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声解民忧 办实事暖民心

——“我为群众办实事”栏目开办一年回眸

石艳虹 邢楠 阴冠平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2月11日 第 04 版 )

  扫一扫 看视频

  摄影 记者 石艳虹

  摄影 记者 林增光

  □记者 石艳虹 邢楠 通讯员 阴冠平

  2024年1月,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与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推出新闻纪实栏目——“我为群众办实事”。

  一年来,“我为群众办实事”栏目聚焦养老、医疗、教育等民生关切领域,通过“人大监督+媒体监督”融合方式,探索建立“群众提、代表议、人大督、政府办”的模式,推动解决了养老公交专线开通、遏制油烟扰民、快递物流上岛、老年人就医便利化、小区增设健身设施等一批惠民实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典型案例

  ■医养结合,让老人享家门口护理服务

  近几年,我市各乡镇(街道)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方便老年市民就近享受养老服务。

  2023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在《舟山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执法检查中,发现“医养结合部门联动不够、基层医疗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就此提出了“强化医养结合,精准掌握和满足老年人差异化的医养康养服务需求”的建议。

  2024年下半年起,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临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双向奔赴”探索“医养融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栏目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我市有关部门选取千岛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四个县(区)的民生服务综合体为试点,建成了5家养老护理服务站。通过公益和有偿相结合的方式,以老年人为重点服务对象,以需求为导向, 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多层次嵌入式养老服务,全市“医养结合”工作得到有力推进。

  今年1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定海区环南街道民生服务综合体的养老护理服务站回访。当天,瑞金医院舟山分院、舟山市中医院两家医院正在养老护理服务站设摊开诊,还有两个公益团队带来了泡脚修脚、艾灸等护理服务。

  瑞金医院舟山分院的医生带着诊疗器械、满满一行李箱药品,开设了普外科、消化内科、泌尿内科、用药咨询、配药送药等“临时门诊”。一开摊,不少老人就围了上来。90岁的林阿婆有关节痛的老毛病,医生诊断后为她开了处方药。“这次不用去医院排队就能配药,太方便了!”坐在轮椅上的林阿婆连声道谢。

  66岁的顾先生来到市中医院的摊位前,享受了一次按摩护理服务。医师王力一边为顾先生按摩肩颈,一边告诉他:“你的肩颈肌肉有点僵硬,应该定期按摩或加强锻炼。”顾先生不好意思地说,老婆患病,家庭负担比较重,平时自己舍不得花这个钱去做按摩护理。“以后我们会定期来免费服务的,你可以常过来。”王力介绍道。顾先生听后连连称赞“你们的服务太好了”。

  旁边的艾灸护理服务区里,老人们在志愿者帮助下进行多部位护理;在泡脚修脚区,几位老人在放有草药的热水里泡脚,再由专业志愿者修脚,一脸惬意(见图)。

  现场工作人员朱思琪介绍,护理服务站成立以后,与多家医院、中药堂、护理志愿服务团队“结对”,定期开展医养结合类型护理服务,受到老人们欢迎。

  ■幸福食堂,让更多群体体验幸福滋味

  近年,我市持续推动“幸福食堂”建设,让老年居民在家门口“吃得饱”又“吃得好”,同时探索幸福食堂优惠政策向更多群体扩面。

  2024年,嵊泗县、镇两级人大代表与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幸福食堂”服务扩面行动,在满足老年人用餐需求的基础上,将外卖骑手等纳入“幸福食堂”优惠政策服务对象,让他们也能吃上便宜又热乎的饭菜。“我为群众办实事”栏目曾对此进行报道。

  目前,全市已有越来越多的幸福食堂加入到扩面队伍中来。

  今年1月9日上午10时多,还没到饭点,位于岱山县高亭镇长河路的幸福食堂高亭嘉和店已经饭菜飘香(见图)。在服务老年群体的同时,这家幸福食堂将环卫工人、外卖配送员、出租车司机等群体纳入优享服务对象,推出每份20元的两荤一素一汤套餐,供新就业群体选择。如不选择套餐,可直接享受折扣优惠。

  新就业群体的就餐时间常常不固定,针对这个现象,该幸福食堂在正常就餐时间的基础上,将午饭供应结束时间延迟至下午1时。

  当天下午1时许,出租车司机李雪急匆匆来到店里选了一份荤素搭配的套餐,咸菜笋片、红烧肉、萝卜排骨汤三个菜。“荤素搭配,价格实惠。这个食堂对我们来说挺好的。”李雪说。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除嵊泗外,岱山县的幸福食堂也将优惠群体扩面至新就业群体,定海、新城的部分幸福食堂将60岁以下低保(低边)人群纳入了优惠范围。

  实事汇总

  过去的一年,“我为群众办实事”栏目还采访报道了人大代表推动办成的这些实事——

  ■千岛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了“直通车”     

  2021年启用的新城千岛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设施齐全,面向街道老年居民提供服务,却一直“人气不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方便”。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附近没有公交站点,老人前来不便,即使搞一些特色活动,最终来参与的也基本是居住在附近万阳社区的老年人。

  收集到问题后,市人大社会委反馈给新城管委会等单位,督促尽快研究解决。新城管委会马上行动,着手谋划解决方案。2024年1月16日上午,新建万阳花园公交站项目动工;2月5日,新开设的万阳花园公交站正式投运,纳入101路102路公交线延线,每天对向行驶20个班次。

  自从有了公交“直通车”,千岛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人气越来越旺。

  ■好戏送上岛,柴山岛老人圆了“家门口看戏”梦    

  普陀柴山岛上住着数十位老人。受客观条件制约,老人们平时除了看电视、聊天、打牌,几乎没有其他娱乐活动。

  近年来,柴山岛每月会迎来一批志愿者,义务为老人们理发、磨刀、量血压等。但是,精神文化服务供给仍然不足。

  2024年春节前,市人大代表郑乔丹、贺永到柴山岛走访调研。不少村民向他们提出:“阿拉有五六年没看戏了,可以请剧团来柴山演出吗?”

  接到市人大代表的反馈后,市文广旅体局迅速行动,针对柴山岛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对接我市各大剧团。

  2024年3月3日,市艺术剧院的舟山小百花越剧团近20名演职人员走进柴山岛,将《梁祝》《九斤姑娘》《爱歌》《桑园访妻》《沙漠王子》等经典越剧唱段送到老人家门口。

  ■创新举措破解沈家门滨港路一带餐饮油烟扰民难题 

  楼下餐饮店“热辣滚烫”,楼上居民被油烟呛鼻。普陀区沈家门滨港路一带,油烟扰民难题长期存在,很难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2022年,西大社区德仁坊弄一带餐饮店油烟扰民问题被纳入人大跟踪监督的问题清单。在市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推动下,普陀加快“治本”进程,于2023年10月形成首套“共享烟道”整治方案,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较大阻力。

  2024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普陀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联合督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和普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持续推动。以居民反映较为强烈的2家餐饮店铺为试点,创新举措,引入了第三方企业为相关商铺免费安装油烟净化设备,提供后续有偿清洗服务,并对餐饮店铺进行24小时在线监控,从而有效破解了餐饮业油烟扰民难题。

  随后,该创新举措在普陀区范围内推行。 

  ■建起物流站点,打通快递上白沙岛“最后一公里”  

  随着我市“客货邮”融合发展,长年困扰小岛群众的快递收寄难题得到逐步解决。但是仍有部分小岛无法实现快递直达,存在“取件看船期,快递变慢递”难题。

  2024年3月,市人大代表丁薇薇、王晶琤、王留燕先后走进白沙岛,调研当地快递物流站点建设情况,并将“加快打通物流上岛进村最后一公里”的建议,带到了“民生面对面·书记市长走进基层单元”座谈会上。

  随后,市人大常委会组织10余位市人大代表走进白沙岛。代表们集思广益,为快递驿站建设献计献策。原本单一部门难以克服的难题,在跨部门协作机制的推动下逐一被突破。

  2024年5月11日,白沙岛快递物流共同配送中心挂牌,多家快递企业入驻。岛上居民家门口快捷寄取快递的心愿得以实现。

  ■民生服务综合体建成,海山社区老人活动有了好去处

  位于定海老城区的海山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社区,老人较多,但配套设施短缺。

  2024年3月,定海区人大环南街道工委组织人大代表在海山社区开展选民接待活动时,有居民建议,增加老年人活动空间。收到人大代表的建议后,环南街道召集相关科室和海山社区,开会讨论打造民生服务综合体相关事宜。

  去年4月,幸福汇·环南街道民生服务综合体项目作为我市首批民生服务综合体试点启动建设,设置养老、托幼、生活、健康、健身、文化、教育、治理等功能区域,采用“公建民营”的方式运营。

  目前,民生服务综合体已集成定海区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各类公益组织等各方资源力量,拓展服务活动形式和内容,并针对各年龄段居民生活习惯,在各时段举办合适的主题活动,实现空间利用率和共享性最大化,让周边老年人有了一个活动好去处。

  ■推进“学海书舟”,高亭中心小学实现“通借通还”  

  随着“双减”政策深入实施,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不断拓展,岱山县高亭中心小学图书馆逐渐显现图书资源和类别不够丰富的问题。

  我市于2021年启动“学海书舟”馆校一体化阅读服务项目以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图书馆被纳入全市公共图书馆借阅系统,实现“通借通还”。岱山县高亭中心小学能否加入“通借通还”行列?

  2024年6月,岱山县人大代表李娜、盛建军赴高亭中心小学调研学校图书馆运行情况,又赴“学海书舟”舟山图书馆舟山一初分馆调研。实地考察体验后,代表们认为,高亭中心小学符合实施“学海书舟”馆校一体化项目的条件。

  在多方共同协作下,最终确定,由岱山县图书馆投入20余万元采购电子大屏幕、防盗门禁、自助借还机等智能化设施,今年上半年,高亭中心小学的师生将实现图书“通借通还”。

  ■促成“任务清单”落地,让老年人上医院看病更便利  

  网上预约挂号等数字化举措方便了市民就医,但是部分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却难以共享这份便利。面对住院后的一系列检验检查,患者不但跑上跑下,担心检查漏做,还要“浪费”2到3天住院时间。

  2024年10月16日,以“推进就医便利化”为主题的“民生面对面·书记市长走进基层单元”活动举行。市人大代表李红尔将上述问题带到会上。

  活动结束后,一项任务清单出炉:借鉴浙二医院经验,以舟山医院、市妇儿医院为试点,设立院前服务中心,优化挂号系统和老年候诊服务,建立具有舟山特色的挂号和院前标准化全流程服务模式。

  2024年11月下旬起,一系列老人就医便利化举措在舟山医院率先落地:门诊大厅导医台增设号源协调中心、老年服务岗专区,住院全程管理中心正式投用。老年综合服务站正式投用,为老年患者开通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缴费、优先取药、优先安排重症患者住院等“五个优先”服务。

  ■增建健身设施,中湾佳园小区居民家门口乐享健身  

  拥有2500多户居民的新城中湾佳园小区,一直没有健身设施。市人大代表应舟东在12345热线接听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将市民提出的诉求转交给新城管委会办理。

  新城管委会经济发展局马上联合临城街道、中湾社区研究解决。征询小区居民意见后,相关责任单位计划先在小区北区儿童游乐区试点安装少量健身器材。

  2024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12345人大代表接听件现场回访督办活动,到场的应舟东代表建议,在符合法律法规、满足小区居民需求的前提下,多选取几个健身设施点位,既能方便居民健身,也能通过分散设置来减少对健身设施附近居民的生活影响。

  在人大及人大代表的督促下,新城管委会加大推动力度,相关部门、街道、社区合力解决问题。2024年12月上旬,26套全新的健身器材在中湾佳园小区布设完成,小区居民终于能够就近乐享运动健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