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田间地头的“一本账”带到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
村干部受邀给市领导“讲课”
徐祝君 黄燕玲 葛高蓉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3月14日 第 01 版 )
□记者 徐祝君 黄燕玲 葛高蓉
本报讯 “各位领导,大家可能不知道龙头村在哪,但提到鹿栏晴沙和沙洋晒生,应该都有印象……”昨天下午,市行政中心3楼会议室里,岱山县岱东镇龙头村党总支书记张庆华用一口舟山腔普通话开场。
邀请村干部到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给市领导“讲课”,这在我市还是首次。
张庆华开讲的是龙头村如何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打好翻身仗的具体案例。从开场紧张的“磕绊”,到讲述“两场仗”的动情,又讲到算好“两笔账”的滔滔不绝,龙头村作为中心村辐射带动周边村抱团发展的故事令人颇有感触。
土地流转“第一仗”,张庆华起初信心不足。“亲戚、朋友都叫上,当时我们发动了村里所有能发动的人,没有双休日节假日,还利用晚上时间上门……”张庆华说,最多一户人家他们跑了8次,怕耽误时间,得了小病小痛都撑着不去医院,5个月终于打赢原计划11个月的“第一仗”,完成2000亩土地流转,连片安置农户400余户。
“半片街”建设是“第二仗”,如何激活“地”与“房”?“我们是沙洋晒生主产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堆着木柴,到处养着鸡鸭,环境怎么改善……”这仗打得如何?环境整治后的龙头村,现在成了网红村。张庆华引用群众的话:“书记,现在建设得比侬原来讲的还要好!”
发展中,村民的不理解如何“破”?做了20多年水产生意的张庆华,给村民算了农业和旅游两笔账,事实证明算对了:
去年,村里实施了“村集体+农户+企业”的订单农业产销新模式,村民种植萝卜,增收140余万元。从台州引进“珍珠小土豆”,亩产在1500公斤左右,一年可种2到3季,每公斤价格约为6元,行情好的时候甚至卖到过16元;
来村里旅游的越来越多。春节前后,村里咖啡馆试营业,高峰时一天收入超3万元。随之而来,停车场有收入、村民农产品有出路……
5年前,龙头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去年翻至150万元。随之,在杭工作20多年的村民回家投资200多万元打造民宿,95后青年回乡开办咖啡馆、餐厅……
“用经营理念‘经营’乡村,龙头村从‘邋遢村’走上致富路,我去现场调研后感受很深,短短几年内,这个村发生了大变化。”市委书记何中伟听后有感而发。
与会成员听后表示,龙头村的经验,在推进联村联建抱团发展中作出了示范,值得各地各部门总结借鉴。
会场上响起的掌声,是对张庆华交流发言的最好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