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公安探索“岸海一体 以岸控海”治理模式 绘制“海陆呈祥”平安图 □余青/文 王浩/摄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3月27日 第 04 版 )
嵊泗公安开展海上联合巡航
一艘艘渔船乘风破浪归来,船身挂满水珠,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临港工业区内,机器轰鸣,工人修造船舶赶着工期;水产品交易码头,批发商激烈议价,冷链车有序待发。嵊泗菜园镇南港区宛如海港经济区跳动的心脏,焕发着勃勃生机。海港经济区内,穿戴着警用装备的民警和红马甲志愿者正在联合开展“周末‘警’相逢”巡防宣传活动,“警企”交融,靠前服务海港经济区高质量发展。
嵊泗公安深耕“主防警务”,以海陆共治、警务前移、警民联勤等创新警务模式,全力推进主动创安、主动创稳,成为这繁荣景象的“护航者”。
海岸“守护者”
创新管理,筑牢安全防线
嵊泗是我省唯一的离岛县,无论是县内还是县外,船舶都是主要出行方式。菜园镇作为嵊泗本岛的核心区域,一年四季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渔船民到此上岸。
面对这一情况,嵊泗公安积极探索、创新推出海上“船舶式出租房”管理新路径,推动涉海流动人员管理从传统的“靠岸清人”向更高效精准的“以船管人”转变,涉海类警情案件实现“双下降”。
海港经济区的海岸线同样绵长广阔,长数十公里,港口码头50余个,修造船厂、鱼货交易集散地星罗棋布。为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嵊泗公安按照“全面、准确、鲜活”的要求,持续开展涉海要素基础管控会战,坚持开展岸线巡查,全面采集登记基础数据、填补管控漏洞。在渔船靠泊点维护人车分离通道秩序,核查上岸渔船民信息,确保恶性案事件及渔用物资被盗案事件“零”发生。
警企“连心桥”
服务前移,助力企业发展
“家门口”警务室的设立,是海港经济区警务服务延伸的关键举措。在这里,警务室不仅是治安管理的前沿阵地,更是警企共建的重要桥梁。今年以来,警务室充分发挥“项目警官”作用,对危爆物品等进行常态化监管,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等7大项内容全量纳入菜园海防工作站管理。
近日,某船舶修造企业仓库内部分贵重设备零部件被盗,民警接到报案后,迅速展开调查,通过调取周边监控、走访排查,很快锁定了嫌疑人,并在短时间内将被盗物品追回。“现在有了‘家门口'的警务室,我们遇到问题再也不用四处奔波,警企之间的距离更近了。警务室的高效服务,让我们企业能够安心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感激地说道。
同时,嵊泗公安创新推出“码上管”智慧线上应用,实现流动人口前端申报、后台审核、平台复用的工作闭环。结合线下警企座谈会、警企团建等活动,通过“一企一警”机制,警企关系愈发紧密,案件侦办和追赃挽损效能大幅提升。
警民“同心圆”
深度协作,共创平安海港
海港经济区的社会治理,离不开警民的深度协作。依托“警保联盟”,当地精心组建了由“社区民警+保安员+礼岛义警”组成的联勤队伍,运用“警民联勤”治安巡防模式,联合开展治安巡逻、纠纷调解、宣传教育等活动。对各类矛盾纠纷,做到预警在先、防范在先、化解在先。
今年3月,某渔港内2艘渔船因船只停靠泊位问题引发纠纷,双方船员激烈争吵,冲突一触即发。此时,由菜园海防工作站民警、保安员和党员渔船民组成的“警保联盟”巡防队伍及时赶到现场。民警和联勤人员耐心劝解,从法规政策到邻里情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一番努力,双方最终认识到各自的问题,握手言和。这起潜在的海上冲突得以快速化解,正是海陆共治模式下警民联勤机制的生动体现。
在一次港区安全宣传活动中,联勤队伍深入港口码头、渔用物资堆放点,向渔船民普及海上安全知识、防诈骗知识。“以前总觉得治安管理是警察的事,和我们关系不大。现在有了这个联勤队伍,我们也能参与进来,大家一起守护这片海,心里更踏实了。”一位渔船民感慨道。通过警民联勤,海港经济区实现了矛盾纠纷“零上交”,化解率达98.5%,为沿海地区社会治理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