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2月06日 第 04 版 )
编者按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东海研究院和中共舟山市委党校联合发布了《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4)》,全面梳理舟山海洋经济发展历程,重点总结舟山海洋经济各领域的发展现状、特点、优势和主要挑战,并对新时期舟山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舟山日报《海潮理论》将报告重点篇章主要观点收录刊发。
坚定不移把海洋经济这篇文章做深做大
□顾自刚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经略海洋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舟山区位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开展海上贸易、维护海洋权益的战略要地。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建设海洋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舟山作为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海洋城市,必将在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舟山的战略地位,先后多次到舟山调研,明确要求舟山深入贯彻“八八战略”,把海洋经济这篇文章做深做大,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2011年以来,舟山相继承担了建设国家级新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等系列国家战略。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舟山充分发挥海洋区位优势,坚持以海洋经济为主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大力推动开放发展,在建设海洋强国和海洋强省的过程中展现了舟山的担当与作为。
海洋经济是舟山区域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保持在60%以上,海洋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舟山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进入21世纪,舟山以港口和临港工业为重点推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2005—2023年,舟山GDP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2%,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8%,海洋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增速。2023年,舟山市GDP达到2100.8亿元,海洋经济总产出为1450亿元,占GDP的69%,是我国沿海城市中海洋经济占比最高的城市。
舟山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海洋产业的发展壮大。进入21世纪,舟山在“八八战略”和“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的引领下,大力推动海洋渔业等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并加快布局临港重化工业、先进临港制造业和海洋服务业,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集群、船舶修造业集群、现代港航物流服务业集群,形成了以绿色石化、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新能源、水产加工、海洋生物医药、航运服务、大宗资源能源储运为主体的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的发展基础更加牢固。
海洋经济是开放型经济。舟山着眼高水平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开放发展作为落实国家战略、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方向,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开放层次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的开放发展格局。浙江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舟山按照“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发展思路,围绕大宗商品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国际化积极推动制度创新,截至2023年末,累计形成11个批次共299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137项,全国复制推广32项,首创率和复制推广率在各自贸试验区中位居前列。建成全国最大的油气储运加工贸易基地,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料油加注业务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四、全国第一大船加油港。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舟山市委、市政府着眼共同富裕先行和浙江省域现代化先行,把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先行探索的关键性、战略性、牵引性问题,提出了“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战略目标,为新的历史条件下舟山向海图强、向海开放确立了新的发展方向。
现代海洋城市发展战略立足舟山的海洋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统筹国家战略需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海洋经济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发展,从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高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力、打造共同富裕海岛样板等方面对未来发展做出部署,以一批标志性成果集成推进系列国家战略落地,实现“四个舟山”向现代海洋中心城市迭代跃升。
2024年4月16日,舟山市委、市政府发布《舟山市现代海洋城市建设“985”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着力构建九大现代海洋产业链,做强八大高能级发展平台,抓好五个重要方面工作,纵深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倍增行动,加快落地一批具有引领性、标志性、示范性意义的重大项目,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2024年11月8日,国务院批复《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舟山在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方面的战略作用进一步凸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面临新的战略机遇。
展望未来,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系列国家战略在舟山落地,舟山将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全产业链发展为导向,推动绿色石化、船舶与海工装备、清洁能源、海洋渔业、港口航运等九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鱼山绿色石化和战略新材料产业基地、金塘国际领先新材料产业岛等八个高能级海洋产业发展平台,并持续优化舟山的发展环境,促进海洋资源潜在优势向海洋经济现实发展优势转化,使舟山成为国家迈向深蓝桥头堡、枢纽型海洋中心城市和开放度更高的自由港。
作者单位:中共舟山市委党校
推动舟山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崔静怡
舟山作为我国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依托独特的地理区位、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优越的港口条件,在我国石化产业绿色转型的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自2017年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启动建设到2022年全面生产运营,在短短五年内成功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建成国内最大、绿色发展的炼化一体化基地,将岱山县鱼山岛打造为全球领先的石化产业高地,成为推动杭甬舟石化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全球绿色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舟山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产业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舟山要在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技术研发、加强区域协同以及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等方面强化政策指引,以推动舟山绿色石化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巩固其作为中国石化产业绿色转型的核心角色,并在全球绿色经济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1.优化产业结构与推动高附加值产品开发。顺应石化产业从传统大宗原料生产向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方向延伸的趋势,加快推动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领域转型,提升石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积极推动下游产业链延伸,加大精细化工和新材料项目的研发,重点发展高性能聚烯烃、特种工程塑料等高附加值产品,逐步降低对基础化工品的依赖,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2.加强技术创新与推动自主研发。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推动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提升国际市场话语权。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绿色工艺、智能制造和高端材料等领域的技术突破。
3.强化产业集群效应与区域合作。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协作,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构建紧密的上下游协作机制。整合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升物流运输和供应链管理效率,实现整体产业链的协调发展。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石化产业集群。
4.加强政策指引与高端人才引进。继续完善产业发展规划, 出台专项政策, 支持石化与新材料企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方向转型。构建系统性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引进政策, 搭建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平台,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
舟山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产业将在国内石化行业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以绿色石化基地为核心,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为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和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岱山县委党校
舟山港口航运业发展研究
□庄韶辉
舟山港口航运业是舟山的传统支柱产业,随着国家战略的不断叠加,舟山港口发展活力不断激发,港口优势持续放大,港口功能与作用得到充分释放,港口航运业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一、舟山港口航运业发展现状
从当前发展现状来看,舟山港口航运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如下特征:一是优越的区位及港口资源禀赋优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二是初具规模的现代港口体系基本形成。经过长期发展,舟山港已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明确、配套完善的现代港口体系。三是以大宗商品为主的港口业务发展迅速。油品、铁矿石、煤炭、粮油等大宗商品业务接卸能力和吞吐量领先沿海港口。四是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成效显著。江海联运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合作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有力服务保障了国家战略。五是航运业发展水平居于全国沿海地区前列。航运业保持稳步增长,已经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二、舟山港口航运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来看,舟山港口航运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港口腹地不足、集疏运体系不完善、港口资源开发利用的集约化水平不高、港口航运业发展能级不高、江海联运发展面临市场一体化难题、航运产业集中度不高、航运企业经营困难等方面,上述问题较大地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科学思考并加以解决。
三、舟山港口航运业发展对策建议
为了发挥产业现有优势,应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推动舟山港口航运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如下发展建议:一是积极推进港口集疏运能力提升。要加快提升港口配套服务能力,增强江海、海陆联运能力,打造面向长三角、辐射长江中上游的有机衔接、运转高效的综合集疏运体系。二是积极延伸港航产业链推进港产城协同发展。紧紧围绕港航主导产业,积极延伸大宗商品储存、加工和现代港航服务等相关产业,实现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相促进、良性互动,推进港产城协同发展。三是积极推动港口体制机制创新。当前,舟山港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深层次来说都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推动与港口发展相关的体制机制创新。四是江海联运要明晰发展策略和推动构建统一市场。为了进一步做大江海联运量,针对长江上、中、下游水运市场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市场开发方案,同时要积极构建一体化市场。五是航运业发展要加强产业组织和市场开发。针对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加强产业组织以提升产业竞争力,要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以不断做大、做强、做精舟山航运业。
作者单位:中共舟山市委党校
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抓手,大力提升营商环境
□史梦圆
“八八战略”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和环境优势。近年来,浙江省委将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和开放提升作为一以贯之的基本路径,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提出三个“一号工程”。舟山市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将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作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制度创新和数字赋能,对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的政务、法治、市场、经济生态、人文五大环境进行跨系统重塑。
舟山的各项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实践,通过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与政府的整体合力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首先,产业链全要素增值服务体系,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人才服务闭环、拓宽金融服务渠道、促进科技创新、聚焦数据要素和强化政务服务等方式,构建了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帮助企业克服发展中的障碍,激发其内在发展潜力。其次,鱼骨图精准梳理企业服务需求和创新运行机制,实现了政务服务的高效运转,不仅有助于解决企业遇到的具体问题,还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预测的经营环境。再次,定期举行“政企面对面”座谈会,不仅解决了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还通过领导的持续关注提高了政策执行力,增强了政府整体合力。最后,“政策计算器”“金融计算器”和“人才服务计算器”的构建,提高了政策兑付、信贷融资和人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不仅简化了企业获取政策支持的过程,还通过数字化手段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竞争力,从而激发了企业的内生动力。
舟山市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强数据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确保敏感数据的安全;同时,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保护企业和个人隐私,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数据在采集、存储、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可控。二是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建议从顶层建立长期稳定的政策框架,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给予企业足够的适应期和缓冲期。三是跨部门协作与资源整合。建议进一步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畅通沟通渠道,提高政府服务的整体效能。四是企业参与度与反馈机制。建议增加企业代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发言权,确保政策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需求,通过构建更为开放和包容的政企沟通平台,提高政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五是服务预测性与灵活性。政府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预测,提供更具预测性与参考价值的服务方案以提高服务的满意度和企业的获得感。
作者单位:中共舟山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