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亲历剿匪战斗的军地老干部 忆舟甬沿海剿匪肃特

周永章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2月25日 第 05 版 )

  □周永章

  “1950年5月17日舟山群岛解放后,境内残留的多伙武装土匪利用朝鲜战争爆发与宁波地区的匪特相互勾结,经常出没悬水小岛,肆无忌惮地进行破坏活动,抢劫百姓财物,袭击乡村政府,对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疯狂的袭击和破坏,严重侵害和骚扰岛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仅1951年的1至4月,在舟山海域生产、航行的渔商船就被掳188艘,被洗劫116艘,有354名渔民被绑架至敌占岛屿,其中9名惨遭杀害。为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和渔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驻舟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根据上级的指示,把剿匪肃特作为重要任务,采用军政警民协同剿匪反特战略,取得重大胜利。至1951年底,共进行大小战斗150多次,歼匪2万余名。基本肃清了流窜在舟山、宁波沿海的武装匪特。”

  近年来,我先后走访了当年亲历剿匪、今年97岁的浙江省军区定海干休所离休干部陈宝源等军地老同志,聆听他们讲述当年剿匪的片断和故事。

  南韭山岛歼海匪

  舟山解放不久,作恶多端的 “江浙人民反共自卫直属纵队”大部被我剿匪部队歼灭,司令潘礼和支队长李福元、徐继根等匪首纷纷落网。但其残部则窜至舟山东南部的南韭山列岛,投靠“宁温台沿海人民反共突击纵队”,被编为第2支队。这群全副武装的1000多名海匪有3篷3桅、5篷5桅的大型木帆船及机帆船20多艘,电台数部,经常到舟山南部沿海岛屿疯狂地进行烧、杀、抢劫等活动。南韭山岛距定海28公里。岛上洞窟遍布,三面是悬崖峭壁,只有东北一角地势较为平坦,可供船只靠岸。驻舟山我陆海军部队经多方侦察,决定联合作战,清剿南韭山列岛之海匪。

  1950年12月15日16时,22军64师师长马冠三、政委陈德先率190团的5个步兵连、1个机炮连和1个迫击炮排和193团一部,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员叶道友指挥第七舰队“遵义”炮舰、第五舰队“碾庄”“卫岗”“车桥”3艘登陆舰和12艘小型登陆舰、3艘炮艇,从定海起航,向南韭山岛疾驶。23时许,指挥舰指令:登陆艇全速前进,快艇向两侧迂回。20分钟后,官兵们跃出登陆艇,顶风冒雨跳入刺骨的海水中抢滩登陆,岛上的海匪据险抵抗,海军舰炮立即向匪部阵地猛烈开火。霎时,南韭山岛东北角约70米宽的岙口成了一片火海。约半小时后,剿匪部队成功登陆,向纵深推进。

  参加此次剿匪战斗的华东军区“甲等战斗英雄”、原舟嵊要塞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刘林森回忆:“我当时任22军64师190团主攻营营长。当日午夜,我营抢占岛上的制高点后,枪炮声却反而渐渐疏落下来了,连一个海匪的影子都没见到。难道这群匪徒逃跑了?但南韭山岛船舶出海的岙口已被我方控制和包围,他们应该插翅难逃。我担心其有诈或耍啥阴谋,便令全营加强警戒。次日拂晓时,我营开始仔细搜查,向藏匿在洞穴里的海匪逐窟攻击。搜山过程中发现了对面一个小岛上有个大山洞,中间隔着20多米宽的海峡。我当即组织50多名会游泳的战士泅渡到洞口,发现洞里面躲藏着一群海匪,但他们不但不缴械投降,还不断向外开火射击,打伤我几名战士。我们向洞窟发起进攻。经过激战,消灭了藏在洞里的近百名海匪,俘虏20多人,其中还俘获1名受伤的国民党将军。”17日夜晚,剿匪部队发现隐匿在其他洞窟的海匪趁夜悄悄出来寻找食物,便以班为单位分散隐蔽伺机捕获零散活动的匪徒。至18日晚,又打死打伤海匪100余人,抓到数十个出来觅食的匪徒,20日,又有近百名匪徒向我军投降。

  在我陆军登岛部队围剿海匪的同时,海军战舰在南韭山岛周围海面日夜警戒。22日8时许,国民党军的“水”字号扫雷舰驶抵南韭山岛洋面,企图增援海匪。海军舟山基地海防大队登陆艇2分队和炮艇1分队,与“水”字号扫雷舰展开激烈的海战,敌舰被数发炮弹击中后逃去。海军艇队分队长张桐等人牺牲。

  24日,战斗结束。历时10天的南韭山岛、檀头山岛剿匪战斗中,共毙、伤海匪600多人,俘近600人,击沉匪铁壳船、机帆船7艘;缴获轻重武器和电台等2000余件,木帆船10多艘;救出被海匪抓去的渔民群众100多人;铲除了东海上的两处匪巢。

  挥师宁波剿匪特

  朝鲜战争爆发,宁波匪特猖獗,并经常指使舟山群岛的匪徒窜至附近岛屿进行破坏活动。1950年7月,22军军部率两个师奉命从舟山赴宁波地区执行剿匪任务,其中军部驻宁波,两个师分别进驻象山、宁海、奉化、镇海、鄞县等地。军长孙继先、政委王一平连夜与时任宁波军管会主任丁秋生等领导共商剿匪肃特大计,采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办法,全力开展剿匪除特工作。

  象山县是个半岛,地形复杂,土匪众多。该县当年最大的土匪头子、自封为“混世魔王”的宋钧年,公然打出“浙东游击纵队”的旗号,纠集匪徒近2000人,编为6个大队,并把黑手伸向舟山等海岛,到处敲诈勒索,烧杀淫掠,尤其是对地方干部和渔农会干部,更是格外残忍,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就有34位渔农会干部惨遭毒手。而这些渔农会干部的家属,都被掳进深山,其中绝大多数都尸骨无存,被宋钧年部当作“军粮”给吃掉了。

  剿匪部队决定铲除这颗毒瘤。8月5日,22军66师198团进驻象山,组建象山县剿匪指挥部,团长王守拙为总指挥、团政委付坤墉兼任象山县委书记;各营营长、教导员兼任区长、区委书记,实行党政军警民统一领导剿匪肃特。剿匪部队兵分两路,其中一路从公屿、白墩登陆,分别进驻爵溪、溪口、石浦等地,截断宋钧年向东入海的去路;二路及地方部队在象山港与西周港一线设防,阻断匪徒们西逃的路线。这些都是在夜间悄悄完成的。8月8日傍晚,剿匪部队东西对进,开始对宋钧年股匪进行围剿。一路总指挥、198团政委付坤墉将团属侦察连化整为零,组成若干飞行小组,深入匪穴,主要任务就是活捉宋钧年等匪首。战斗开始后,就捷报频传,匪徒们纷纷落网。宋钧年手下6个大队长,其中5人被生擒活捉。剿匪部队经过日夜不停的清剿,先后击毙和俘虏匪徒1100多人;缴获重机枪等各类枪支上千支,战马数匹,各类弹药40余万发。

  亲历象山、宁海剿匪的陈宝源老人回忆:“我时任22军65师193团1营3连副指导员。全营在营长康明才的带领下,会同兄弟部队相继歼灭了几股匪特……根据俘虏交代,宋钧年手下最精锐的机炮中队和警卫特报队,共七八百人,躲藏在牛屙岭一带的山林中。剿匪部队当即奔袭至牛屙岭,发现匪徒正生火做饭,那袅袅升起的炊烟,正好给我炮兵提供了轰炸的坐标。在炮火的轰鸣中,匪徒血肉横飞,那些侥幸未死的,也四散奔逃。剿匪部队奋勇出击,全歼这股匪徒。”  

  8月22日拂晓时分,剿匪部队在追剿漏网逃跑的“浙江省第四区反共游击总队”少将副司令宋钧年等悍匪时,182团侦察排长吕芝豪发现路边山洞里,有人伸头缩脑地向外窥视,当即带领几个战士飞步冲进山洞,俘获了宋钧年的情报组长陈国斌及两名女报务员。次日,吕芝豪和4名战友攀上一处悬崖,发现悬崖另一侧的角落里,有一个黑黝黝的洞口,洞口的一侧是悬崖,另一侧是一块生满绿苔的巨石,如果不是在山崖上向下望,根本发现不了这个山洞。吕芝豪和战友们攀下悬崖,悄悄地来到洞口前,躲在巨石后面。巨石和山崖之间是一条10来米长的天然过道,直通洞口,而山洞里隐隐约约传出土匪说话的声音。吕芝豪向岩洞里扔了一颗手榴弹,爆炸声响过后,遂勒令洞里的匪徒缴枪投降,山洞里却声息皆无。一位李姓侦察员跳下巨石,端着冲锋枪向洞口冲去。这时洞里突然喷出一股烈焰,这位侦察员壮烈牺牲。

  “火焰喷射器!”吕芝豪在淮海战役时见过这玩意儿,知道它威力强大,能把石头烧裂。此时,剿匪后续部队的战士们也攀上悬崖,吕芝豪让战友们砍来柴草,居高临下,把柴草丢到洞口点燃起火来,浓烟直往山洞里钻,逼藏在山洞里的宋钧年等17名匪徒举着双手走出山洞投降(注:不久匪首宋钧年被公审执行枪决)。10月4日,剿匪部队又在儒雅洋郑家村的谷仓里抓获“浙江人民反共抗俄自卫军红龙部队”少将司令龙海云。

  随着宁波地区的匪特基本被剿灭,翌年,22军军部和2个师又奉命调回舟山。

  六横岛上除匪患

  六横岛位于舟山群岛的南端,舟山解放初期,六横岛及附近小岛是美蒋特务、海盗、土匪破坏活动的重点。

  据时为我六横区下庄乡首任乡长、今年96岁的舟山市科协离休老干部毛德全回忆,当时,在六横岛猖狂活动的敌特海盗土匪主要有“江浙人民反共自卫直属纵队”和“宁台温沿海人民反共突击纵队”所部徐继根、李福源等支队,蒋经国系的“国防部青年救国团”所辖郑达夫支队。此外,“宁奉象总队”伊文英、“象山县长”章昌琛部及“老浙保”霍中柱的土匪也曾到六横岛活动。这些敌特海盗土匪多次向六横区许多(保)村岙派捐勒银元,强迫商旅、渔船做旗照(匪片通行证),肆意抢劫吊打群众,奸污妇女。

  1950年7月,匪首潘礼携带机枪、电台等从南韭山岛流窜到佛渡岛,勾结六横岛的土匪、恶霸,指挥发展土匪300多人,拉起5个匪游击大队,不断制造袭击、暗杀事件。这群匪徒在六横区政府门口公开张贴杀人布告,甚至将其残忍杀害的我基层村干部悬头示众。舟山军管会和中共定海县委根据上级指示,立即对六横剿匪斗争作出部署,要求全县釆取“统一行动,军政协同,并与反霸、减租、征粮等六大任务相互贯通,把剿匪反特作为压倒一切工作的中心”。22军向所属部队颁发了剿匪令,开展军警民合力剿匪斗争。六横岛成立了由驻岛部队团主要领导和六横区区长赵成恩任组长的剿匪领导小组,充实加强了六横区下属5个乡的干部力量和民兵队伍。对大股土匪,由驻舟陆、海军部队合同当地公安、民兵围剿。 

  剿匪部队重拳出击,在田岙老鹰咀围剿中活捉了土匪大队长任小芳等匪首,并在下庄乡余姚房街召开群众大会依法执行枪决;紧接着在上庄龙山抓捕了“浙江反共自卫军”老匪陶芝山部一大队长金克明,并在上庄皎头街召开万人宣判大会,枪决了金克明、陆金龙、马阿太等匪首,同时将布告张贴全区每个村岙,狠狠打击了匪特的嚣张气焰。广大渔农民也解除了顾虑,主动向部队报告匪情。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剿匪部队和区武装班、民兵又先后活捉了徐继根、刘常华、杨彩生等土匪头目以及叛匪刘圣悦、李福仁等。下庄乡指导员朱风友带领民兵与部队配合,渡海进剿悬山岛的土匪,其中少数敌特退入洞穴顽抗。此洞穴纵深30米,且暗道弯曲深险,火力无法射进。营长董占江组织战士点燃柴草熏烧洞口,逼敌特出洞投降,缴获枪8支,子弹300余发。1950年10月,剿匪部队一举歼灭了在湖泥、大双山一带活动的“江浙人民反共自卫直属纵队”第一支队长李福元等匪徒30余人,缴获轻机枪等各种枪支30余支。经对匪徒的审讯,顺藤摸瓜,又捕获大队长王荣法以下众匪70名,至此“江浙人民反共自卫直属纵队”被基本歼灭。

  通过围剿和处决一些首恶、匪盗、地霸、渔霸,六横区掀起了揭发检举敌特、海盗、土匪以及通匪的高潮。各乡同一夜行动,依法拘捕了一批恶霸、反动党团宪警骨干和道会门头子。与此同时,区乡干部和土改工作队的同志深入到土匪家中做家属工作,宣传形势和政令,让他(她)们劝亲属主动自首,争取宽大处理,由此瓦解土匪投降260多名。从1949年10月六横岛解放至1951年8月,经过近两年的艰苦斗争,终于将六横区敌特海盗土匪全部消灭。当时《浙江日报》还表扬了六横区剿匪成绩。

  虾峙岛上捣匪窝

  “当年虾峙岛土匪和特务多,百姓生命无法保障,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多亏解放军及时剿匪除特,阿拉渔民群众才过上太平日子。”老家住虾峙岛栅棚村的舟山市普陀区水产局退休干部王胜泉老人,解放舟山战役时曾担任支前船老大,荣立过二等功。他回忆,当时虾峙乡受六横区管辖,曾有多支武装匪特窜入虾峙岛搞策反活动,祸害百姓。1950年9月,大陈岛匪首陈阿洪率匪徒携带机枪7挺到虾峙策反,约新政权的虾峙乡人民政府乡长、乡渔协会主任到庙湾密谈;混入虾峙乡政府担任文书的赵志堂被委任为 “宁台温反共突击纵队”2支队中校参谋长;新建立的虾峙乡村干部中,有的经威逼、恐吓、利诱,陆续投敌为匪。1950年下半年起,整个虾峙乡、村政权几乎全部为匪特控制,还在虾峙渔船中公开强卖匪片(所谓“海上通行旗照”),暗杀、抢劫、偷袭、绑架连连发生,百姓人心惶惶,刚解放的虾峙岛又陷入黑暗。

  1950年下半年,随着南韭山岛和象山等地匪特的老巢被我剿匪部队铲除,流窜于虾峙等附近岛屿的匪特多数相继被歼,剩余的小股匪特也成了丧家之犬。同年12月,匪首赵志堂带领12名匪特再次窜入虾峙岛。妄图以虾峙岛为据点,在附近岛屿开展“地下游击活动”,并搜罗当地的散兵游勇和其他反动分子,扩展反动组织,继续负隅反抗。赵匪先拉拢曾任国民党虾峙乡乡长邬某,要邬出面搜罗一些旧职人员,组建所谓“除奸队”,专门对付乡村干部和一些弃暗投明人员。但此时的邬已经向人民政府自首,还受命在沈家门荷外以摆烟酒摊为名搜集匪特动态。他假意应诺稳住赵志堂,然后将赵匪一伙的情况向公安局和剿匪部队报告。驻守沈家门剿匪的22军197团立即与定海县公安局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具体剿匪行动方案。最后决定派精干小分队夜袭虾峙岛。

  12月22日子夜,197团一部同定海县公安局的4名侦察员,乘机帆船悄悄登上了虾峙岛,在“内线”指引下逼近长坑村唐家,迅速占据有利地形,展开合围。拂晓前,战士们摸进了唐家院子,走在前面的战士一个点射将哨兵击毙,然后箭步冲进院房内,可是里面空无一人。难道匪特预先得知风声逃掉了?指战员们仔细搜索,发现院内有一个被遮蔽的地窖,便立马封锁洞口,赵志堂等一伙匪徒见乌黑的枪口和手榴弹顶住了洞口,只得放下武器投降,举起双手走出地下室。此次一举捕获匪特“宁台温反共突击纵队” 2支队上校参谋长赵志堂、第3大队大队长陈国根、副大长唐阿先、副官林健木等11人,缴获卡宾枪、冲锋枪及各类短枪、步枪共21支和弹药一批。

  经审讯,赵志堂又供出该部第2支队第2大队以及刚从大陈岛来的国民党国防部笫7纵队第1支队7大队大队长王忠山等匪徒隐藏在悬山岛的铜锣甩山洞里。剿匪部队当即驾船押送赵志堂往悬山岛。当部队接近铜锣甩山洞时,匪徒们企图占据有利地形进行顽抗,剿匪部队英勇反击,这场战斗又俘敌12人,缴获各种枪支28支,子弹4000余发,手榴弹15枚,望远镜1副及黄金、空白委任状等。

  据《虾峙镇反总结》记载:1949年10月至1951年12月,历时3年的剿匪镇反中,虾峙岛全乡直接参加匪特的61人(不包括涉匪、窝匪者),被执行枪决14人,其中匪首支队长1人,大队长5人,情报组长1人,土匪及情报员7人;逮捕判刑21人(匪分队长以上匪首7人,土匪及情报员14人) ;营训1人,情节轻微或有悔罪表现的释放7人;畏罪潜逃7人。曾担任国民党伪政府的乡长邬某在剿匪中有立功表现,受到从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