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舟山市慈善总会
谱写向善图景 慈善力量增进民生福祉助力共富同行
朱丽媛 李巧凤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2月14日 第 14 版 )
□记者 朱丽媛 通讯员 李巧凤
2024年,全市共筹集款(物)7180.23万元,发放救助款(物)7418.92万元,受益人数10.69万人次,惠及非营利机构398家,参与募捐的爱心人士共10.43万人次,参与募捐的单位1174家。其中,市本级共募集2798.31万元,支出救助款物2536.39万元,受益人数4.26万人次,资助非营利机构177家,参与募捐的爱心人士6.44万人次、单位261家。
“数说”精彩
梳理并公布品牌慈善救助项目十大类30余项,涵盖助老、助孤、助残、助学、助医、助困等;大病救助力度大幅提高,“普济生命慈光”项目最高救助额从一人3年累计可救助3万元,提高到一人1年最高6万元。
大力厚植慈善文化,打造梅花公园为全市首个慈善文化主题公园,1本慈善刊物《慈善舟山》、11支慈善公益联盟队伍、16位慈善形象大使,把慈善的好故事、好声音越传越远,越传越广。
“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
2024年是推动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第六届理事会履职的开局之年。这一年里,市慈善总会会同全市各级慈善组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履行扶贫济困宗旨使命,联合全社会爱心人士共谱向善图景,为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发挥慈善之力。
一路走来,行稳致远,进而有为。这一年里,市慈善总会广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慈善,慈善募集渠道再拓展,同时慈善救助制度再升级,慈善文化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全面铺开,并涌现了一批批慈善榜样和慈善先进,引领社会向善向美。岱山县“浙岱渔11492”船船长沈华忠和浙江黎明智造股份有限公司上榜第三届“长三角慈善之星”,全市慈善组织中相关单位、个人,获评“2023年度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先进会员单位”“2023年度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优秀个人”等荣誉。
多渠道募捐 慈善资金实力再增强
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如今在舟山家喻户晓,并成为社会参与面最大的慈善活动,“慈善一日捐”在扶贫帮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及推动共同富裕中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2024年是我市“慈善一日捐”活动开展以来的第22个年头,社会各界参与的热情持续高涨。市本级共有96家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6.3万名干部职工及市民参与活动,共计捐款832.413万余元,创历史新高。
一年来,市慈善总会多方努力、多措并举,不断拓展募捐渠道,赢得更多爱心力量加入。新成立了舟山国家远洋渔业集团分会、市城投集团分会、市水务集团分会3家慈善分会,慈善分会队伍进一步扩大。在市委市政府、国资委关怀下,全市8家国有企业也开展了单位公捐活动,为慈善资金注入新力量。
除运用传统项目募集资金,市慈善总会还积极推广“随心捐”“一元捐”等形式,扩大慈善参与面,让“大爱舟山·慈善有我”根植在更多人心中。
在去年9月5日“中华慈善日”,市慈善总会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发出“随心捐”倡议,推广慈善捐赠二维码,倡导市民把慈善融入日常生活。这一活动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便捷、灵活的慈善参与平台,更逐渐成为一种引领时尚生活的新风尚,让慈善成为每个人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
此外,“六一微心愿”“助残微心愿”“福满万家福袋”“神鸟保护”等网络众筹项目,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市慈善总会“阿福哥工作室”也积极构建融媒宣传矩阵,通过与本地主流媒体紧密合作,发动社会力量募集善款,为患病家庭送去实实在在的帮扶。2024年,通过市新闻传媒中心的“汪大姐来了”“阿福哥在线”等平台,共开展大病救助网络众筹10起,募集善款116.44万余元,展现了“互联网+慈善”的强大力量。
这一年,爱心企业、爱心单位、社会组织等也纷纷慷慨解囊,为舟山大爱城市添砖加瓦。2024年全市捐款金额在10万元以上爱心企业和社会组织达106家,捐款总额高达3607.39万元,其中捐款3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和社会组织37家,展现了企业界的责任担当与深厚爱心。这其中尤其以普陀山佛教协会为楷模,以非凡的慷慨成为年度捐款之冠。
救助精准化 品牌慈善项目再升级
自1999年成立,经过20余年的沉淀和积累,市慈善总会打造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品牌慈善项目。2024年初,市慈善总会在原有品牌项目基础上,经论证梳理和精选,编撰成册进行推荐,以便爱心单位和个人通过冠名或定向等方式奉献爱心。目前共形成品牌救助项目十大类30余项,涵盖教育资助、医疗救助、灾难救援等。多样化的救助项目,不仅有助于满足不同困难群体的不同需求,也增强了慈善救助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过去的一年,我市慈善救助力度再升级。去年5月,市慈善总会对“普济生命慈光”大病医疗救助项目“升级”,统一全市救助对象的救助标准,并提高最高救助额,同时四县区慈善总会也投入救助资金,让项目运行有了更坚实的后盾。最高救助额从往年的一人3年累计可救助3万余元,提高到一人一年最高可救助6万元,成为一大亮点和暖心之举,很大程度缓解了患病家庭的实际困难。一年中,全市共发出“普济生命慈光”大病医疗救助金367.7万余元,共救助186人,有7名患者领到一年6万元救助金。
另外,助学项目“圆梦大学”推出“励志助学”品牌,该项目运行以来不断完善,现设有市慈善总会助学、黎明助学、万事达助学、兴中助学等,2024年“圆梦大学”项目共助学434人,支出助学金178.2万元。
紧贴社会热点和百姓需求,市慈善总会也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形成新的救助品牌。这其中,助力舟惠保项目,2024年共为全市11495名二级及以上残疾群众缴纳参保费用共计113.61万元,有效提升了特定人群的民生兜底保障水平;新增“海港”大病救助项目,共救助38名困难人员,支出50.08万元;对原有的白血病项目资金增量,保证项目可持续开展。
作为本市慈善龙头枢纽型组织,市慈善总会还积极与市民政局、市妇联等多家单位合作,通过公益创投等形式,吸引、扶持更多公益组织参与慈善,共开展20余项多种类公益项目,涉及婚姻家庭、儿童、老人、特殊群众、救援、法律咨询、环境整改等,配套资金近150万元。
加强东西部扶持并深化双方合作交流,是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2024年,舟山市通过总会向达州市、万源市捐赠帮扶资金200万元,改善当地基础设施。通过“书循环 善循环”项目,完成建设贵州省孔明小学慈善图书室。
扬慈善文化 慈善宣传阵地再拓展
2024年,慈善文化建设之力度、广度、深度为历年来之最。围绕“全民慈善”这一目标,市慈善总会联合县区慈善总会和爱心企业、爱心单位等,不断拓展慈善宣传阵地,精心设计慈善载体,大力弘扬慈善文化。
过去一年,市慈善总会发动浙江海中洲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慈善文化基地,约定海中洲国际大酒店在每年重阳节、助残日、中华慈善日等特殊日子,分别对老年人、残疾人等实行入住对折优惠政策等;在日常,消费者每入住1间客房,每晚其中1元捐赠给市慈善总会,统一由市慈善总会用于慈善事业等。市慈善总会还联合市文广旅体局在市图书馆成立慈善文化基地。成立以来,该基地开展了“舟山慈善月”主题宣传活动等,已成为展示慈善文化、传播慈善理念、培育慈善意识、推广慈善行为的重要平台。目前,全市共建成慈善文化基地3家。
去年12月,市慈善总会联合新城管委会,将梅花公园打造成为全市第一个慈善文化主题公园,将慈善文化与公园景观相结合,为市民提供了更加直观、生动的慈善文化体验。
《慈善舟山》作为一份专注于慈善领域的文化刊物,自2023年底首期印发以来,已顺利出版了5期,每季度定期发行。刊物以其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的重要载体。
以艺术的形式,展现慈善文化的魅力,有助于让慈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市慈善总会精心策划了2024年慈善答谢年会,通过公布慈善先进事迹、访谈慈善人物等方式,进一步弘扬慈善精神,激发社会各界的慈善热情。去年12月,市慈善总会还联合中国移动舟山分公司、意大利爱乐乐团成功举办了新年音乐会,在艺术表演中融入慈善元素。
去年,市慈善总会联合浙江海洋大学举行“慈善在心,行动在行”慈善季活动,通过慈善进校园等“慈善六进”活动,将慈善文化渗透到社会的角角落落。
此外,11支慈善公益联盟队伍、16位慈善形象大使,也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影响力,感召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慈善,慈善文化传播力进一步增强。
市慈善总会还制作了《慈善是什么》公益片,向公众传递慈善公益的核心价值和理念,从而激发内心的善念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大爱舟山 慈善有我》宣传片也正在制作中,全面展示全市慈善事业发展历程。
慈善只有起点,爱心没有终点。新的一年里,市慈善总会仍将不断探索创新慈善工作模式,精心策划并组织好“慈善一日捐”、9月5日“中华慈善日”等品牌慈善活动,优化实施慈善救助项目,凝聚合力推动慈善公益组织发展,进一步加强慈善文化宣传阵地建设,以更加高效、更加透明的方式,确保每一份捐赠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用,为舟山打造海岛共富样板贡献慈善力量。
本版图片由会舟山市慈善总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