺术性方面不断创新突破,力求每一篇有其独特的、与所写内容相匹配的“面目”。
此次,我市作家周苗著作《海物惟错》获得第五届三毛散文奖实力奖。周苗告诉记者,写这本书时,有两个考虑:一是舟山作为著名的海鲜之都,但还没有一本系统地介绍海鲜文化的书籍,这与舟山渔业的地位极不相符。出于宣传舟山、传承海洋文化的需要,他觉得完全有必要写一写。二是在这些年的写作过程中,想突破零星、不成体系的写作,于是就找了这个比较熟悉的点,集文成册,多年努力最终成就一部详述“舟山海物”的作品。《海物惟错》中写了35种舟山海鲜,一种海鲜一篇散文。若想全面了解舟山海鲜,《海物惟错》真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本届三毛散文奖评选中还有不少感人故事。如实力奖作品《走读汉江》作者、甘肃作家王若冰先生号称“秦岭之子”,二十年间穿行于秦岭的崇山峻岭,以文化学者的追远和徐霞客式的山河行走,先后完成“大秦岭三部曲”。此次参赛的《走读汉江》是其中最晚完成的一部,作者以其驾驭宏大题材娴熟老到的功底,描绘古老汉江的沧桑身世、历史变迁、人文精神。可惜,王若冰先生在去年5月3日于天水家中猝逝,享年62岁。他的亲属遵从其遗愿接续参赛,终以“实力奖”为书作注,告慰先生。
“以文润城”,畅想魅力港城建设
“散文,现在几乎已成为疆域最广的一种文体了,从题材来看,它无所不包;从写法来看,叙事、抒情、议论皆可;再看看作者,更是拥趸者众。如今,散文的文体意识在全民写作的今天逐渐被弱化,其写作看似零门槛,却是对作者最赤裸裸的检阅。这也决定了好散文所具有的难度和高度。其疆域虽然广阔,却需要作家有更多思考、承担、书写复杂现实的能力,有打破惯性、不断创新的敏感和勇气。”阎晶明在接受采访时提出自己对散文的理解。
也就是说,散文这种看似宽泛的文体实际上是相当有难度的。如何界定散文的概念,使其具有开放性、约束性,同时又富有内涵和艺术特质,是需要在思考和实践中去解决的。而这样的思考和实践,在三毛散文奖中熠熠生辉。
三毛散文奖创立至今已历十年,其对于散文创作的研究、方向的指导意义毋庸置疑。同时,在历届持续打造中,三毛散文奖“以文润城”的显著特色得以充分体现。
在第五届三毛散文奖启动后,“以文润城”作为该奖项的重要标志性口号加以提出,彰现三毛散文奖“润泽一座城、感召一方人”的重要任务。根据这一文学奖项在城市文化中的作用,以及历届三毛散文奖所建立的强大公信力和取得的广泛成果、多重效应,已成为定海的一张文化金名片,它承担“以文润城”功能最能发挥作用。
三毛散文奖所突破的,则是创造了一个人文盛会和文学盛宴,集结起一大批文化人共同关注、关心、关爱这座城市。这同样也是如今城市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如果一个城市的文化能够让外来者所羡,并对城市产生依赖和情感,那这样的城市文化才是真正值得弘扬的文化。
定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浸润了这座魅力港城改革发展蝶变的全过程。八年来,定海全力培育、悉心呵护三毛散文奖,使其成为定海重要的文学符号。未来,定海还将以文化聚人心,以人文铸品位,以文学传口碑。依托三毛散文奖这一高品质文化平台,发挥好三毛文学、三毛名人文化品牌在打造定海文化高地、展示定海港城风采、提升定海城市品位中的重要作用。
定海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写好以文润城这篇文章,一是要进一步提升三毛散文奖的品牌影响力。海纳百川,诚邀海内外文学爱好者、三毛粉丝来定海,让三毛散文奖更好地辐射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华语群体。让文学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定海。二是要在传承和弘扬中彰显定海人文内涵。以传承三毛人文精神为契机,深入梳理定海文化脉络,讲好东海云廊、东海百里文廊人文故事,展现定海古今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内涵。三是要在打造特色中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三毛文化为核心,培育出更多可看、可听、可玩、可感的旅游元素和服务场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高品质文化供给助力“景秀、业兴、风淳、人和”的魅力港城建设。“城之魂,文以铸之”。
任何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但如何将这种文化底蕴与新时代城市发展载体有机结合,使城市文化品位得以彰显,就需要我们设计和引导。三毛散文奖是一种设计和引导,东海云廊、东海百里文廊、定海古城“微改造”也是一种设计和引导。这种设计和引导,都使文化建设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日益呈现“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