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两会“委员通道”再次开启,4位市政协委员直面镜头,讲故事、提建议、谈发展——

畅谈履职心声 传递奋进力量

陈斌娜 颜榕 姚凯乐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2月11日 第 03 版 )

  郁曙军  市政协委员  岱山县政协主席

  桂福坤  市政协委员  浙江海洋大学教授

  孙燕芬  市政协委员  普陀区文广旅体局局长

  刘豪伟  市政协委员  舟山大舟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记者 陈斌娜

  一条通民心、道民意的市两会“委员通道”,昨天再度开启。

  这是政协委员亮相展示风采、回应社会关切的窗口,也是传授工作经验、为群众提供“干货”的渠道。

  昨天中午11时30分,在市两会主会场——新城会议中心,郁曙军、桂福坤、孙燕芬、刘豪伟等4位市政协委员神采奕奕,依次亮相“委员通道”,畅谈履职心声、述说精彩故事、传递奋进力量。

  如何通过政协平台,让委员与界别群众零距离?“建机制、搭平台,有力促进并保障政协委员更多走近界别群众、更好服务界别群众。岱山政协全新的界别工作模块已基本形成。”面对记者递来的话筒,第一个走上通道的市政协委员、岱山县政协主席郁曙军的回答掷地有声,“新的一年,我们将持续做深做实界别工作,推动政协委员更好更紧密联系服务界别群众。”

  在舟19年,一头青丝化白发,只为“养一条大黄鱼”。市政协委员、浙江海洋大学教授桂福坤动情地讲述了他在舟山“养鱼”的故事。

  “想要养出接近野生品质的大黄鱼,需要营造野生的养殖环境,最终我们找到了一种先进的养殖模式——围栏养殖。”作为科研人员,桂福坤欣喜于该项养殖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我市第一个大黄鱼围栏野化养殖基地建成后,又有4个大型围栏野化养殖基地正在同步进行论证和建设,预计新增年产值可突破10亿元,将有效带动渔民增收致富。作为一位省、市两级政协委员,桂福坤庆幸于拥有大会平台,能为破解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建言献策。

  科技赋能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桂福坤直言,这既是科研人员的使命,亦是政协委员的职责。

  “如果你对DIY制作传统木船感兴趣,不妨周末来普陀非遗馆打卡,沉浸式体验非遗的魅力……”市政协委员、普陀区文广旅体局局长孙燕芬手捧一艘木帆船船模,“吆喝”起普陀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大餐。

  过去一年多的文化改革探索之路,孙燕芬将之称为“进阶之路”:“我们充分释放文化的独特能量,通过持续不断地融合、深化和叠加软硬件资源,探索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以各种活动带旺人气,让设施活起来、人才聚起来。”

  面对一个个热点问题,委员们给出了“含金量”十足的答案。

  青年创业者如何抓住机遇?从3位创始人、4.5万元启动资金起步,成长为全市首家挂牌新三板的互联网企业,现拥有200多名员工、年产值5000余万元……市政协委员、舟山大舟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豪伟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与成功经验。

  “企业能取得突破式发展,关键在于不断更新理念、敏锐洞察、快速应变,找准对的赛道加速奔跑。”刘豪伟谈道,他们正是抓住了网络时代的变革机遇,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作为一位来自企业的政协委员,他将继续做优做强产品研发,力争在数字创新服务上交出更高质量的“成绩单”。

  4位市政协委员,半小时左右时间,一问一答,内容紧凑又充实。“委员通道”虽暂告段落但从未“关闭”,委员们发扬民主、听取民声、汇聚民智的脚步从未停下!

  牵线搭台

  让委员更多走到界别群众中去

  2024年,是全省政协系统“界别工作提升年”。我们岱山政协以此为契机,建机制、搭平台,有力促进并保障了政协委员更多走近界别群众、更好服务界别群众。

  在工商联界别,我们搭建了“你好岱商”协商平台,建立委员常态化联系走访企业助企纾困服务机制,有效丰富了政企沟通协商的制度化实践,推动解决了一批涉企问题。

  “东海渔嫂”政协委员会客厅是妇联界别的协商平台。近两年来,妇联界别的委员们组织引领广大女同胞,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热心社会公益,投身海洋环境保护,全力助推“她产业”。

  去年,岱山政协又搭建了一个“你好青年”的协商合作服务平台,由共青团界别重点落实。相关做法被省政协列入2024年度工作创新案例。

  岱山政协全新的界别工作格局已基本形成。新的一年,我们将持续推动政协委员更好更紧密地联系服务界别群众,作出更多创新探索。

  科技赋能

  大黄鱼野化养殖助力增效增收

  我是一个新舟山人,在舟山工作已经19年了,一直专注于大黄鱼野化养殖这件事。野生大黄鱼在市场上可遇不可求,价格非常高。野生大黄鱼的味道,也成为一代舟山人的记忆。

  10多年来,我们持续在探索“大黄鱼野化养殖”的实现路径,最终找到了一种先进的养殖模式——“围栏养殖”,持续突破围栏设施抗风浪技术、越冬养殖技术、鱼的防逃技术、智能化投喂起捕等一系列专业技术。2018年,在普陀桃花岛海域建成了舟山第一个围栏野化养殖基地,产出的大黄鱼品质高度接近野生大黄鱼。

  目前,我市4个大型围栏野化养殖基地正在建设,预计新增年产值可突破10亿元,也将为海岛群众再就业和渔民转产转业提供大量岗位,有效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另外,我们还在谋划2个万亩级的超大型围栏野化养殖基地。

  作为一名省、市两级政协委员,我将持续深耕舟山高端化、智能化海洋养殖产业,为助力舟山“一条鱼”产业链迭代升级履职尽责。

  资源融合

  构建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木帆船船模,它的制作技艺已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果您对DIY传统木船感兴趣,不妨来普陀非遗馆打卡,沉浸式体验非遗的魅力。

  现如今,市民朋友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家门口”的文化地标正在不断崛起,触手可得的文化活动也日渐丰富。市美术馆自去年12月开放以来,2个月累计接待客流超4万人次;沈家门渔港文旅驿站入选了2024年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文化供给不均衡,一直是海岛地区的突出问题。我们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点单式”服务实现文化产品量身定制,面向老年群体推出休闲养生类课程,在暑假期间开设“小小学艺人”公益培训,针对上班族开设“文化日课+文化夜课”,保障了开放时间与市民空闲时间有效衔接。

  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持续增长,我们将进一步深耕区域合作、深挖海洋海岛特色,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

  乘势而上

  互联网企业找准赛道加速跑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舟山人,从小热衷于互联网。我在大三时注册了一个“大舟山”域名,从此开启了创业之路。

  从2009年11月由3位创始人、4.5万元启动资金起步,到2016年成为舟山首家挂牌新三板的互联网企业,至今已是一个拥有200多名员工、年产值5000余万元的互联网平台。

  在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像“大舟”一样,扎根舟山,破浪前行的中小企业。

  多年来,我深感企业要取得突破式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深刻理解和把握国家战略,能否不断更新理念、敏锐洞察、快速应变,找准对的赛道加速奔跑。“大舟”正是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从服务输出迭代到开拓大数据、云计算领域,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我。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这大大增强了我们民营企业的信心。作为一名来自企业的政协委员,我将继续在做大做强产品研发、助力创新服务上,交出更高质量的“成绩单”!

  见习记者 颜榕 记者 陈斌娜 整理  摄影 记者 姚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