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上层挂养羊栖菜,中层套养牡蛎,底层撒播小刀蛏
嵊泗探索“一海三养”提升亩均效益
胡园园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4月02日 第 01 版 )
摄影 通讯员 柴思蝶
□记者 胡园园
本报讯 去年底,嵊泗县海洋经济发展局引导养殖户,对泗礁岛插旗岗周边海域的50亩牡蛎养殖区进行改造,探索“一海三养”的立体式多元化海水养殖模式。
将羊栖菜苗编织进养殖绳索,中间串起2个小浮球,苗绳两端各系好两行平行的牡蛎养殖绳……从空中向下望,犹如一架架巨型的蓝色梯子铺排于海面。眼下,嵊泗县鸿泽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最新一批羊栖菜苗种正在该海域陆续投放(见图)。
“从目前的长势来看,基本和我们之前单独养殖的情况差不多。”嵊泗县鸿泽和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峰哲向记者介绍,该公司一直从事羊栖菜养殖,销路比较稳定。不过受限于养殖面积,养殖规模无法扩大。此次探索推出的立体式多元化海水养殖为他们开拓了另一种养殖途径。去年底至今,该公司已经陆陆续续投放了3批苗种。首批羊栖菜预计5月份开始收割,按照正常产量计算,每根苗绳上的新鲜羊栖菜产量可达百斤,每亩利润可达3000元。
对于牡蛎养殖户鲁贤民来说,这一创新模式的最终效果尚需时间验证,但他充满期待。“我非常看好这一模式,多年前去山东考察时,我就发现他们的立体养殖模式已经蛮成熟了。比如海水表层养藻类,中间养生蚝,底层养海参,效果不错。” 他表示,藻类及其周围的浮游生物可以为贝类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不过,嵊泗的海水温度通常要到4月份以后才会明显回升,那时才是牡蛎快速生长的关键期,因此具体效果还得再观察一段时间。
嵊泗县海洋经济发展局水产养殖服务中心主任潘丽莎介绍,上层挂养羊栖菜,中层套养牡蛎,底层撒播小刀蛏,立体式养殖模式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藻类的碎屑物为贝类提供食物来源,贝类的排泄物被底栖生物吸收利用,底栖生物产生的废物又随海水流动成为藻类的养分。这一模式不仅实现了海域资源的立体化高效利用,还能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同时带动渔民增收,真正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赢。
潘丽莎表示,该中心将持续跟踪试点养殖成效,如果效果良好,将在东部乡镇贻贝养殖区逐步推广,扩大应用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