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现代化实践路径 坚定有力建设现代化新普陀

胡帆 袁甲 陈超赟 丁相如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2月26日 第 03 版 )

  □记者 胡帆 袁甲 通讯员  陈超赟 丁相如

  潮起东海,风劲帆悬。在2024年的征程中,普陀以磅礴之势,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和“985”行动,以无畏的担当精神和昂扬的奋进姿态,全面加速现代化新普陀建设。全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过去一年,普陀统筹落实一揽子存量和增量政策,4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十,部分领先指标创下近五年最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超额完成年度预期目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8%,位居全省第六;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8%,位居全省第四;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2%,位居全省第二。一幅波澜壮阔、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普陀以坚定而有力的步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上镌刻下属于自己的深刻印记。

  项目驱动产业 铸就普陀新辉煌

  普陀始终把项目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坚实支撑,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趋势,依托海岛独特资源禀赋,深化“一岛一功能”布局,推动全产业链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

  新年伊始,那云“星辰大海上的天空之城”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300余名工人争分夺秒推进施工进度。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该项目主体结构的建设进度已超60%,力争2026年试营业,建成后这里将成为长三角地区新的滨海度假胜地和国际海岛休闲度假新标识。

  过去一年,普陀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80个省市区重点项目投资达14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5%,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达132%。

  一个个项目落地,相关产业迸发强劲势能。上个月,金钵盂临港产业园内年产70万吨精密冷轧不锈钢板带及配套精加工项目正式投产,达产后产值将超100亿元。作为浙江省重大制造业项目,该园区将成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不锈钢建材等大宗商品供应集散基地,为全区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近日,在普陀虾峙镇东白莲岛的一座码头上,油品运输船正紧锣密鼓、有序地进行着卸油作业。自去年7月口岸开放及两仓资质取得后,该项目保税业务正式启航,试运营以来已作业200余艘次,吞吐量近190万吨。随着油品储运扩建工程的推进,东白莲岛将成为长三角油品中转的重要枢纽。

  优势产业中,首创项目亦是源源不断。过去一年,普陀完成集装箱船甲醇双燃料改装、40万吨级矿砂船改装等全球全国首创项目4个,普陀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聚区年产值达152.6亿元,规模稳居全省第一;发布全国首个国际航行船舶维修市场景气指数,绿色修船产值增长19.5%,绿色修船正成为普陀船舶修造行业的金字招牌。

  去年,全国推进渔业现代化部署会在普陀举行,会上发布了全国首个《远洋渔业产业合规指引》。舟山国际水产城冷链物流园区开工建设,开辟阿曼、苏丹新渔场,远洋渔业产量增长7.2%。目前,普陀编制完成深远海养殖规划,桃花大黄鱼围栏野化养殖项目、六横千亩渔旅融合海洋牧场正式动工。

  新兴产业更是依靠项目蓄势迸发。去年,普陀2#海上风力电厂项目获立项核准,登步渔光互补一期项目顺利并网;与浙江大学共建普陀海洋产业研究中心,开工建设城西海洋数字产业园,破题省级海洋经济数字楼宇;建成投运普陀输血治疗公共服务平台,签约落地诺西生物国际康养中心,大健康总产值首破10亿元。普陀新增省级首台套项目3个、“浙江制造精品”企业3家,正山智能入选省级未来工厂。

  文旅产业在项目引领下提质扩容。2024年,普陀开始打造“海岛篮球赛事之城”,成功举办CUBAL系列赛事、亚洲大学生三对三篮球锦标赛等活动500余场;圆满举办第十六届普陀佛茶会、东海音乐节、越野东海等活动;加速建设悦椿、温德姆等7家高端酒店,旅游总收入增长8%;加快实施“星辰大海”计划,全力推进“自在莲洋”“十里渔港”两个示范段重点项目建设。去年,普陀荣获浙江文旅高质量发展十佳县(区),连续五年荣膺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

  改革赋能创新 点燃普陀新引擎

  2024年,普陀积极承接国家、省、市重点改革事项,在多领域多环节促进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为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点。

  普陀以增值化改革赋能全领域改革,在全省首创土地使用权“预告登记”,率先在全市落地“竣工即领证”验收新模式。承接省级微改革“好医到家”项目。“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持续深化,简案平均办案时长从20天压缩至3天。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亩均税收增速排名全省前十。“家庭签约律师”服务模式作为浙江经验上报国办,“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成为全省标杆。

  普陀改革自选动作亮点频现。创新海上融治理模式,设立全国首家“海上共享法庭”。创新深化渔业领域改革,近海捕捞渔船公司化改革获全省唯一试点。“构建远洋渔业法治保障体系”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最佳实践案例。新型渔业船型获农业农村部和船级社认可。

  改革春风劲吹,自贸区建设全面提速。去年,《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普陀抢抓国家赋能契机,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多条具有普陀特色的内容被纳入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制度创新成果数位居舟山片区各县区首位,为自贸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普陀已引进大宗商品贸易企业393家,实现大宗商品交易额上千亿元。

  过去一年,普陀完成浙能LNG罐区主体工程,启动中石化LNG项目建设,上线全国首个“LNG报价系统”,刷新全国最大单船用甲醇燃料加注纪录;获批浙江省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开园运营全国首个专业化综合性海事服务产业园——国际虾峙门·中国(普陀)航运服务产业园,海事服务总产出超200亿元;出台新一轮航运业扶持政策,海运运力增长12.2%,江海直达船舶运力占全市50%;建成中燃保税润滑油二期仓库,保税油加注量、结算量分别占比全国15%、45%。

  向海洋要发展,普陀深知开放合作是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过去一年,普陀纵深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完成工程量的40%,六横南进港航道、佛渡千万标箱级集装箱港开工建设,并与挪威莫吕市政府就新型渔船制造达成战略合作意向。

  共享促进共富 精绘普陀新图景

  经济发展是根基,改革创新是动力,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而全民共享社会发展,则是共富应有的底色。

  2024年,普陀扎实开展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工作,“没有围墙的创业园”等4项创新成果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大双山岛、黄兴岛常住居民迁居工作顺利完成,实现了全区特困人员100%集中供养。普陀还在全市率先完成了低端民办学校及小岛学校撤并。同时,12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提档升级,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此外,普陀创新服务模式可圈可点:通过优化偏远海岛瓶装燃气供应模式和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大幅降低小岛群众的用气支出;启用全市首个“水陆联动”快递物流共配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无人机夜航海岛物流配送;渔农村客货邮融合模式在全省推广。

  半升洞环线、灵秀隧道的通车,滨港路的提升改造,金融大厦、市民中心、普陀医院综合大楼的拔地而起,舟山市(普陀区)美术馆、普陀湾城市阳台、鳌鱼广场等主客共享空间的建设,以及滨港景观长廊的立体呈现,使得普陀区的城市形象更加靓丽。5艘交旅融合客船的投运和7条航线的开通,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海上旅游体验,勾勒出“船船是景”的海上流动风景线。

  过去一年,普陀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打造多样化共富工坊94家,带动就业近5000人。“共富方舟·惠民行动”扩面增效,组建了健康守护、老有康养、法治惠民、惠农下乡、文体赋美、政务服务、安全守护、现场调解等“8+N”特色志愿服务队,驻岛老年人健康体检率提高到94.3%。

  随着“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的深入实施,普陀激发了海岛共富的新活力。去年,普陀改造渔农村公路37公里,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到95%,位列全市第一、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为海岛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白沙岛、庙子湖岛等海岛脱颖而出,成为“金牌示范岛”。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普陀四度捧回“大禹鼎”,连续两年获得“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区”殊荣。

  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已蔚然成风,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普陀“礼堂伙伴·四季村韵”文化活动,始终将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新的服务模式吸引5万余人次的积极参与,并荣获2024年浙江省礼堂文化创新品牌称号。

  常踏群众门槛才能走进群众心坎。去年,普陀党员干部不断用实际行动提升“网格夜访”质效,四套班子领导每月开展不少于1次的包联网格走访,区属各单位每月开展不少于2次的包联网格走访。普陀各镇街实施“逢一进格”“逢五进格”机制,开展重点群体座谈、解决“民生小事”、宣传政策法律等多种形式的夜访活动。截至去年底,全区累计收集各类事项2982个,办结率达99.97%,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奋勇扬帆向海行,图强奋进创辉煌。新的一年,普陀将乘势而上,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全力实现“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十五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向着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加速迈进。

  本版照片由普陀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