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国有航运企业,“新一海”连续三年获评“舟山市航运龙头企业”,去年总运力、总资产、年营收分别实现了145%、247%和489%的增长——

“航运龙头”是怎样炼成的

陈颖丹 陈婉羚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4月15日 第 01 版 )

  □记者 陈颖丹 通讯员 陈婉羚

  近日,我市发布了2024年度航运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航运企业名单,浙江新一海海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一海”)再度获评“舟山市航运龙头企业”,成为我市唯一一家连续3年获评该称号的航运企业。

  “新一海”成立于2015年5月1日。成立初期,总运力49万吨、总资产10.61亿元、年营收1.9亿元,而去年总运力已达到120万吨、总资产36.86亿元、年营收11.2亿元,分别实现了145%、247%和489%的增长。

  作为一家国有航运企业,“新一海”是怎样在10年间淬炼出“航运龙头”的硬核实力?未来又将如何擎旗奋进,续写新篇?

  重组焕新,抢抓机遇

  “新一海”的成长史,或可视作舟山航运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从2014年底开始,为服务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我市启动舟山交投集团所属航运资产整合重组工作,以原一海海运公司为主体,剥离沉重的历史包袱,全力组建新一海公司。

  2015年5月1日,“新一海”正式揭牌成立。其整合了交投集团下属的原一海公司及海星公司的16艘内、外贸船舶,以国内、国际散货运输为主要经营业务,开启了全新征程。

  轻装上阵的“新一海”,迅速打破旧有的体制机制藩篱,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不断调整结构、扩张运力、拓展业务,在风云变幻的航运市场中逐步站稳脚跟。

  2016年初,抢抓舟山绿色石化产业发展的契机,“新一海”以战略眼光完成关键布局:收购具备专业经营资质的化学品运输企业与6700吨级“彩虹岛1”化学品运输船,成功进军化学品运输市场,开辟全新业务赛道。此后两年间,“新一海”又相继从国际、国内市场购置专业化学品船,实现运力规模的阶梯式增长。

  至2018年,“新一海”内贸化学品总运力位居全省首位、全国第六,不仅稳坐舟山内贸化学品运输市场“头把交椅”,更一跃成为浙江化学品运输领域的领军者,书写了从区域深耕到全国领先的跨越式发展篇章。

  2016年4月,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正式获批设立,“新一海”敏锐把握政策先机,率先启动国内首艘江海直达船舶的建造项目。2018年4月,“江海直达1”号成功投运。之后,“新一海”又参与了1.35万吨级、5.1万吨级江海直达船型的调研,积极投身长江经济带与沿海航运高效通道的建设。

  2017年4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舟山挂牌。“新一海”瞄准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拓展粮食、煤矿、建筑材料等大宗商品航运业务,自有散货运力跃居全市首位,也为自贸区建设提供了硬核物流保障。

  从资产重组轻装上阵,到多元布局开疆拓土,“新一海”以创新破局、以改革赋能,实现涅槃重生,从此羽翼更丰,筋骨愈强。 

  绿智融合,前瞻布局

  在全球航运业加速向绿色、智能转型的大背景下,“新一海”率先“换挡提速”,继续在新赛道上抢占先机。

  为践行“双碳”战略,推动船舶能效提升,满足客户对运输服务质量与效率的要求,“新一海”通过运力“加减法”,从2019至今累计置换11艘高耗能老旧船舶,新增12艘节能型船,单船平均载重吨从3.1万吨提升至5.9万吨。

  受贸易摩擦、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2019年至2021年全球航运市场萎靡,新造船价格指数处于历史低位。以散货船为例,2020年新船造价较2014年高点下跌约30%。

  “新一海”精准把握这一市场机遇,实施“逆周期扩张”——即在船价处于低谷时前瞻性下单。2021年1月、7月,“新一海”相继签订了4艘8.5万吨散货船和2艘5.7万吨散货船建造订单,之后随着船价猛涨,单4艘8.5万吨散货船订单最高实现了约5600万美元的资产增值。

  既节省了造船成本,又能享受后续资产增值红利。这一举措不仅实现了短期降本与长期增值的双重目标,更为“新一海”后续发展、绿色转型夯实了船队基础。

  在数字化的浪潮中,“新一海”同样展现出战略前瞻性,将科技创新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确保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与中远海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构建数字生态矩阵,开发航运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对航运业务的全过程管控;应用浙海大海洋5G项目,搭载“AI哨兵”系统,下紧转第2版▶

  ▶上紧接第1版 实现内部运作、流程监管及实时监控的同步提升,构建起全流程智慧航运管理体系。

  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与积势蓄力,“新一海”现已形成“以干散货运输为基础,以化学品运输为特色”的产业布局,自有船队达到28艘,船队运力达到122万载重吨,涵盖内贸干散货、国际干散货、内贸化学品以及国际化学品船舶等多个类别,自有运力居全省国有航运企业第2。

  如今,筋骨强健的“新一海”,“走出去”的步伐也更加稳健。其国际化布局深度推进,通过与嘉吉、中粮、沙特国际石化等国际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国际船舶占比从56.9%提升至71.8%,航线网络延伸至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覆盖近200个国际港口,全球服务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向海图强,扬帆上市

  在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的过程中,“新一海”已连续8年实现盈利,2024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1亿元大关,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发展潜力。

  “当前,舟山正加快推进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又为我们公司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战略新机遇。”新一海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辉说,依托我市大宗商品储运、加工基地和贸易、交易中心的战略定位,“新一海”已着手整合区域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船队结构,拓展高附加值航运业务,构建现代化航运体系和智能化物流网络,全面提升大宗商品供应链的运输效率,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航运企业,力争在2027年底,实现实控运力突破150万吨。

  “新一海”还拟订了未来三年运力发展计划:通过“购建租”等多种方式,发展6万~8万吨节能型内外贸兼营散货船,新建1万吨级内外贸兼营化学品船舶,并逐步更替老旧船舶,实现运力规模、营收水平、船舶品质的同步进阶;扩充2万~3万吨级国际化学品船舶,优化化学品板块运力结构,更好地发挥出化学品业务板块平衡、托底作用;实施经营性租赁策略,减轻资金压力,提升企业发展动力……

  为提升航运产业能级,更好服务国家战略,2023年以来,“新一海”聚焦“航运上市”目标,加快推进航运板块上市培训、调研等工作,去年6月已确定上市中介机构,完成上市前期准备工作。

  “我们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上市进程,将同步对标上市标准补短板、强内功,实现运力规模、运营质量与业务结构的协同优化发展。”张辉说,未来“新一海”将紧扣IPO审核要点,全方位提升内控、经营和管理的规范性,内贸散货板块巩固本地航运龙头品牌优势,国际散货板块着力提升管理水平,向GHG五星级标准迈进,化学品板块拓展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积极培养专业化、国际化人才,推进国际化学品船自管,为国际化、高端化发展筑牢根基。

  有了资本市场的加持,叠加舟山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深入推进的利好,“新一海”还将乘势跃升,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航运企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蓝海,在航运业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劈波斩浪,扬帆驶向更广阔的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