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胚胎移植舟山黄牛顺利诞生

为全省首次使用胚胎移植技术成功繁育的地方牛种

朱丽媛 於圣迪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4月10日 第 01 版 )

  扫一扫看视频

  □记者 朱丽媛

  通讯员 於圣迪 文/摄

  本报讯  昨天上午,在位于定海马岙的市三星舟山黄牛种群保护所内,一头出生仅半月的母牛犊正围着“牛妈妈”欢快奔跑。这头看似普通的牛犊,正是通过胚胎移植技术繁育的首头舟山黄牛。这也是浙江省首次使用该技术成功繁育的地方牛种,为全省乃至全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生下来有20多公斤,毛色棕褐色、肩峰高高的……正是舟山黄牛的特征。”看着眼前这头“代孕”出生的牛犊,市三星舟山黄牛种群保护所负责人郑意胜满眼欣喜。他告诉记者,尽管生产时出现了难产现象,但牛犊目前很健康。

  去年5月,定海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与省农科院生物所研究团队合作,首次将胚胎移植技术应用于舟山黄牛的保护。经过近10个月的科学监测与护理,首例胚胎移植牛犊于上月24日通过自然分娩顺利诞生。

  舟山黄牛种牛繁育周期长、成本高,对遗传性状稳定要求更高,如何有效扩大种群数量一直是一个难题。“借助胚胎移植技术,一次获取的三四枚受精卵,能够分别移植到不同受体的母牛体内。”定海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副主任夏飞琴告诉记者,整个过程相当于“借腹怀胎”,把血统纯正、遗传稳定的种牛胚胎移植到品相表现普通的母牛体内。如此一来,可显著增加种牛的受孕频次,进而在短时间内实现舟山黄牛种群繁育数量快速提升。

  据介绍,该技术在奶牛领域运用相对成熟,但用于地方牛保种尚属全省首次。另有一头应用胚胎移植技术的小牛犊也将于近日诞生。

  舟山黄牛曾是海岛春耕秋收的得力帮手,具有体型大、力量强等优势。作为海岛特色牛品种,在体格和抗性上优于大多数大陆牛,曾一度濒临灭绝。经过十多年的种群繁育,目前舟山黄牛的种牛数量已经从最初的9头扩繁到186头。此次胚胎移植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活体保种—生物保种—产业开发”模式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目前,市三星舟山黄牛种群保护所已被纳入2025年省级农业“双强”项目建设清单,后续将通过升级设备设施,全力打造全省畜禽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随着该技术的推广,舟山黄牛有望逐步摆脱困境,同时为其他地方畜种保护树立科技引领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