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养殖激活海洋新质生产力
李海州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4月11日 第 04 版 )
点滴录 李海州
嵊泗县试点的“海上立体化养殖”项目,通过“藻、贝、蛏”分层养殖模式,实现“一亩变三亩,产值翻倍”,不仅解决了海域资源紧张问题,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渔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据《舟山日报》4月2日报道)。通过科技创新、生态循环和集约化管理,提升海洋资源的更高价值,这正是海洋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近海养殖空间缩减、传统渔业效益增长乏力,成为制约海洋养殖业发展的现实痛点。如何突破资源约束、提升海洋经济质量,已成为沿海地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嵊泗县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开展“海上立体化养殖”试点,利用海水上中下空间,构建“藻、贝、底栖生物”立体生态链,为破解难题提供了有效方案。
从经济角度来看,嵊泗县的立体养殖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以往单一养殖模式下,一亩海田产值只有1万元左右,而现在通过立体养殖,一亩海田产值预计能达到2.6万元,实现了产值翻倍,促进渔民增收致富,带动渔村产业发展。
在生态效益方面,羊栖菜、牡蛎和小刀蛏共同“居住”在这片海域,海藻为牡蛎提供食物,牡蛎的排泄物又滋养底层蛏子,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这种生态循环模式,既降低了对人工饲料的依赖和养殖成本,又减轻了海洋环境负担,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为了更好地推广嵊泗县立体养殖经验,还需要在多个方面持续发力。首先,各地政府应加大对立体养殖项目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提供资金补贴、税收减免、贷款支持等,鼓励养殖户积极参与立体养殖。其次,要加强对立体养殖技术研发的投入,建立科研机构与养殖户之间的合作机制,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最后,要加强海洋渔业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渔民和渔业专业人才,为立体养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