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和支撑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2024年舟山法院工作纪实

方智斌 张璐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2月11日 第 05 版 )

  △舟山中院党组书记、代院长邹立群走访重点船企,了解企业需求

  △法院开庭审理一起诈骗刑事案件,牢牢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

  △小岛法官践行“海上枫桥经验”,主动送法到码头

  □记者 方智斌 通讯员 张璐

  长风破浪,砥砺奋进。

  过去一年里,舟山两级法院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全面推进司法理念、工作流程、管理机制和队伍结构重塑,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和支撑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交出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新答卷:全市法院新收各类案件19515件,办结18544件,审判管理质效指标全部优于合理区间,裁判文书质量管理机制、人民法庭“海上枫桥经验”等12项工作获全国、全省法院推广,11个案例入选全国、省级典型案例。

  本版图片由舟山法院提供

  护航“985”行动 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去年,舟山两级法院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全面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为企业照亮前行之路。

  去年春节刚过,市陆港物流有限公司的园区内一片繁忙:冷链仓储、冻品加工、海产品交易、电子商务等水产品产业链开足马力,全力冲刺“开门红”。

  从濒临破产走向涅槃重生,陆港物流负责人直言,如果没有法院帮助,企业根本走不出那段“至暗”时刻。

  2020年10月,陆港物流债务超5亿元,即将走向破产清算。

  “如果走一般破产程序,企业倒闭不说,对辖区的经济发展、片区的整体规划以及营商环境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普陀法院承办法官在实地走访中发现,企业有强烈自救愿望且业内仍有一定竞争力,随即系统谋划帮扶举措。

  原经营管理团队带领全体员工维持原有的业务生产经营模式,管理人则通过日常管控,优化企业风险管理。

  百余名职工的“饭碗”保住了,企业也在“复苏”中。3年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1亿元,现金流净增值5000余万元,大大提高了普通债权人的清偿率。与此同时,不断向好的企业经营也吸引了一批批意向投资人。

  然而,巨大的资产规模却让不少投资人望而却步。法院指导管理人积极推介陆港物流优质资产,与债权人和投资人沟通协商,最终通过市场化遴选(公开竞拍重整投资权益)促成新东家接手。

  去年2月底,陆港物流高比例清偿债务,重新迈上了正常经营轨道。

  府院联动,让企业重焕新生。在浙江诚达船业有限公司重整案中,府院携手助推企业引进战略投资1.31亿元,重整完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创税3000万元。去年,舟山两级法院共审结破产案件55件,盘活土地、房屋28.1万平方米,海域使用权21.9公顷,连续五年均有案件入选全省法院破产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企业有困难,迎难而上“帮一把”;行业遇到新问题,深入分析“破症结”。全国人大代表谢丽对法院在民宿行业常见消费纠纷处置方面的探索印象深刻。

  “嵊泗地处海岛,许多旅客在预订民宿后因天气恶劣或船票紧张未能成行,从而引发退订争议,影响游客体验感和嵊泗旅游形象。”她说,“嵊泗法院向市场监管部门发出司法建议,推动出台《民宿行业协会退订房公约》,如今,民宿和游客之间对退订房定金处理基本形成共识,纠纷越来越少。”

  去年7月,市法院联合市消保委推广这一做法,通过出台纠纷处置指引提供快速解纷新路径。截至目前,全市已利用该机制成功调解民宿行业常见消费纠纷722件,调解成功率80.1%,高于全国均值34.5个百分点。

  近年来,舟山两级法院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服务系列国家战略落地,聚力护航“985”行动,成效斐然。去年,建成全国首个“法护自贸”平台,完善大宗商品交易司法保障协作机制,审理油气交易、信用证等自贸商事纠纷45件,涉案金额4.46亿元。完善涉外商事解纷机制,会同建立“一站式”海事商事法律服务平台,获评全省首批创新实践案例。实施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司法供给专项行动,全市法院“一把手”对接重大工程13个,打造“甬舟铁路指挥部”全省示范共享法庭,选派法官入驻金塘新材料项目融治理中心,成功调解288名农民工劳务纠纷,将欠薪隐患、信访矛盾吸附化解在当地。加强金融纠纷治理,审结金融纠纷916件,协助处置不良债权8.78亿元。  

  发挥审判职能 助力高水平平安建设

  目前,舟山已连续19年获评“平安市”称号,正在推进更高水平平安舟山建设。全市法院高站位推进法护平安,积极融入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强化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彰显了共筑大平安的担当。

  去年4月,吴某波危险作业案入选最高法院发布的依法惩治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明知自己的渔船浙岱渔15381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被相关部门责令“禁止离港并停业整改”,吴某波却置若罔闻。他在大副和轮机长未实际登船作业的情况下,驾驶浙岱渔15381船搭载助理船副和19名船员(其中12人无船员证书),擅自从岱山单船出海作业,结果发生触损侧翻沉没,所幸人员全部获救。事后,吴某波因危险作业罪被岱山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

  在全市“海上安全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中,吴某波案件在渔民、船老大中引起广泛关注,起到了举一反三、警示震慑的法律效果。

  “从以前的事后追责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追责。这不仅仅是对肇事者及责任人的惩罚和教育,更是对安全生产领域潜在违法者的威慑和提醒。”岱山法院衢山法庭负责人石鹏超说。

  审理一案,教育一片。舟山两级法院将一个个案件裁判转化为“老百姓看得懂、摸得着的法律规则”,让老百姓真切地感知法律,更好地预判自己的行为。如普陀法院审结的王某诈骗案也给想占小便宜的“羊毛党”提了个醒。

  王某曾是一家快递公司员工,熟悉快递行业退赔流程。去年2月至4月,他以虚假信息购买商品并指定某快递发货,然后让快递员将包裹放置于无监控区域,取走快递后,向商家反映包裹未收到再提起退款,屡屡得手,多达15次。

  正当王某沉浸在“薅羊毛”的喜悦时,公安机关找到了他。案发后,王某自愿认罪认罚并退赔全部经济损失,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

  “想不到‘薅羊毛’也会被判刑。”当法槌落下,被告人王某后悔不已。

  在舟山博物馆里,野生海马干犹如“普法者”,静静地诉说着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

  在明知野生海马系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且禁止买卖的情况下,被告人丁某某、徐某某在嵊泗县嵊山镇收购野生海马干3350尾,用于出售牟利,结果因犯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双双被判刑,所有在案海马干也被扣押。

  去年8月,嵊泗法院和舟山博物馆举行一场特殊的移交仪式。“之前我们刑事涉案财物都是上交国库,但是这次比较特殊,因为涉及的是海马标本,用来科学研究和普法展示的话,有更大的意义。”嵊泗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尾移交给了舟山博物馆,余下部分将移交给嵊泗博物馆。

  妥善处置罚没的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不仅丰富了法院罚没财物的处理实践,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了解海洋生物的独特窗口。

  平安是广大人民群众最朴素、最基本的美好生活向往。去年,全市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102件,判处罪犯1654人,审结恶性暴力案件47件,妥善审理涉缅北特大跨境电诈犯罪系列案68件87人,帮助受害人追赃挽损240万余元。精准服务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助力万达星海湾楼盘住房顺利交付,在全省率先依法涤除恒大御海庄园预售房屋土地抵押权,妥善解决1300余户业主办证难题。此外,法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立足办案中发现的社会治理问题,制发司法建议19份,推动车辆统筹险乱象等一批社会问题得到规范,努力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

  践行“如我在诉” 满足高品质司法需求

  矢志维护公平正义,全力保障民生权益。去年,舟山两级法院以公正裁判明确行为规则、体现价值导向,审结一审民事案件10218件,服判息诉率上升至91.5%,民商事案件自动履行率达69.7%,居全省首位,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获得感。

  去年夏天,32户老人陆续搬迁至崭新亮堂的楼房。一个困扰多年的执行难题终于圆满落幕。

  这32户老人曾是某集团公司的员工,上世纪80年代后一直居住在职工住房。2020年以来,舟山两级法院陆续受理关于该集团公司及其关联企业、法定代表人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20余件,总标的额逾6亿元。而这些老人的房屋正好位于被抵押的两块土地上。

  一边是债权人的利益要兑现,一边是老人的居住问题要解决,“两难”怎么破?

  市法院开展提级协同执行,“一揽子”推进解决。执行团队在详细梳理住户、集团公司、抵押银行三方诉求后,对司法拍卖可能产生的风险和抵押土地的变现价值进行预判。在不断推演各种方案中,执行团队得到了一个有利消息:该地块符合政府旧城改造的标准,有被征收的可能。

  执行团队多次与当地党政部门进行沟通协商,召开联席会议。最终促成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和住户达成一致,两块土地由当地政府征收,最大限度实现了债权人的利益,同时32户老人也得到了妥善安置。

  “谢谢政府和法官的不放弃,没想到案件过了这么多年还能追回!”去年底,定海法院成功执结的137起劳动仲裁终本案件申请执行人不约而同发出感慨。

  事情还要从十年前说起,王某等人受雇于舟山某食品有限公司,后因经营不善关门停业,被拖欠工资千元至上万元不等。经劳动仲裁,该公司未履行,王某等人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然而,因被执行人涉及其他案件,且名下确无可执行财产,案件多年执行未果,王某等人只得同意这批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终本案件,件件都是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案件虽已终本,但法院始终心系王某等人合法权益的实现。在多方协助下,银行与第三方投资机构达成收购合意。

  经过数十次会议商讨,银行同意将涉案资产有抵押权部分房产按1118万元进行以物抵债,同时确定无抵押权部分价值为229万元,待第三方从银行处整体收购上述房地产后,由银行另行支付给法院用于支付137名员工劳动工资。

  去年10月,王某等137人顺利拿到229万元执行款。因被执行人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王某等人同意放弃剩余部分债权,该137件劳动、劳务案件全部执行完毕。

  不同的语言,同样的感激。去年11月,岱山法院法官王渊洁在和彝族小伙阿古通电话时,收获对方的新年祝福“库史木萨,孜莫格尼(意为:新年快乐,吉祥如意)”。在法官帮助下,已身在四川老家的他和同乡们都收到了应得的全部工资。

  破解“执行难”,探索“新路子”。去年9月,市法院与宁波法院联合开展车辆集中扣押行动,通过与交警部门协作,仅用5天就查扣车辆21辆,促成案件和解10件,执行到位金额3700万元。

  在强力执行的同时,市法院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灵活运用活封活扣、执行和解、分期履行等举措,去年促成执行和解1052件,帮助185家企业修复信用,重回正常生产经营。

  “如我在诉”“如我在执”,不以山海为远。舟山两级法院全面优化“适老”“扶弱”“助残”等便民举措,不断深化“小岛法官”工作机制,大力推行“跳岛办案”“码头开庭”审判模式,高品质司法服务在舟山均等可及。同时,开展“清积案、提质效”攻坚行动,持续强化业务素质建设,通过“传帮带”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了法官工作能力和水平,让人民群众在诉讼服务中获得更好的司法体验感。

  去年12月,市法院启动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三年行动,聚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体现舟山辨识度的“枫桥式人民法庭”全国和省级先进典型,更优质的基层司法服务未来可期。  

  奋楫扬帆,再启新程。新的一年,舟山两级法院将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聚焦市委“985”行动,深入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加快推进海岛法院工作现代化,为奋力夺取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新成就提供有力司法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