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畲乡如何蝶变

——景宁经验给舟山发展带来的启示

张莉莉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4月17日 第 04 版 )

  茶山

  畲族村

  时思寺

  □记者 张莉莉

  一支充满畲乡风情的畲歌,一杯散发着袅袅茶香的惠明茶,这是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特有的待客之道,也是这里的致富密码。

  4月10日—12日,由浙江省记协主办,浙江省记协副刊工委、丽水市新闻传媒中心、景宁畲族自治县委宣传部联合开展的“2025共同现代化试点采风景宁行”活动在畲乡景宁举行。来自全省的60余名记者走进景宁,记录下一个个共同现代化试点的鲜活案例,深入挖掘高质量发展的景宁故事,探访景宁经验带来的借鉴与启示。

  一个畲族村凭何华丽逆袭

  背倚青山,面朝清流,整齐的农居,古朴的廊桥,走进景宁县鹤溪街道双后岗村这个畲族村落,一幅现代畲乡的生活美景扑面而来。

  看着眼前的景象,你估计很难想象这个畲族村寨,也曾被泥泞和贫困紧紧包裹。双后岗“循迹溯源”现场教学基地“进村调研第一站”展示馆里展陈的一顶银冠就是其中的见证。类似的银冠是每个畲族女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嫁妆之一。但在过去,为维持生计,双后岗村的村民们只得变卖头冠、褪去畲服,进城谋生。

  “2002年的时候,我们村的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000元,如今这个数字已经接近4万元。”在展示馆,讲解员指着一张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表格自豪地说道。

  表格中上扬的曲线,正是双后岗村这几十年来的发展蝶变的象征。

  这个畲族村凭什么实现华丽逆袭?凭的正是“独一无二”的特色。

  200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带队前往景宁调研。座谈会上,他一开场就说:“畲族自治县全国只有一个,是景宁最大的特色,也是丽水很重要的特色。”

  特色就是优势!自此,畲乡有了清晰的方向和路径。

  畲乡风情旅游可以大做文章,这句话说到了时任双后岗村党支部书记雷茂龙的心里。村庄有廊桥等特色建筑,还住着畲族山歌非遗传承人蓝陈启、畲族彩带非遗传承人雷贵契等,雷茂龙心里一盘算,搞旅游,可行。

  很快,村里组建起了队伍,表演畲族婚礼,发展风情旅游,同时推动畲族文化遗产固态保护和活态传承。以蓝陈启等传承人为代表,先后成立了“蓝大妈畲歌工作室”“雷贵契畲族彩带编织工作室”等畲文化传承培育、展示体验窗口。

  村里也开始了同步蝶变,道路拓宽、管网改造、饮用水达标提标、立面改造、景观提升、公厕新建等一批美丽工程相继实施。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扮靓美丽家园,创成省级卫生村、A级景区村和市级花园乡村……一个美丽的风情畲寨完成蝶变。

  展示馆里有一张特别的合影,三个身着畲族服饰的男子手握着手。他们就是双后岗村的三任村干部。

  一张蓝图绘到底,村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下一任村支书蓝文亲汇集全县2296人来到双后岗新村,实现各族群众聚在一起的梦想;现任村支书包文付大力推动大城南一体化,联合强村公司等开展合作,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不足3000元到现在突破100万元。

  在如今的景宁,畲族文化中心、文化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30多座乡村非遗展示馆,留住了畲乡文化的“根与魂”;“中国畲乡三月三”“畲家飘歌”等品牌活动连续多年举办,2023年带动旅游收入27.1亿元……畲乡风情已成了当地致富密码。

  一片叶子如何富一方百姓

  来到澄照乡三石村马岭头茶叶基地,记者们一抬头,先看到了一句话——“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这是什么“金叶子”,竟有如此大的作用?

  继续往里走,谜底得以揭晓。这片“金叶子”正是当地的特色——惠明茶。

  惠明茶的来头可一点不小,因唐代高僧惠明在景宁建寺种茶而得名,在明成化十八年(1482),惠明茶被列为宫廷贡品,备受皇室青睐。而真正让惠明茶蜚声国际的是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斩获一等证书及金质奖章后,从此“金奖惠明”之名响彻全球。

  名气有了,如何转变为真正惠及百姓的收益?澄照乡为此动了不少脑筋,助力这片茶叶子开启了进阶之路。

  2009年,村里请来省里专家,用嫁接、扦插等方式,实现绿茶换白茶,亩均效益翻番;

  2010年,村里投资100多万元,建起茶青市场,交易量占全县的80%;

  2021年,创新“养羊控草肥园,种树引鸟控虫”生态模式,让“生态茶”进一步发挥品牌效应。不仅200多头羊供不应求,价格卖到每公斤120元,更让白茶亩均产值最高达到2万元;

  一项项举措的落地,让惠明茶产业再次迎来快速发展期。

  目前,三石村已发展成为全乡乃至全县的茶叶大村,共有种植面积5300亩,其中马岭头茶山—天堂湖茶叶基地1200余亩;茶叶种植户500余户,每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共发展茶产业企业、加工厂10家。202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64.70万元,总收入达180.61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达5300万元,打造出山区和民族地区共同富裕“三石样本”,是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最稳定的行政村。

  在景宁,类似这样的生动实践还有很多:大均乡则推出了畲乡漂流、沙滩烧烤、滨水露营等水经济项目;景宁县通过推广“稻渔共生”“茭渔共生”等模式,发展设施渔业和生态洁水渔业……每一个实践,都在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一个游戏如何让旅游破圈

  从景宁县城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云中大漈。“春赏杜鹃夏纳凉,秋尝茭白冬赏雪。”一直以来,这个古乡隐在山中,吸引着许多游客。

  去年,始建于南宋的时思寺因成为游戏《黑神话:悟空》取景地而爆红,连带着时思寺所在的云中大漈也一下子破了圈。丽水迅速抓住机会,随即发布了“跟着悟空游丽水”主题线路,包括仙境寻踪游、山水剑瓷路、田园淘金旅等三条涵盖全域旅游资源的特色项目,以及两条景宁全域游线及大漈专属游线。

  据了解,云中大漈景区全年营业收入达1875.66万元,接待游客172.35万人次,获评丽水市景区转型提质优秀景区。

  近几年来,依靠影视剧、电影等产品“盘活”地方文旅资源,带火当地旅游目的地的例子屡见不鲜。舟山近年来也在致力于打造“海上影视之城”,又能从中得到哪些启发呢?

  其实,舟山早已经尝到过影视带来的红利。《后会无期》带动东极出圈,影视带火旅游的长尾效应至今仍有显现。去年,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再一次让大家聚焦东极。

  围绕“网络影视剧审片权落地”“海上影视基地打造”“影视产业链延伸拓展”三条主线,我市正在打造影视审批、影视基地、影视产业链发展“舟山样本”,去年制作发布了“海上影视之城”宣传片,招引落户影视公司,吸引了不少影视剧及综艺在舟拍摄。

  云中大漈的案例证明,文旅破圈的核心在于“文化共鸣”与“体验创新”。舟山若想借“海上影视之城”突围,可以影视IP为纽带,将海洋文化转化为可互动、可消费的沉浸式场景,同时通过政策扶持与科技赋能,构建“引得来剧组、留得住游客、带得动产业”的生态闭环。

  本版图片均由丽水市新闻传媒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