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低空经济 助力优化海事服务
我市首次完成锚地船舶无人机配送
刘凯 俞则徐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3月06日 第 02 版 )
扫一扫看视频
□记者 刘凯
通讯员 俞则徐 文/摄
本报讯 昨天下午,小干岛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园区里,船舶代理公司工作人员正将船员证书、设备配件等货物和生活物资打包装箱,即将通过由市交投集团安排的无人机吊取,送往停泊于马峙锚地的中国籍国际航船“新一海16”轮。
在产业园大楼旁的一片空地上,一架翼展2.8米的四轴无人机准备就绪。下午2时,经舟山海关完成货物查验后,这架四轴货运无人机稳稳升空,向4公里以外的锚泊船舶飞去。7分钟后,无人机稳稳降落在“新一海16”轮的三号舱盖上,顺利将船员的生活物资和证书等物品送达(见图)。
物资“打飞的”上船,浙江自贸区东方同舟海事服务供应有限公司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船舶代理企业。“用无人机配送,又快又便宜。我们的人也不用出海,以后遇到船东着急的需求,就能用这种方式送。”该公司董事长丁建波对记者说,“以前送东西到马峙锚地去,租艘船起码要两三千元,现在花几百元用无人机就能完成配送。而且用船一来一回,快的话也得两三个小时,无人机只要十几分钟。人工和时间成本都省了不少。”
相比以往船舶代理公司租船送证书和货物上船,无人机配送不仅将配送时长缩短70%以上,成本也可减少80%以上。舟山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无人机配送创新实践,大大提升了锚地服务的响应速度。下一步将优化监管服务模式,全力支持低空经济新业态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综合海事服务能力。
据悉,为顺利完成这次创新实践,市港航和口岸局联合市公安局、舟山海关、舟山边检站、舟山海事局、新城管委会、舟山交投、舟山移动等多家单位,制定了详细的执飞方案,落实了严格的监管措施,并加强了业务组织。舟山海关主动制定了“一船一策”通关预案,为无人机锚地物料供应提供从申报、运输到交付的全链条服务保障。
“目前无人机锚地配送的最远距离能够达到8公里,最大载重量为30公斤,基本能满足锚地船舶小件物资运输的需求。”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海事服务处副处长陈唯奇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拓展无人机适配船用物资运输服务,通过采取“低空经济+海事服务”模式,为打造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增添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