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家谱解密 大儒王阳明与舟山的渊源传承

——为《定海王氏族谱》圆谱而作

俞浙前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2月07日 第 07 版 )

  柯梅王氏“孝友堂”1927年牌匾

  族谱

  书法家杨春燕书:阳明遗风,人文柯梅

  □记者 俞浙前

  白泉是舟山本岛北部最大的乡镇。随着东海百里文廊的建设,在这块堪称舟山人文起源的土地上,文化底蕴正在不断被发掘。

  近日,历时三年多时间的《定海王氏族谱》已经完谱。白泉柯梅这个地方在舟山也算有名,地方志书上就有记载戚继光柯梅剿倭寇的历史。而王氏一族在当地的聚居历史可以上溯到明朝天启年间,祖先中不乏二十四孝故事中“卧冰求鲤”的王祥、明代理学宗师王阳明这样的名士。

  柯梅“孝友堂”有怎样的传承故事?王氏族谱中又记载着怎样的秘辛?王阳明和舟山有着怎样的关联?记者从“孝友堂”族谱编委会寻求答案。

  王阳明后人

  聚居此地400年

  小柯梅这个村落位于本岛北部柯梅岭下东南侧,有一支王氏族人世代聚居于此,已历400多年。

  小柯梅王氏的宗祠位于村子中央,号为“孝友堂”,是一座殿宇式建筑,虽经多次翻修,但一直保持着原样。“孝友堂”历来是王氏家族成员祭祀祖先、办红白喜事的重要场所。

  “孝友堂”中,有一块于1927年制成的谱序牌匾,详细讲述了这一支王氏族人定居小柯梅的历史。根据牌匾记载,族人出自宁波余姚龙泉山一脉,分支居于宁波慈溪长石桥(今属宁波镇海)。明朝天启元年(1621),“由守夫二世五房公迁居定海北乡白泉庄之小柯梅村。”

  明天启年间,舟山仍是荒芜的海岛,王氏祖先凭借着勤劳和顽强在此创立了基业。其间,又历经倭寇侵扰、明末战火和清初迁界,族人屡经磨难,依旧对故土不离不弃。清朝康熙年间,舟山展复之后,王氏家族再次大规模迁入小柯梅,凭借这方养人的水土生生不息。

  “孝友堂”族谱编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除了历经波折的王氏“孝友堂”仍然屹立在祖地中央,近年还在周边山上寻访到了几处祖先的墓葬。“一域是忠字辈墓,另一域是理字辈墓,与‘孝友堂’匾刻中的字辈排行相吻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

  “我们将发现的清道光二十四年、清光绪十五年两座古墓的情况向市、区文旅(文物)部门作了汇报,文物部门很重视,认为可以作为文物点或文保单位进行保护。”该人士称,去年3月,市文物考古所相关负责人对古墓进行了现场踏勘,他们认为,发现此两域古墓,不仅对“孝友堂”溯源有重要作用,而且为研究海岛明清时期迁移提供了历史佐证。

  该负责人说,王氏“孝友堂”的文化遗迹,不仅让族人能够明白祖先来历,也是东海百里文廊上一处重要的文化节点。这里不仅保留着先人在荒芜海岛上艰辛创业的精神,也留存着数百年来一脉相承的孝友家风和耕读传世的文化脉络。以一个家族的绵延历史,可窥见海岛民众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

  “此次柯梅王氏‘孝友堂’族谱修编的筹备工作,已经做了3年。我们不仅发掘相关线索,考察整理小柯梅族人聚居地的遗迹、史料,广泛寻访宗亲,还去余姚、慈溪、镇海等地现场踏勘王氏祖地和遗迹,联络宗亲,基本理顺了族谱脉络,考证补充了一部分散佚缺失的史料。”这位负责人称。

  筹备中,相关人士重点考证了明代理学重要人物、开创儒家心学一脉的王阳明与柯梅王氏的源流世系,以及“孝友堂”与历史上“孝圣”王祥、“友圣”王览的传承关系。这些史料既阐明了柯梅王氏的悠久历史,也彰显了定海这座海岛历史名城的文化底蕴。

  家谱中的秘辛和优良家风

  明朝大儒王阳明与柯梅王氏族人的渊源,可谓此次柯梅王氏“孝友堂”族谱修编工作中的重要发现。两者不仅皆源于余姚龙泉山一脉,且王阳明在早年的游历悟道的过程中,与舟山关系匪浅。

  “我们研究了《王阳明年谱长编》《王阳明全集》《传习录》《王阳明研究》等一批资料,还通过绍兴市王阳明研究会获得了《山阴光相桥王氏宗谱》等。从中发现,王阳明游历中可能到过舟山。”“孝友堂”族谱编委会相关负责人称。

  王阳明,名守仁,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其重大历史贡献主要是“文治武功”。一方面,他靠着军事天赋平南、赣、汀、漳民乱;平宁王之乱;平广西之乱,军功卓著,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另一方面,他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阳明心学的理论体系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后世儒家奉为圣贤,配享孔庙。

  据明万历十七年(1589)屠隆《补陀洛伽山志》刻本记载,王阳明曾为普陀山十二景赋实景诗,均记录在史籍中。这些实景诗可以作为王阳明来过舟山的重要依据,目前还需要着重考证这些诗的创作时间。

  另外,据《王文成全书》记载,明武宗正德二年丁卯(1507),王阳明受刘瑾迫害,贬谪至钱塘。当时,刘瑾派杀手跟踪而来,打算行刺。发觉此事后,王阳明假装投江,避开杀手,搭乘商船前往舟山,途中遇上大风,船只一夜吹到福建沿海。从这段记录中可以看出,王阳明是知道舟山的,甚至到过舟山。而后来长石桥的王氏族人会选择舟山定居,也与家族长期关注这片海岛情形是分不开的。

  此次家谱编修工作中也探究了柯梅王氏“孝友堂”的名称来历,这里面承载了一段动人的家风故事。“二十四孝”中有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王祥被后人奉为“孝圣”。而其异母弟王览,从未因生母厌弃王祥而与他产生隔阂,千方百计维护兄长,因此被后人称为“友圣”。因为这两兄弟的名声,他们所居住的山东临沂双湖村被改名“孝友村”,而后世子孙将“孝友”传为家风,甚至作为堂号,令后人谨记。

  “这样的家风故事,是值得我们发掘继承的。”编委会相关人士称,此次家谱编制中,将把这些优良的传统故事经过考证后记录进去。据称,编委会筹备家谱编修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开展相关史料研究工作,研究文章《王阳明后裔在定海研究》《柯梅王氏“孝友堂”历史渊源考》及《定海柯梅“孝友堂”源流辨析》等都已完成。

  家谱将成为

  弘扬地方文化载体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定海王氏族谱》全九册,1528页,计100万字,于2024年12月完谱。凭借“孝友堂”家谱编制的契机,统计出柯梅王氏宗亲共有15个居住点,643户,人数达3356人。

  浙东(舟山)家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修谱专家翁源昌在该谱定稿会上表示:“本人以为,从谱牒格式、内容、印刷等综合方面来看,此谱可谓舟山五十年来重修谱牒中难得一见的好谱本,可以作为现在谱牒修纂范本,值得学习和推广。”

  定海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孝友堂”家谱编制工作,不仅是柯梅王氏家族的一件大事,也是定海在挖掘传统文化方面的一件好事。柯梅作为王阳明后裔的集中区域,其人文精神则体现在诸多方面。

  绍兴市王阳明研究会会长张校军给定海柯梅“孝友堂”族谱编委会挂牌仪式发来贺信:“王氏世族,源远流长。其中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三槐王氏等都是著名望族。像王导、王羲之、王阳明都是最杰出的人士。定海柯梅王氏孝友堂也是江南王氏族中著名分支。你们此次修谱,是追颂先德,敦亲睦族,弘扬王氏宗族孝友文化的一件大事,值得称赞。”

  “孝友堂”家谱编委会负责人认为:族谱虽然是记载一个家族发展的历史性文献,但也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原貌。据编委会负责人介绍,这次编修家谱,获得村、镇、区三级领导和文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柯梅王氏宗亲同心同德,大力协助,同时还邀请到浙东(舟山)家谱研究中心专家翁源昌、杨先烘等参与指导修谱工作。“当前,乡土社会结构日益呈现松散,家族概念逐步淡化。修编族谱,对促进族人团结向上,积极进取会有重要作用。通过弘扬优良的家族传统文化,优良的家风、族风,教化引导族人;通过宣传家族中重要人物的事迹和贡献影响族人,为整个家族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从而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认为,先祖迁居柯梅整整400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重修家谱,这既是对祖先的一个纪念,又是本族的一个文化传承。这部家谱应该既是柯梅王氏家族的血脉史、生命史、发展史,也是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族谱主编王和平表示,“柯梅王氏与儒家圣贤王阳明同宗同族,而王阳明的心学理论被后人广为推崇,这样一位著名人物与舟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对舟山文化挖掘有着特别的意义。为此,我们后续还要深入开展‘王阳明后裔在舟山研究’。”

  本版图片由“孝友堂”族谱编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