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舟山新城滨海区域开发游憩业态研究
林巧 王辉 储昊东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3月05日 第 03 版 )
□林巧 王辉 储昊东
近些年来,舟山新城通过滨海大道和小干岛海滨步道建设,构建了一个开放共享的滨海休闲场所,成为展示舟山现代海洋城市崭新风貌的重要空间载体。然而,对标更高标准,新城滨海区域在游憩业态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新城滨海区域的更新和建设,应该根据我市实施“星辰大海”的总体计划,立足“全域旅游”的思路,设计出功能多样、景观丰富的游憩业态和空间,使之成为舟山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游憩区。
一、新城滨海区域开发游憩业态大有可为
舟山新城滨海区域作为海岛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一个现代海洋城市的“门户”和“窗口”。近年来,随着舟山本岛南部滨海大道的建设,以及“星辰大海”计划的实施,新城滨海区域的更新改造为舟山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带来了活力,也孕育着进一步提升的很大潜力和商机,尤其是在旅游开发方面。基于此,本文对舟山新城滨海区域开发游憩业态问题进行探讨。
舟山新城自茶山大桥开通以来,小干岛海滨步道由于其贴近海洋的环境优势,日益吸引广大市民前来光顾,已经成为岛城最热的网红打卡地。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几百米长的步道两侧停满了车辆,撑满了帐篷。人们在此吹吹海风,喝杯咖啡,欣赏海边景色,遇见最美夕阳。
这一现象充分印证了两个事实:第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时代已经来临,城市游憩公共空间作为市民和游客最易接近、高频使用且最为集中的区域,其在满足人们游憩休闲需求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势必也对城市游憩公共空间建设和游憩业态开发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第二,亲水性是人与生俱来的特性,城市滨海区域作为海岛城市滨水空间的最重要一环,因其海洋空间的广阔、海岸线的绵长、海边景色的宜人,对人们有着一种内在而持久的吸引力。人与海亲近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写照,在市民的休憩活动中,亲近和感受海洋的游憩行为越来越成为人们亲近自然的首选方式。从这一角度来看,新城滨海区域是城市居民最佳的游憩空间,也是吸引外来游客开展旅游活动的理想之地。
新城作为舟山市的政治、文化中心,新城南部滨海区域游憩公共空间的良性建设,无论对舟山新城的发展,还是对舟山现代海洋城市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舟山新城滨海区域游憩业态的研究十分必要,它不仅对新城滨海区域有机更新与游憩功能发展的关系有揭示意义,而且对未来整个舟山群岛滨海区域游憩公共空间发展都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旅游活动日益呈现泛化的态势,旅游目的地由景区向城市延伸发展。顺应这一趋势,这些年来,舟山本岛通过综合开发与建设,尤其是南部滨海大道全面贯通开放后,实现了景观升级,已从单调乏味的防堤岸线转型为环境宜人的生活岸线。其中最让人称道的是舟山新城滨海大道和小干岛海滨步道建设,构建了一个开放共享的滨海休闲场所,成为展示舟山现代海洋城市崭新面貌的重要空间载体,成为市民看海、锻炼、游憩的好去处。
然而,提升滨海区域游憩品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认为,对标国家级现代海洋城市更高标准,舟山新城滨海区域在空间打造上,尤其是在游憩业态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整体业态不多,功能比较单一;广阔的海面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没有开发出更多滨海特色旅游产品;缺乏整体观念,破坏了滨海开敞空间的完整与连续等。
总之,新城滨海公共空间贯通开放的效应亟须放大,以观海、散步为核心的休憩功能需进一步升级,以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对滨海文旅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的期盼,构建游憩业态更为丰富的现代海洋城市公共客厅,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
二、国内外滨海滨江城市在开发游憩业态方面的成功案例
后工业化时代,休闲游憩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滨海滨江区域的建设更加强调休闲游憩功能,向旅游业转型,已经成为国内外滨海滨江城市的一种趋势。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整,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以传统产业衰退为特征的“逆工业化”过程。一些滨海滨江城市的工厂、港埠、码头加速从滨水核心区外迁,滨海滨江区域开始了复兴改造运动,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强化这些区域的景观和游憩功能,特别是游憩被视为国外城市滨水区更新改造的“催化剂”。美国纽约、旧金山,英国伦敦,加拿大维多利亚等国际著名城市在注重休闲游憩导向下,滨水区的成功再生实践为世界滨水区的更新提供了范例。美国纽约在与曼哈顿联合国总部建筑隔河相望的东河西岸长岛地区,建设甘特里广场州立公园,营造了多样化富有变化的游憩空间,成为最受游人青睐的公园之一。旧金山对日趋萧条的渔人码头进行改造,依托滨海景观开发旅游观光产业,引进博物馆、古董店、纪念品店、购物中心、餐馆等,成为享誉全球的渔人码头,不仅是本地人休闲娱乐的绝佳场所,而且成了旅游者最为喜爱的游憩景点。英国伦敦为提高城市中心区吸引力,以泰晤士河滨水空间作为改造重点,整合原有资源,突出滨水区域特色,增加休闲游憩、文化娱乐、艺术展示等新功能,形成休闲、旅游、文娱、文创等多功能开放空间,使泰晤士河两岸开发成为功能多样的公共空间和游览区域。加拿大维多利亚内港将原有的轮渡码头和工厂等迁移,改建成一个以游憩、旅游为导向的水滨公园和旅游度假村,打造了集休闲和娱乐设施于一身的公众性开敞空间,并开发水上飞机、快速帆船等服务,经常举办水边活动和水上比赛等,大大增强了维多利亚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地位。新加坡在新加坡河与滨海湾交汇处,建设汇聚娱乐、休闲、文化、会展等功能的金沙湾度假区,以及充满科技与生态技术的滨海湾花园,集中布局城市旅游吸引物,全面升级了都市形象,不仅使滨海湾成为新加坡的活力原点,更是游客体验21世纪新加坡的展示区。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滨海滨江区域的重要性,出现了一大批规模较大的滨水区更新改造工程,重塑了美丽的城市形象。上海黄浦江沿岸以建设世界级滨水区为目标,自2002年起启动综合开发以来,对黄浦江滨江45公里的岸线进行了全面开放式贯通,滨水空间实现了生产性岸线向公共休闲岸线的转型,沿岸景观与功能有了极大改变,成为市民和游客共享的亲水活动区域,促进了国际大都市活力的保持与延续。湖北武汉对滨江区域构建适应性游憩景观廊道,保留标志性的工业城市空间元素,在整个滨江公园中散布栈桥、跨桥与68艘漂浮的趸船,创造多样游憩空间,既唤醒了当地居民的历史记忆,又增强了游客的游憩吸引力。福建厦门自2006年起实施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工程,环东滨海区域实现生态景观蝶变,滨海浪漫线一带建起了环海滨海浴场、马拉松赛道、沿岸观景平台、市民活动广场以及文旅配套设施,环东滨海旅游浪漫线成为游客来厦门游玩的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让厦门这张海上名片更加耀眼夺目。
从国内外滨水区更新改造比较成功的城市来看,都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一是突出滨水区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二是注重亲水空间的营造;三是重视滨水空间游憩业态的开发;四是保护与再开发滨水区的传统文化资源。
三、开发新城滨海区域游憩业态的相关建议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近几年来,我市聚焦城市滨海岸线独特地理空间优势,推出了具有舟山辨识度的“星辰大海”计划。应该看到,舟山新城南部滨海区域具有海面、岛屿、港口、城市、桥梁、船舶、岸线相融的特色环境,包含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无疑是我市实施“星辰大海”计划的重点区域,也是演绎舟山现代海洋城市风貌的最佳平台。
我们认为,新城滨海区域的更新和建设,应该根据我市实施“星辰大海”的总体计划,充分借鉴国内外滨海滨江城市在开发滨水区游憩业态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经验,结合新城滨海的自然要素以及带有舟山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要素,立足于“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采取“城旅一体”的发展方式,提升滨海的亲水性、景观性和娱乐性,设计出功能多样、景观丰富的游憩业态和空间,为舟山市民和外来游客提供多种可选择、可参与、可体验的服务设施,使之成为舟山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游憩区,成为律动与展现现代海洋城市魅力的绚烂舞台。
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开展海上运动旅游
新城滨海区域具有开放空间与海洋水体紧密结合的优越环境,因此,其游憩业态建设有必要从陆域空间开发向海上水体延伸,达到陆域与水体有效整合、综合开发之效果。我们认为,新城南部海面在保持航道畅通的前提下,拥有广泛的水域用途,可以对海上旅游功能进行拓展,建设以海上运动娱乐为主的功能区,促进滨海区域多功能开发,激活水域空间。比如,支持和鼓励在适当海域进行海上康乐活动,在合适的地点开展划船、皮划艇、皮筏艇、摩托艇、帆板、帆船、独木舟、海上娱乐等活动。又比如,将海岸线设计为各种用途活动,包括开发游艇俱乐部等。再比如,充分开发海上娱乐功能,将游船环新城海上夜游常态化,并拓展功能,引入餐饮、休闲、娱乐等项目,甚至可以在附近海域建海上旅馆,形成滨海水上经济带。
2.建设地标性码头
世界上一些海洋城市往往在滨海一带建有非常漂亮的旅游码头,成为这些城市著名的地标性建筑。特别是“渔人码头”的概念已在国内外很多海洋城市被复制和推广,成了独具特色的休闲观光景点。我们认为,在舟山新城沿海合适地段,可以建设长堤型架空模式(悬在海上)的步行栈道,这样对海潮的干扰最少,亲水体验较佳。长堤栈道的尽头是旅游码头或“渔人码头”,上面可以建造一座艺术化的灯塔,灯塔顶端可以设置瞭望台,人们可以登上灯塔遍览新城的天际线和海上的景色,灯塔的里面建渔业博览馆,将舟山渔民风俗进行整合,让人重温舟山百年渔业史,感受经典的渔业风貌。同时可以建设其他一些游览设施,以及具有舟山特色的城雕和船锚、船舵等雕塑,供游人来此打卡游览、拍照留影。
3.绿眉毛渔船供人游览
去年,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馆,我市选送的绿眉毛海船占据了一楼陈列区的C位,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实际上,我市现在建有的绿眉毛海船,可以长期停靠在新城海滨公园地标性旅游码头或“渔人码头”上,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供人上船游览。这比绿眉毛海船在省非遗馆陈列展出更具有活化传承的效果。船上还可开发多种旅游项目,比如配置操纵舰海模拟器,让游客沉浸式驾驶绿眉毛渔船在舟山群岛海域破浪航行。另外,已经建成的“不肯去观音号”仿唐古帆船也可在此停泊供人参观游览。
4.开发国防旅游项目
上海军军舰参观游览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我国自主生产的导弹护卫舰“金华舰”退役后,曾在我市船厂将舰体切割成100多段,被拆解成5000多个零部件,分装100多车千辛万苦运到金华东阳,再经过数月的施工复原,重新装饰一新后被安放在横店梦外滩度假区,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大量游客登舰参观游览。事实上,我市是全国著名的双拥模范城,新城滨海又有这么好的岸线,比金华更有条件与驻地海军合作,争取将一艘退役的海军导弹驱逐舰或护卫舰永久停泊在新城海滨公园一带,这既是一个非常吸引游人的旅游景点,又可以作为一个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供市民和游客上舰参观游览,与军舰合影留念,并开展国防教育和研学旅游等活动。
5.设计和建设亲水平台
目前新城滨海大道和小干岛海滨步道,考虑到防浪的需要和护岸紧固安全,最外侧全部是由一条防浪堤组成的。岸线是海洋城市的风景线和游步道,也是最佳的驻足观景点。但是,全部为防浪堤、与海面有一定落差的硬质岸线,在亲水性方面是存在不足的。亲水空间是滨海区域最重要的要素,往往通过给市民和游人开辟以亲水为主的多样化游憩机会来吸引人们。新城滨海大道尤其是小干岛海滨步道除了让人们观赏海景和散步锻炼外,还需要建立一些人与海接触互动的真实空间。为此,要处理好防洪与亲水游憩的关系,在满足防浪功能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是否可以设计和建设一些独特的亲水空间,提升海洋水体的可达性与感知度。比如,可以仿照国内外的经验,通过设计伸入海中的亲水观景平台、架空的海上步道、悬挑出海面的平台,或营造浮趸式平台增加亲水性,一方面满足不同程度的近水、亲水、玩水活动需求,另一方面满足海洋潮汐的防御需求。
6.允许市民玩海互动
营造滨水空间,不能只对目的性较强的活动配置单一的空间,而是应该根据市民需求的多样性,来设计各种玩海互动的空间。比如,可以划定一定的海上范围,允许人们下海游泳。实际上,如果在海边围出像浙江海洋大学揽月湖这样的水域,其水质和安全条件完全可以符合游泳的要求。又比如,在海蜇礁和东担峙周围,可以开发一些浅滩,结合湿地修复,开辟生态踏脚区。再比如,在合适地段,允许人们进行钓鱼和扳罾、笼蟹等赶海活动。实际上,只要开动脑筋,新城滨海区域,是可以开发出不少市民玩海互动的游憩项目的。
7.发展文化创意旅游
新城滨海区域由于其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使其成为海洋城市中最适合发展文化活动设施的地段。因此,应该依托新城滨海岸线,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旅游。比如,在滨海一带建设各类文化博览设施,培育滨海文化集群,丰富滨海整体文化内涵,集聚公共活力。又比如建设文化名人创作采风室,吸引全国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来此免费临海而居、闲适生活,面朝大海富有灵感、富有诗意地写作、绘画、书法等。在滨海区域尝试引入更多由市场主体运营的创意时尚市集、文化展示活动,策划举办各种文体赛事和演艺娱乐、康体健身活动,打造活动海岸,增强滨海空间的吸引力。
作者单位:中共舟山市委党校
舟山市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