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干”字当头 “赶”超跨越
高亭:着力描绘赶超发展美好画卷
陈瑶 滕海平 徐诗喆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2月11日 第 10 版 )
本版图片由岱山县高亭镇人民政府提供
□记者 陈瑶 滕海平 通讯员 徐诗喆
“数说”精彩
在过去的2024年,高亭镇全年预计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9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城镇和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以上。
去年高亭镇社会消费品以旧换新兑付金额达到860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
去年,该镇实施智能化改造、技改项目9个,累计完成技改项目备案资金6.3亿元,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8%,有力推动工业企业产能进一步释放。
去年,在镇内牵头下,推动10个渔农村通过“村村抱团”,成立集体经济发展“强村公司”,启动岱山渔农服务综合体建设。2024年,高亭全镇首次实现21个渔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全覆盖。
截至目前,高亭镇22个村社党组织成立9个村居融治联合党支部,共治22平方公里“亦城亦农”区域,为2.2万余户混居区域群众统筹解决身边难题超过7000件。高亭镇还单独或联合组建了9个功能型“航行的支部”和1个实体型“航行的支部”,打造支部示范船8艘,覆盖一线渔民党员124名,涉及海上货运、渔业生产等领域船舶121艘。
高亭镇,这座岱山的城关镇,正演绎着生机盎然的美丽嬗变。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镇域企业加速转型向“新”而行;商业业态全域开花,吃喝住行出门就有;全域环境整治,一个个乡村华丽变身;人人参与管理,基层治理体系迭代升级;风景催生业态,美丽经济风生水起;因地制宜,村村抱团,集体经济愈发壮大,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真抓实干,积厚成势。2024年,高亭镇全年预计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9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城镇和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以上。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如今的高亭镇,是岱山县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排头兵,更是美好生活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助推器。
产业强区 标注发展新高度
走在高亭镇的商业中心,一家“霸王茶姬”热热闹闹开业,店里挤满了来“尝鲜”的年轻人。“来岱山工作3年多,高亭城区里的业态真的越来越丰富,下了班也有的玩了。”从辽宁盘锦来岱山上班的张先生在逛街时感慨道。
过去一年,高亭镇镇域服务业品质提档升级。位于安置房小区“景澜家园”商业街内,业态聚集初步成型,成功引入桔子酒店、福奈特洗衣店、向山行咖啡等优质生活性服务业品牌。不远处的人民路风情街-日达广场商圈完成全面改造升级,新招引霸王茶姬、永和大王、醉胡桃、阿瓦山寨等10余家店铺入驻。
据悉,去年高亭镇社会消费品以旧换新兑付金额达到860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
“爬坡过坎是常态,经济复苏是主流,拼经济拼发展仍然是重中之重。”高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关键指标到微观感受,发展体现在速度、在细节、在服务,2025年,高亭将继续在发展上争先实干、奋力追赶。
大风乍起正是扬帆之时。高亭镇还在督促镇域企业早发力,项目早开工,抢机遇,抓开局。
从去年到今年,高亭镇不断加快实施企业智能化改造,完成晨光电器年产2000万台高性能无刷直流电机扩产项目方案设计;稳步推进奥博管业智能仓库和摩托车子架智能化生产线建设;启动中集长宏技改项目、中交三航大管桩等项目前期工作。去年,该镇实施智能化改造、技改项目9个,累计完成技改项目备案资金6.3亿元,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8%,有力推动工业企业产能进一步释放。
与此同时,镇内进一步促进渔农业高效发展。去年,高亭镇种植早稻30.8万平方米,晚稻100.8万平方米,完成73.3万平方米油菜和53.5万平方米小麦收割收购。该负责人表示,镇内持续培育特色农业品牌,打造“一镇一品”,已经成功举办高亭镇第三届农耕文化节。
近期,该镇还借着海上安全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加快渔业转型升级,已经申报建设科技示范捕捞渔船22艘,并且持续推进高危老旧作业渔船减船转产,2024年累计减船24艘,转产1艘,完成数量居全县第一。
宜居宜业 城与乡美美与共
“快过年,还有人来找我买茶叶,除了自己留了十多斤,实在没有多的可以卖了。”1月9日,记者见到岱山县高亭镇闸口二村种植户高庆月时,他感慨自家今年6万平方米茶园的茶叶生意非常好,“往年一年都做近2000斤茶叶,还不一定卖得完,今年做了2200斤,不够卖。”
这个“不够卖”的变化,得益于去年闸口二村借力位于磨心山景区山脚的地域优势,和在磨心山南面有10万平方米茶园,通过茶文化协会牵线搭桥,结对共建了“茶研社”共富工坊。“去年4月份左右,村里将原本租给村民的茶园,分了6667平方米给茶研社,用于发展茶旅融合的产业新模式,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的新路径。”闸口二村党支部书记李建权介绍,过去一年,该村经济收入达762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425万元,同比增长8%,以“茶园经济”为主题,将不断提升村内茶叶的品牌附加值,为村里集体经济获得更好的增长极。
闸口二村在城乡结合的位置,让镇域21个渔农村和城区之间走均衡发展之路,推动城乡共同发展,是高水平描绘现代化海岛的应有之义。
去年,在镇内牵头下,推动10个渔农村通过“村村抱团”,成立集体经济发展“强村公司”,启动岱山渔农服务综合体建设。该镇还深化江南村“小岛你好”第二批示范岛创建,实施基础设施品质提升、渔岛风情街等项目建设,带动创建村环境提升、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24年,高亭全镇首次实现21个渔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全覆盖。
将“千万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从村庄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未来乡村建设,突出规划引领、特色彰显、点面结合,该镇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
如今的高亭,城乡联系更加紧密,差距进一步缩小……去年,高亭顺利完成板井潭安置房竣工验收及选房交房工作,圆满完成高亭至双峰新城公路、双峰新城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内20余处房屋拆迁、征收等政策处理,确保双峰区块道路、医院等项目建设“无障碍施工”。
水到渠自成。高亭多地还在积极探索各类村庄开发运营机制,与此同时,镇域风貌环境实现绿色化、优质化,城乡大地有了“生态屏”,全域推进的人居环境整治,有效提升了高亭整体人居环境面貌,势必要让“统筹城乡看高亭”成为一张闪亮的金名片。
共建共享 画好民生幸福圈
幸福感,是一座城市吸引人、留住人的关键软实力。继续书写“千万工程”后半篇文章,现在在高亭生活,这样的“小确幸”涉及方方面面:
镇内建成全市首个“幸福汇·高亭镇民生服务综合体”,集合“5+X”公共服务,推动社区民生服务从“碎片化、低水平”向“集约化、高效化”转变;在全市率先试点开展大峧山岛迁居工作,投资300万元建设高品质集中迁居点,集中安置岛上52名老人,完善配套养老、医疗、公益等服务设施,促进全域公共服务普惠、均等、一体化;不断丰富“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完成东海景澜家园小区嵌入式托老所、镇级未成年人保护站、江南村“幸福驿站”等阵地建设……
大峧山岛村民搬进迁居点,对新生活充满希望。“新家有36平方米,但是厨房间特别大,我还准备买脱排油烟机、冰箱,回大峧山的家再搬几趟东西。”村民孙信良高兴地在新家忙碌,因为年纪大后身体差,新家毗邻医院、超市、广场等,让他十分满意,“再好没有了,而且邻居都是同村的,住一起不孤单。”
这个生活富裕、生命阳光、生态美丽的“幸福之城”款款而来。
最近,走进高亭一村与安澜社区交接地段,安澜村居融治支部书记正带着村社干部、村社群众一起清理着背街小弄里的积存垃圾、卫生死角。“以前可没这么和谐,村社交界地带是村干部和社区干部最头痛的地方,村民和居民常年混居、矛盾很多,为了一句话把村社干部都叫来是常有的事。”安澜村居融治党支部副书记赵嘉许说道。
针对新型城镇化下村社融合治理需求,高亭还在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村社治理一体化新格局,高亭镇积极推行“村居融治”党建模式,引领破解“亦城亦农”区域管理真空化、应急联动难、扩能转型慢等治理难题。镇党委以“地域耦合”为原则,整合村社交接地带、村社重叠辖域等区域党组织,按“两村一社、一村一社”结成联合党支部,并下设融治共管会,对共管区域内的事务实现“大事共议、要事共决、实事共办、急事共商”。
截至目前,高亭镇22个村社党组织成立9个村居融治联合党支部,共治2200万平方米“亦城亦农”区域,为2.2万余户混居区域群众统筹解决身边难题超过7000件。
新时代党建引领下,镇域的平安协奏曲越唱越响。高亭镇还单独或联合组建了9个功能型“航行的支部”和1个实体型“航行的支部”,打造支部示范船8艘,覆盖一线渔民党员124名,涉及海上货运、渔业生产等领域船舶121艘。同时,还以岱山县晨晖渔业专业合作为依托,在山外社区建立高亭镇首个面向船员、渔民的“航行的支部”党建阵地,构筑起海陆一体党群服务新矩阵。
春江浩荡,势出峰峦,川流巷陌,万家灯火。高亭正鼓足干劲、全面攻坚,向着更大的梦想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