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正月团面”与外婆家美食
乐佳泉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2月24日 第 02 版 )
烤“红毛番薯”
糖糕
羊肉汤
□乐佳泉 文/图
舟山人称正月里的日子为“正月团面”,意为在春节里团团圆圆,其中的“面”则有面面俱到、每家每户都要拜年的寓意。
而有些习俗,则将“正月团面”称为“正月断米”,这里的“断米”并不是家里没有米下锅的意思,而是在正月里每天走亲访友,不是拜年就是贺岁,吃的菜也丰盛,主食以年糕、汤团等各种点心为主,很少有吃米饭的,所以就称为“断米”了。这一说法在六横的民间更被大多数人认可,因为“正月团面”太“高大上”,不接地气,而“正月断米”不仅反映了正月里人们的日常饮食,还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些平常很难尝到的“外婆家美食”。
美食藏于民间。这不,我又搜集了几样有六横特色的“外婆家美食”,既有历史又有传统,也是小时候的味道,大家不妨试着做一下,尝尝,味道交关赞。
米馒头烤肉(年糕烤肉)
选已经发硬的六横米馒头四只,每只切成四块备用;选上好的五花肉适量,将肉切成拇指大小的块状;挑两至三根大蒜,去根去叶,将茎切成段。热锅放少许油,放五花肉、酱油、盐、料酒,大火翻炒,然后放少许水,盖上锅盖进行焖煮。约十分钟后,五花肉煮得有些烂时,再加些水,使汤汁适量;放切好的米馒头和切成段的大蒜茎,翻炒后,盖上锅盖;两分钟后,揭开锅盖,放少许味精,熄火,出锅。
刚出锅时,红烧肉的醇香混合着米馒头的清香,再夹杂着大蒜茎特有的蒜香,弥漫在四周,令人垂涎欲滴。此菜须趁热吃,因米馒头浸满了肉汁,吃在嘴里满口肉香,即使不喜欢吃肉的人,也会拣一块米馒头或大蒜茎尝尝,别有一番风味。
此菜曾是六横结婚人家的重量级菜肴,现在上了年纪的六横人都会烧制,尽管听起来有些土,但味道确实“赞”,尤其是里面的米馒头,既可当菜品尝,也可以当饭吃,就是“正月断米”的最好诠释。当然,六横的米馒头分甜和不甜两种,在烧制此菜时,最好选用不甜的那种,这样吸满汤汁的米馒头吃在嘴里,肉香味更浓;而六横米馒头由于其是自然发酵,选用的糯米也讲究,即使是“不甜”的那种,其自身也会带有略微的甜。
如果没有米馒头而用年糕代替,则须将年糕切成五厘米宽的小段,在烧制时要放得稍微早些,这样容易使年糕入味;而米馒头放得早了容易煮烂。
白斩草鸡(白斩老母鸡)
从前六横人过年的时候,都会准备两只鸡,一只公鸡用来祭祖,另一只必须是老母鸡,即草鸡,用来做白斩鸡,请客用,也是年夜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冷盆。
这些鸡一般都是自己家养的,选当年养的新草鸡最好,肉质鲜香紧实,不柴。也有人喜欢用阉割过的公鸡,因其终日饱食后无所事事,肥美鲜嫩,味道确实在新母鸡之上,但六横人万事都喜欢讨彩头,觉得平时尝尝可以,但在春节请客用不吉利。
白斩草鸡的制作方法相对简单,但也蛮考验火候的。将活草鸡宰杀拔毛成光鸡后,放置一天,使其在冬天的气候下自然冷却,收缩水分,这样肉质会更加紧实。锅里加冷水,使水浸过四分之三鸡身,倒入料酒,放生姜片和一小把香葱,盖上锅盖至大火煮沸,再将火关小,用小火焖煮约八分钟,将鸡身翻面,再煮两到三分钟,熄火,焖一刻钟。然后就可以将焖煮熟的草鸡取出,鸡汤留存,可以用来煮面或给其他菜品提鲜。待鸡彻底冷透后,即可斩切。斩时,需从鸡的中间劈开,然后按照装盆需要进行斩件,这时候你会看到,劈开的鸡腿骨中骨髓仍然鲜红,甚至还带有少量血丝,这也是白斩草鸡的最佳状态。品尝时,你更是惊喜地发现,这样制作出来的白斩草鸡,色黄,皮紧,肉嫩,油匀,味鲜。百吃不厌,令人回味无穷。
烤“红毛番薯”
舟山人叫土豆为“红毛番薯”。六横的土豆一年分两季来种,一季是在立春前后开始播种,端午过后就可以收挖了;另外一季是在立秋前后开始种,春节前刚好收获。
“烤‘红毛番薯’”也是春节期间,每家每户都有的家常美食。此菜的出场一般都是这样的状态:外婆家请客时,酒过三巡,大家吃得快差不多了,这时候在灶间忙碌了一天的外婆,看大家吃得满嘴油腻,似乎有些意犹未尽,就像想起什么事情来着:“啊呀,昨天晚上烤的一碗‘红毛番薯’忘了,大家要不要尝一尝?”说着就端出来一碗烤“红毛番薯”,于是大家一片欢呼,刚放上桌子便“秒光”,吃完了还不忘称赞这是当天最好吃的菜。
其实这菜老早就在计划之中,只是外婆耍了个小聪明。在外婆眼里,这种土得有点“寒酸”的菜,放在春节请客的饭桌上也不太合适,以免被人落下“话柄”,而用这种形式出场,既可以让亲朋好友尝到美食,又可避免隔壁邻居“嚼舌头”。
此菜烧制也不复杂:选个头较小的土豆,洗净,将之放入铁锅中;放水至离锅中土豆半指处为宜,切忌将水漫过土豆,再放半调羹盐,翻炒均匀,盖上锅盖,先用大火将之烧开,然后调至小火慢慢焖煮;每隔一刻钟揭盖翻炒,若水干了,须续加,直至烤得土豆外皮起皱,泛出点点白色的盐花为止。
烤“红毛番薯”是下饭菜,不是下酒菜,许多人喜欢带皮吃,但烤好后时间不宜放置太长,如果表皮白色的盐花化了再食用,其味道就大打折扣了。另外,此菜太咸,不宜多吃。
糖煮蛋
“糖煮蛋”在六横人心目中具有别样的含义,那种含义甚至在老一辈人心中是深入骨髓的存在,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做给人吃的哦。
过去,“糖煮蛋”是做给“毛脚女婿”吃的,也是女方家表达对男方重视和热情的一种方法。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已没这么多讲究了,想吃的话,自己也可以做。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你是位贵客,在春节,到六横,去人家家里吃饭,六横老婆婆还是会非常热情地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糖煮蛋”,就像餐前的开胃菜,请你品尝。
“糖煮蛋”的做法很简单但选蛋蛮严格的,须选受过精的新鲜鸡蛋,最好是自家养的土鸡蛋。
唉——等一下!
有人看了上面选鸡蛋的几个关键词,会问为什么要这样选?
嘿嘿,我只能告诉你,玄机不可泄露,点到为止。当然,作为“毛脚女婿”的你,看到未来丈母娘这样选鸡蛋,可千万不要去问为什么。
选好蛋后,放半锅清水,烧开,将鸡蛋直接打到锅里;不过打鸡蛋的时候还是需要技巧的,要先在碗沿上磕一下,在剥开蛋壳的时候尽量沿着锅沿,使蛋慢慢地滑向锅中间,这样蛋在煮的时候就不会散开,煮熟后能保持圆形;鸡蛋放下去后,盖上锅盖,等煮熟就可以了。然后用汤勺将鸡蛋连汤一起捞起,盛在碗里,再搁些白糖,哇!一碗香甜的“糖煮蛋”就做成了!
正宗的“糖煮蛋”做成后必须:汤清、蛋整、鲜香、味甜。
也有些人家,在煮熟的“糖煮蛋”里加上桂圆肉或红枣,这种改良版的“糖煮蛋”看上去更加有食欲。但需要将桂圆肉或红枣预先煮成汤,然后再将蛋打上去,比较费时。
油煎“喹”
在六横人的美食里,“喹”是绝对占有一定位置的,因为在过去的风俗中,吃“喹”是一种象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吃到的,而是到了一定年龄后晚辈为了表示孝心“挑”来的。
“喹”一般是用纯糯米制成,将精选出来的糯米在清水中浸泡一天一夜,淘洗干净后,将水沥干,然后放在一只专门用来蒸米饭的“饭甑”上蒸。到热气渐渐升腾起来,香味扑鼻而来的时候,糯米已经蒸熟了;将蒸熟的糯米赶紧倒在“捣臼”里,在旁边早已等候多时的一位壮汉马上开始“舂”起来,到被舂的糯米都粘在一起而看不出米粒的时候,就可以从“捣臼”里取出来。
这个俗称“舂喹”,跟我们平时见到的“打麻糍”不同。因为“喹”是用纯糯米制成,不需要磨碎,里面不加任何东西,黏性大,所以不需要反复捶打。而制作麻糍时,一般会按比例加一些粳米和“艾青叶”,反复捶打后才能使之充分融合。
将糯米团取出来后,揪成一个个小团,几个人围在桌子四周,用一种扁平的碗将糯米团捏压成中间凹四周凸形状,成形后,将它晾在台子上;等晾硬了后,在中间敲上一个小小的红印,这样一只极具六横特色的“喹”就做成了。需要说明的是,在碗里捏压的时候,为了防止糯米与碗粘在一起,一般预先会在碗里撒上一层淀粉。
因为是纯糯米制成,所以在吃“喹”时最好用油煎。在热锅里倒少许油,将预先切成四块的“喹”顺着锅沿放下去,煎至两面金黄时,即可出锅。刚出锅的“喹”表层酥脆,里面糯软,蘸上些红糖,咬上一口,那是满满的幸福感。
当然,现在的六横,“喹”也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了,也不一定非要等到别人“挑”来,想吃的话,峧头街上就能买到。
“网红”糖糕
在台门渔港,六横的糖糕成为“网红糖糕”已有一段时间了。记得有一次到六横去时,就冲着这“网红”二字,也兴冲冲地赶到台门,在临近码头一家并不起眼的店铺,发现排队的人并不多,店门内侧一只大铁锅冒着热气,里面的热油上漂浮着一只只糖糕,由白渐渐变成金黄色,旁边的妇女一边侍弄着这只油锅,一边将出锅的糖糕麻利地装袋打包;店内,两位师傅正在面板上忙碌着。我们在后面排着队,心想:现在才十点半,等买上糖糕再吃饭,然后再赶渡船,应该来得及。没想到等我们到了队伍最前面时,却被告知,这里买糖糕是要预订的,现在预订的话,最早要等到下午两点半才能拿。原来这些排队的是来取糖糕的,他们老早就预订好了。我们虽心有不甘,但还是悻悻地走了,毕竟要赶船班啊。
后来在一家面馆里吃午饭时,老板娘听了我们的“吐槽”,自告奋勇地帮我们“开后门”去,从已购买的顾客哪里“贩卖”了两只,当然价格稍微加了一点。品尝后觉得,味道也不过如此嘛,只是比普通糖糕大一点,软一点,也不是很甜。
六横的糖糕跟北方有糖馅的糖糕不同,北方的糖糕是圆形的,而六横的糖糕则是三角形的,做法也相对复杂些,需将面粉预先发酵,然后再将面揉软,切成一小段,再将之捻成长条状;用预先调制好的糖粉铺在长条状面上,将条面对折,使糖粉相对,再将糖面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状;放入油锅前,将面块底部稍微捏一下,炸至金黄色,出锅后的糖糕成“八字形”,极有特色。
糖糕一定要趁热吃,不然凉了后,不但影响口感,而且露在外面的糖粒经油炸后,发硬,易硌嘴。
酸爽羊肉汤
舟山许多海岛人家都有冬至吃羊肉的习惯,说是吃了羊肉能暖暖身子,也能补一补。也许受网红的影响,这几年在六横忽然就流行喝羊肉汤了,特别是在春节期间,每次亲朋好友来家拜年,如果请客的这桌菜没有羊肉汤,似乎就打了折扣,大家也会觉得意犹未尽。
在六横乡村,每户结婚人的家里都会杀一只羊,用来祭祀。而羊肉汤也是结婚人家的压轴菜。
六横的羊肉汤味道酸爽可口,有增进食欲的奇效,蛮符合海岛结婚人家大鱼大肉后解腻排油的口味。其做法也很有特色:羊肉带骨带皮,切成小块,焯水后备用;葱切成花,姜切成片备用。将焯过水的羊肉放入锅中,加两三碗水,锅开后,撇去表层的浮沫;再加少许水,加料酒和姜片,盖上锅盖;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焖煮20分钟左右,至羊肉熟透而不烂;加醋和少许盐,撒上葱花,一碗酸爽羊肉汤就做成了。
六横的“酸爽羊肉汤”与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是,别的地方是放酸菜,用酸菜中的酸来调味;而六横的大厨喜欢用米醋直接来调味,也不放八角、桂皮和味精,保持了羊肉的原汁原味。
而在酒席中,当人们享用过山珍海味后,最后来一碗酸酸爽爽的羊肉汤,不但解腻,还帮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