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发展“骑迹驿站”潜力无限
薛晓波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4月09日 第 04 版 )
海客谈 薛晓波
近日,定海东海百里文廊马岙段“骑迹驿站”正式启用,这个集休憩、服务、文化传播于一体的驿站,为骑行爱好者提供了新据点,也为我市发展旅游带来新契机。
近年来,摩托车旅游在国内发展迅猛,从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的“摩旅热”,到各地举办的摩托车赛事、文化节,摩托车已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民众休闲放松的工具。摩托车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装备销售、维修保养等产业,还与文旅深度融合,形成“骑行+文旅”的新业态,吸引了大量游客,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
我市作为群岛城市,发展摩托车旅游具有独特优势。舟山群岛星罗棋布,岛岛有景,风光旖旎,无论是海天佛国普陀山、碧海金沙朱家尖,还是东海极地东极诸岛,都极具吸引力。舟山本岛东西狭长、南北短促,公交线路常绕行,自驾在高峰期间的易堵路段,摩托车灵活高效、适配性强,能填补公交盲区,满足市民中短途出行与游客游览需求。
“骑迹驿站”的启用,是我市发展摩托车旅游的重要一步,具有多维度价值。在交通提质上,摩托车在10公里~30公里短途出行中具有较高的效率,我市可借鉴北京通州骑行驿站模式,依托驿站构建“15分钟应急服务圈”,提升交通服务质量与效率。在文旅发展上,我市可利用海鲜美食、非遗资源,沿文廊布局海鲜工坊、非遗体验点,举办摩托车赛事等特色IP活动,吸引年轻客群,培育“骑行+”产业链。在民生改善层面,将摩托车驿站与医疗、物流等服务结合,为偏远居民提供药品配送、应急物资运输等支持,助力偏远海岛实现共同富裕。
为更好发展“骑迹驿站”,构建海岛骑行生态圈,舟山还需多管齐下。比如规划上,将摩托车纳入《舟山市综合交通规划》,制定骑行道建设标准及驿站服务规范;基建升级方面,增加环岛骑行绿道公里数,增设智慧驿站,集充电、维修、医疗急救等功能;政策上,增加与各小岛间跨海轮渡摩托车载运,试点“一票通”串联驿站与景区;文旅融合上,开发海岛度假骑行线、禅修骑游等特色主题产品,举办国际海岛骑行节,提升我市骑行文化影响力。同时,要妥善解决争议,推行“分道分级”管理,强化驾驶员培训,推广电动摩托车,采用“需求响应式”规划,让摩托车与现有交通体系互补。
从出租车司机驿站到“骑迹驿站”,我市以“驿站 +”模式探索公共服务创新。期待政府、企业、市民共同发力,让“骑迹驿站”发挥更大效能,绘就我市新交通、新旅游的共富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