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旋律”——《阳光热线》民生访谈融媒直播聚焦“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杨光 张吉生 郭福莱 刘蓓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2月14日 第 08 版 )

  □记者 杨光 张吉生 郭福莱 刘蓓

  为深入报道舟山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2025年市人代会期间,舟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联合舟山市新闻传媒中心推出“春天的旋律”——《阳光热线》民生访谈融媒直播。

  跟着代表看大会,换个角度听民生。此次融媒直播,除了邀请部门单位一把手,对话舟山市人大代表和市民朋友,还邀请了四位旁听公民,“零距离”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

  如何使教育更优质、均衡?

  2月10日,融媒直播第一期,舟山市人大代表曹宗元,舟山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海波和旁听公民刘超杰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舟山教育的亮点、进步空间及提升策略。

  节目伊始,市人大代表曹宗元提出市民关心的教育领域公共服务一体化问题。对此,市教育局局长陈海波介绍,2024年舟山全力推进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改革,促进学龄人口向大岛集聚,完成部分小规模学校和低端民办学校(幼儿园)撤并整合;建立教师编制“市管县用”机制、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和完善学生资助体系;推进普高与市外优质高中结对、创新义务教育多跨共享机制、优化学前教育片区化管理。

  针对旁听公民刘超杰关注的教育领域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问题,陈海波回应,舟山编制了“1+4+N”市域教育发展布局规划,已完成多个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使更多学生在大岛接受优质教育。

  此外,曹宗元提出,新城区域的教育资源一直比较紧张,部分市民担心孩子无法进入满意的学校就读,对此教育部门应有所关注。陈海波回应,舟山二小北校区改扩建工程于2023年9月建成投用后,新增学位810个。长峙初中和舟山一小东校区两项新建工程也将于今年9月投用,分别新增学位1200个和1080个。新城区域学位紧张的情况将得到一定程度地改善。

  曹宗元认为:舟山应继续加强对资助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用到实处,真正惠及需要帮助的学生。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私合作等方式,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与社区、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如何守护幸福“夕阳红”?

  2月11日,融媒直播第二期,舟山市人大代表张剑英,舟山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华清和旁听公民周永成做客直播间,与听友、网友共同聚焦舟山养老工作。

  随着越来越多的小岛居民迁居大岛,市人大代表张剑英认为,很多老人生活方式发生直接变化,政府部门应重视老人的实际诉求。市民政局局长陈华清回应,民政部门推出包括加强探访关爱;就近就便提供综合性养老服务;投保意外伤害保险;为部分有就业意愿老人推荐合适的公益工作岗位;以及开展适老化改造等服务。

  张剑英认为,舟山很多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可面临的问题不少。有老人想出门活动,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一些失能老人不方便出门,日常照料成为难题。对此,陈华清介绍,对于健康活力老人,提供助餐、助医等“六助”服务。同时在4个县(区)分别打造示范型“幸福汇”民生服务综合体。对于长护险照护范围外的失能失智老人,探索设立5个养老护理服务站,并提供就近就便助餐服务。

  而在旁听公民周永成看来,培育更多的养老服务护理专业队伍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民政部门应该把这支队伍稳住、把服务质量提上去。陈华清回应,通过“引进来”“全力培”和“留下来”三步走措施,打造优质养老护理员队伍。

  此外,针对精准救助困难老人家庭,张剑英认为,群众实际困难可能涉及多个领域,应有更便捷的方法让群众了解。陈华清回应,民政部门牵头搭建了“舟到救”平台,整合17个部门60条政策,梳理完善《舟山市社会救助服务指南》。并实施乡镇(街道)“一窗受理”,30余项救助事项纳入窗口联办。

  如何使医保更惠及民生?

  2月12日,融媒直播第三期,舟山市人大代表包孟娜,舟山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顾建斌与旁听公民傅金君共话医保改革,围绕孤独症儿童“全周期”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医保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试点举措和成效等话题展开互动讨论。

  市人大代表包孟娜认为,随着孤独症儿童就诊人数的增加以及治疗需求的多样化,政府需要更加细化的针对性的政策。市医保局局长顾建斌回应,在孤独症儿童特殊病门诊待遇“免申即享”与迭代升级“舟惠保”政策的基础上,市医保局牵头康复医疗机构在市特殊学校内设立了医保支持的“星星宝贝关爱诊室”,满足在校孤独症儿童的个性化康复训练的需求,有效提高了患儿康复就诊和报销的便捷度。

  如何有效、精准帮扶到失能人员及家庭,是旁听公民傅金君最为关心的。他建议最好能有以家庭为单位的大病起付和费用兜底机制。顾建斌回应,针对因年老失能或经医疗机构、康复机构规范诊疗、失能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经评估符合重度失能标准,生活不能自理人员,我市于2024年5月起全面实施了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首先针对居家护理人员,每月待遇1280元,其中500元亲情护理费发放给经培训合格的亲情护理人员,剩余780元由定点护理机构每周上门服务。其次是在机构护理人员,每月待遇1400元给机构,由承担机构护理的定点护理机构提供24小时护理服务。

  包孟娜认为,无论是普通人群还是特殊个体,无论是生育、养老还是康复、买药,医保工作涉及的是每个人生活的不同切面。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市医保局能够继续发挥这样实干的精神,多举措惠民,解民疾民忧,守护百姓健康防线。

  如何稳就业、强人才、促发展?

  2月13日,融媒直播第四期,舟山市人大代表卢相安,舟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涛和旁听公民唐柯跃做客大会直播间,围绕“如何稳就业、强人才、促发展”主题展开对话。

  节目中,市人大代表卢相安和旁听公民唐柯跃结合日常工作、实地调研,首先提出关于如何推进舟山技能型海岛建设的问题。对此,市人社局局长刘涛重点介绍了我市“工匠学院”“30分钟技能培训圈”等工作开展情况。

  在卢相安看来,青年返乡创业不仅拓展就业创业渠道,也带动了海岛渔农村发展振兴,但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建议将城市大厦里的创业园,搬到小岛老家,实现低成本、低门槛创业。刘涛对此回应,近年来,我市打破传统创业园区的楼宇式建设思维,在海岛渔农村创新建设“没有围墙的创业园”10个,并且探索出了“园区无围墙、项目无边界、政策无差异、服务无盲区”的乡创服务体系,实现了创新创业资源、政策、人才、服务向海岛乡村的全面延伸。

  而针对唐柯跃提出的关于如何打造我市海岛就业服务样板的问题,刘涛重点介绍了“15分钟就业服务圈”“零工市场”等做法。

  此外,“如何提升养老保障水平”的问题也备受代表们的关注。对此,刘涛表示,去年以来,我市聚焦海岛地区退休办理难问题,在全省率先探索退休预审服务新模式,“退休不出岛”每年惠及1.5万余人。

  卢相安认为,近年来,我市通过健全技能培育体系等多项举措,引育高技能人才队伍,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为群众提供“家门口”便利可及的就业服务。他也希望我市能够持续举办各类人才服务活动,出台更多利好的人才政策,为推动舟山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本版图片由舟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