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集团6艘新一代远洋拖网渔船开赴几内亚比绍渔场
沿着40年前的航迹,续写舟山远洋渔业新篇章
陈斌娜 颜榕 刘迪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2月28日 第 01 版 )
码头边,整装待发的6艘新一代远洋拖网渔船 摄影 通讯员 刘舟
扫一扫看视频
□记者 陈斌娜
见习记者 颜榕 通讯员 刘迪
本报讯 今年是我国也是舟山远洋渔业发展40周年。昨天上午,舟山远洋渔业发展40年纪念活动在舟渔码头举行。码头边,6艘新一代远洋拖网渔船,将沿着40年前的远洋渔业发展航迹再次起航,远赴西非几内亚比绍渔场开展捕捞作业,续写我市远洋渔业新篇章。
40年前的1985年2月27日,舟渔公司4对拖网渔轮从舟渔码头起航,入列我国首支远洋渔业船队,跨越重洋开赴西非塞内加尔,拉开了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序幕。40年后,新一代远洋渔船满载成就与梦想,再次从舟渔码头扬帆起航。
此次远航的6艘新型远洋拖网渔船,首次采用了双层甲板设计。拖上船的渔获物可直接从上层露天甲板输送到二层甲板,并迅速进入速冻加工环节,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鱼货品质。“这批新建拖网船,其船型的整体设计及配套设备功能可与美欧一些发达国家相媲美。”中水集团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船舶物资部总经理谭卫东介绍说,相较以往,新船的捕捞功能和舒适度等都有了较大提升。
据介绍,几内亚比绍渔场是大西洋最重要的渔场之一,盛产鳞鱼、对虾、龙虾、螃蟹和软体鱼等,年捕捞量在30万至35万吨。由于该国尚无自己的远洋捕鱼船,向外国渔船发放捕鱼证成为其主要外汇来源之一。
“舟山是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开拓者之一,为中国的远洋渔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国远洋渔业协会副秘书长熊鹏飞认为,从西非开展过洋性渔业起步,一路拓展到公海渔业,尤其是鱿钓渔业,全国向舟山“看齐”。40年的发展,我市远洋鱿钓技术突破、金枪鱼延绳钓产业化、远洋船队升级等重大跨越逐一实现,形成了以大洋性渔业为主体、群众民营为主导的生产经营格局。
如今,我市鱿钓产量占全国80%以上,秋刀鱼产量占全国60%,金枪鱼港口集聚量占全国40%。全市远洋渔业企业达40家,远洋渔船接近700艘,渔船足迹遍布三大洋公海及多个国家专属经济区,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远洋冷藏运输船队和远洋水产品集散地。去年,全市远洋渔业一二三产综合产值达到502亿元,走在全国的前列。
市海洋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舟山远洋渔业还应加速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转型,助力海上粮仓建设,并发挥好远洋渔业基地的开放平台作用,积极参与到全球海洋治理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