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建局:吹响“城市蝶变”冲锋号 绘就“海上花园”新画卷

俞浙前 朱芸瑶 张磊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2月12日 第 09 版 )

  □记者 俞浙前 通讯员 朱芸瑶 摄影记者 张磊

  “数说”精彩

  重点工作有力推进。牵头的5项省民生实事项目和9项“七优享”“住有宜居”指标任务全部提前完成,其中住宅小区专业物业服务覆盖率、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完成率保持全省前列;实施住房保障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将搬迁集聚渔农民纳入住房保障范围”试点成果在全省推广;全市280个行政村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污处理全覆盖。

  城市更新稳步实施。改造完成城中村(棚户区)、旧厂区、老旧小区项目17个。定海古城保护更新取得阶段性成果,“文房四宝园”崭新亮相;新建、改造提升城市道路36条,其中打通“断头路”5条、拓宽“瓶颈路”7条;建成污水管网17.68公里、雨水管网7.5公里,城区主干道路雨污分流系统基本建成。

  行业发展总体平稳。房地产市场趋稳向好,出台推进保交房、消化存量商品房等房地产新政策6条;加快推进“好房子”建设,开展高品质住宅试点建设;全力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守护百姓“安居梦”;创新打造“竣工即领证”服务模式;纳入优化营商环境的无感监测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排名全省第1。

  2024年,市住建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忠诚践行“八八战略”,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海上花园城。城市有机更新蹄疾步稳,住房保障提质扩面,“共富单元”建设成效明显,“两重”“两新”持续加力,全市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在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生动实践中实现了“城市、民生”双提升。

  新于旧生 旧依新承 “海上花园”内涵更深

  观飞檐翘角,看小桥流水。去年国庆节,承载着几代舟山人城市记忆的定海古城焕新归来,“文房四宝园”正式对外开放,东城门、奎光阁、文笔峰、砚池等一批修缮或新建的标志性建筑与游客见面,东、西大街等15街巷入口全新登场,重现了定海肆市等区域的昔日繁华,唤醒了人们对于老定海的深刻记忆。今年春节,在这里举办的“有凤来仪·百鸟朝凤”新春主题灯会,更是以独特的设计和绚丽的灯光吸引了无数目光,游客摩肩接踵,商铺烟火升腾……如今的定海古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奏响了历史与现代的交响乐章。

  近年来,我市以“绣花”功夫实施古城更新,活化利用历史建筑等文化资源,匠心呈现好奎光阁、东城门等城市文化地标,精心打造好古城“15巷弄”和中大街、东管庙弄、留方路、东大街4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重点推进古城“文房四宝园”建设、东城门及广场等项目改造,完成许氏故居、刘坤记大院、王克明故居等保护修缮工作,将更多文化元素、海岛元素融入古城,推动千年古城焕发新的青春,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完美交织。

  2024年,市住建局聚焦城市品质提优,稳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行动。老旧区块改造稳步推进,改造完成城中村(棚户区)、旧厂区、老旧小区项目17个,实现幸福“旧地”升级;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加速落地,完成加梯31台,推动幸福“一键直达”;“厨卫换新”成效显著,装修补贴进度全省排名前列,拉动消费2.6亿元,换出幸福不将“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精准给力,依托未来社区建设,建成全市“一老一小”服务场景项目35个、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项目62个,让幸福“开门可及”。

  疏通脉络 畅通心路 “海上花园”品质更优

  地下排水管网改造是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重要抓手,既是政之所求,更是民之所盼。近年来,一场场强健“骨骼”、畅通“经络”的雨污管网建设“硬仗”在我市展开。去年,定海环城东路(昌国路—环城南路)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成,作为我市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项目,本次改造对地下管网、道路环境品质实施了全方位提升,建设了6米宽的箱涵,铺设了直径800毫米的污水管,进一步提升了定海城区的地下管网排水能力和河道的调蓄能力,有效改善了老城区易涝问题。

  一条条“地下生命线”改造持续推进,让城市“血脉”更加畅通。2024年,市住建局聚焦城市“里子”建设,加快推进地下管网提升改造,全力“织”牢地下“安全网”,建成污水管网17.68公里、雨水管网7.5公里,城区主干道路雨污分流系统基本建成,海上花园城韧性安全的城市底座有效夯实。同时,立足项目,精准谋划,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争取到5个城镇污水管网及设施项目等超长期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2.25亿元,有力保障项目高质量实施。

  畅通城市脉络,除了地下管网,地上道路也要发力,让车轮滚出群众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新城定沈路老碶段(千岛路—金岛路)经过5个月的“精雕细琢”正式通车,以全新的面貌归来,为我市高品质道路再添新标杆。这次改造提升,不仅是对新城老街区的一次全面升级,更是对市民生活品质的一次重大提升,原本的双向两车道变成了双向六车道,设置机非隔离带、人行道和辅道,两侧的行道树也由原来的香樟树换成了巨紫荆,老碶桥路段“瓶颈”问题彻底解决,道路品质显著提升,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道路是城市的血脉,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以定沈路老碶段为缩影,去年我市共新建、改造提升城市道路36条,其中成功打通“断头路”5条、拓宽“瓶颈路”7条,新城惠飞路、普陀灵秀隧道等全面通车,“海上花园”正由表及里地向着品质更高、往来更畅、保障更全的方向“进化”。

  连点成线 串珠成链 “海上花园”颜值更高

  来花鸟体验爱情之岛的极致浪漫,邂逅最烂漫的海岛风情!曾经的“空心岛”“老人岛”华美转身为“青年岛”“艺术岛”“爱情岛”。近年来,花鸟岛全力推进县域风貌样板区建设,打造最美户外婚登基地、花鸟岛特色风貌提升建设项目一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彩虹音乐路、星座空袋公园、情谊久久路等爱情元素节点,串联起一条完整的爱情游线,描绘出一幅诗画浙江海岛富春蓝图。

  在舟山,像花鸟这样实现美丽蝶变的小岛还有很多。近年来,市住建局积极探索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新路径,倾力打造独具海岛韵味的城乡风貌典范,目前,已累计建成城乡风貌样板区9个、“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3个、未来社区19个、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10个。新城“东海烟华·舟派新城”项目列入全省第二批共富基本单元综合品质样板区试点,获评省级优秀建设方案;定海“耕稼陶渔·海城共融”县域风貌区获评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优秀建设方案;岱山观海公园、嵊泗“一阵风”共富风驿站入选全省第四批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典型案例。一幅“全域共富、城乡和美、品质提升”的海岛瑰丽画卷正渐次展开,海上花园城从“全域美丽”阔步迈向“全民幸福”。

  沿海天大道一路前行,仿佛置身于浪漫“花路”,郁金香、报春花、雏菊等各类花卉争奇斗艳,让人不禁感叹一路“繁花”一路景。花带蜿蜒向前,川流不息的车辆在花带间驰骋,城市变得更加灵动而美丽。如今,“浓荫繁花、四季多彩、风景如画”已成为海上花园城的现实图景。

  近年来,市住建局深入实施“花海彩林”行动,坚持“点”上出彩,通过设置立体花坛、增加特色景观小品、塑造花坛花境、补植更换花卉等方式,打造了一批以“文”为脉、以“绿”为美、以“彩”为景的城市彩化亮点;坚持“线上”串联,去年11条“一路一品”花园主题道路浪漫上线,同时以花为媒,花香邀约,将我市花园景观带、花园道路、花海彩林示范街建设成果串链成带,推出多期赏花地图和赏花游线,满足市民游客差异化赏花需求。此外,还建成口袋公园2座,新建绿道10.5公里,新增绿地8公顷,“山城海”公园格局进一步彰显,“推窗见绿、开门进园”已成为岛城百姓触手可及的“小确幸”。

  住有宜居 居有所安 “海上花园”幸福更满

  作为我市第一个实现电梯全部“以旧换新”目标的小区,新城荷塘月色小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下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同机制的优势,倾听各方诉求、精准分类施策,及时协调化解分歧,加速意见统一和更新工作的落地。去年12月,小区9台电梯已全部安装完成,不仅带来了硬件设施的更新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是社区治理机制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

  自启动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百日攻坚”行动以来,市住建局依托“红色物业”阵地,开展政策解读宣传,提高群众知晓度和积极性;依托三方协同机制,通过“红色议事厅”细化矛盾调处,加快意愿统一;强化示范带动,举办岱山蓬莱阁等项目开工现场会,营造“攻坚”氛围。2024年,我市老旧电梯更新210台合同签约率、开工告知率均达100%,全省排名第1。

  居者有其屋,居者优其屋,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本真诉求。刚刚过去的2024年,市住建局结合“小岛迁、大岛建”,实施住房保障领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出台《舟山市小岛进城渔农民住房保障实施意见》,突破原有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界限,将搬迁集聚渔农民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筹集迁居渔农民安置房源376套,落实241户迁居渔农民住房保障,试点成果在全省推广,成功打造海岛渔农民安居新样板。积极争取省支持政策,将岱山县、嵊泗县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筹建范围,实现全域发展,2024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418套(间),其中岱山、嵊泗已分别筹集576套(间)、24套(间),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近年来,市住建局坚持多点发力、多措并举,打出了具有舟山特色的住房保障“组合拳”,全市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27%,排名全省前列。此外,扎实完成城镇多孔预制板结构住宅房屋排查整治和解危工作,建立动态闭环监管机制;开展农房安全整治,常态化网格巡查农房10万余户次,农村危房治理和困难家庭危房改造救助实现动态清零;经营性自建房全部解危;全市住房安全平稳向好。从“忧”到“优”,市住建局用实际行动为岛城人民托起稳稳的幸福,让“住有宜居、住享乐居”的“安居梦”逐步照进现实。

  本版部分图片由舟山市住建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