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迎春喜庆祈福的“花钱”
阿能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1月30日 第 02 版 )
镂空穿孔花钱
天启通宝背十一两花钱:直径:45.2mm
民国文王白子花钱5.8x0.5厘米
馆藏和合二仙花钱
龙凤呈祥花钱,龙凤呈祥指吉利喜庆的事。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龙凤一起使用多表示喜庆之事。
镂空穿孔花钱
天启通宝背十一两花钱:直径:45.2mm
民国文王白子花钱5.8x0.5厘米
馆藏和合二仙花钱
龙凤呈祥花钱,龙凤呈祥指吉利喜庆的事。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龙凤一起使用多表示喜庆之事。
□阿能
吉语钱源于汉代,是非正式行用的钱币,即带有祈福趋吉字句的厌胜钱,又称“口彩钱”,俗称花钱,广泛流行于民间,材料一般是金、银、铜、锡、象牙,其中尤以铜质居多,大多春节时作为迎春喜庆祈福,宋代被用来作压岁钱,送给子孙或亲朋好友下辈,挂在脖子上。
笔者从舟山市徐正国博物馆馆藏中国花钱中采撷数枚,为恭贺乙巳新春,以飨各位读者。
一
“厌”字此处念yā,通“压”,《辞海》释义:古代方士的一种方术,谓能以符篆制服人或物。有倾覆、适合、抑制、堵塞、掩藏、压制的意思。压制邪魔,取得胜利,就是压胜。压胜之术的依据,是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压胜钱的基本用意是压驱邪祟,消除邪事和祈福。所以民间同时也叫做祈福钱和吉语钱。压胜钱作为一个存在了几千年的纯粹的中国本土文化现象,具有相当神奇的信仰力量。因为厌胜钱不同于真正的钱币,是民间做成的一种类似钱币形状其上铸刻有吉祥避邪图案或文字的物品,故民间称之为“花钱”。
它最早为小孩子佩带的饰物,本义主要是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两大类。到了后来,厌胜钱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诸如开炉、镇库、馈赠、赏赐、祝福、辟灾、占卜、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铸厌胜钱。也不限于民间铸造,宫里甚至铸钱机构也铸造。发展到后来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按不同的用途,大略可分为纪念、厌胜、凭信、上梁、供养、博弈、吉语、成语、戏作等品类。
中国古代的厌胜钱品类繁多,从赞颂吉祥的“祝寿钱”“洗儿钱”“撒帐钱”,到厌魅解厄的“辟兵钱”“神咒钱”“八宝钱”;从祈嗣求子的“男钱”“女钱”“秘戏钱”,到嬉戏娱乐的“棋钱”“马钱”“灯谜钱”,埋藏在庭院塔砖下的“镇宅钱” 等。
厌胜钱始铸于汉代,五铢钱中,有的正面铸有“脱身易、宜子孙”字样,有的正面铭文为“辟兵莫当”,背面铭文为“除凶去央(殃)”。
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厌胜钱,常见于“五铢”“大泉五十”“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常平五铢”等一类的钱文图案。
唐宋厌胜钱,以镂空花草、虫、鱼、蜂、蝶、龙、凤、麟、狮、鹿、马、人物故事为主调,有吉祥、太平之寓意。这时期的吉语钱多见有“上上大吉”“龟鹤齐寿”“长命富贵”“宜尔子孙”等和反映道教内容和文化的符文、八卦和生肖钱。
太平通宝,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4)所铸的一种钱币,是宋代第一种年号钱。另晚清上海小刀会起义军(1853~1855)年间也铸造有“太平通宝”钱。太平通宝,宋代被用来作压岁钱。太平是万福存在的前提,历来为世人所祈求,表福、禧、吉之意,富有瑞气盈门之祥兆。人们多在新年伊始悬挂或佩戴此钱,祈求家人出入平安、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万事如意。
金元时期融合了草原民族文化,以龙象征皇帝,以凤象征皇后,以虎、狮象征大臣,以松鹤象征长寿,以枣、鸡、蝠等形象谐早、吉、福等音。图案多为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生肖八卦,如星官童子、星斗宝剑、天师打鬼、老子授经、四灵、狗、马等。文字吉语钱为年号钱背加吉利品或避邪品,如大定通宝、泰和重宝、大元通宝等,成为形式多样的吉利品或避邪品。
明清时期是中国铸造厌胜钱的鼎盛时期,主要有避邪、吉语、生肖八卦、龙凤、秘戏类钱。诗牌、仙钱、酒令钱、打马格钱、棋钱多仿宋元时物。自康熙以后,面铸年号背铸图案的大钱渐多起来。一些经典语句铸在上面,作为铭词勉语。图案多样,内涵丰富,除以前历代所用图案外,又将宝物、书画、植物、水果、乐器等铸于钱上,铸造极精,大小悬殊,直径在1~12厘米之间。
洪武通宝为明代朱元璋时期发行货币,朱元璋是历代皇帝当中为数不多出身贫寒的皇帝。明代钱文不称元宝,因为朱元璋的名字中有“元”字,要避讳,所以自大中钱到永历钱,不论大小,都称通宝。放牛“洪武钱”,背面放牛娃头戴斗笠,骑在牛背上吹笛子,牛悠然地拖着尾巴;而正面铸字为“洪武通宝”。此类古钱,均不计重、计值,也不记铸地,属于花钱。当年铸这种钱的人,被认为揭了朱洪武当过放牛娃和行脚僧的老底,犯了上,因龙颜大怒而被杀,实是钱币史上少有的一件惨案。
二
厌胜钱按照制作工艺划分为镂空品和实体品两大种类。
镂空品:镂空品厌胜钱始铸于汉代,形制以圆穿圆孔形为主,铸工十分精美,纹饰以植物、动物、人物为主题,纹饰变化丰富多彩,极具观赏性。这类钱的图案纹饰多饰以花草,所以又称此类钱为“镂花钱”和“通花钱”。镂空是中国雕塑工艺中的一种技法,穿孔多为圆穿,方穿少见,是花钱中工艺水准最高的一种。
1.动物类镂空钱。纹饰以深受人们喜爱的龙凤图案为主,此外还有鱼、麒麟、鹿、鹤等。
2.人物类镂空钱。纹饰常以渔猎、耕作为题材,继承了汉代画像砖上以渔猎、耕作为题材的遗风,再现当时生活劳作场景。
3.植物类镂空钱。纹饰常以蔓草、桃花、牡丹等为主要题材,装饰风格生动巧妙、寓意深远,如实地反映了民间艺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遐想。
实体品
1.钱文品。钱文品正面有历代正式流通钱币上的纪重、纪值、纪年号、纪国号等铸币铭文,背面为各种类型的纹饰和图案,如龙、龟、蛇、七星、宝剑、僧人等,形制古雅。
为了镇凶防灾、祈求吉祥、永镇财富,秦汉时期所铸的半两镇库大钱,开了铸造镇库大钱的先河。历朝历代纷纷仿效,且时有所创新。直至清代,镇库大钱的铸造更是五花八门,异彩纷呈。待到清末,机制币的出现,并逐渐取代了方孔圆钱,延续了2000多年的镇库大钱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晚清太平天国起义时期(1851~1864)太平军铸造了太平天国圣宝花钱,此种花钱是太平天国特铸的纪念性钱币,用以赠友邦、赏功臣,亦称“礼钱”。据载有小、中、大、特大型四等,小花钱为存世孤品,是太平天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物。
2.吉语品。吉语钱是指铸有“吉利祝词”的非流通钱币。钱文都是吉利、祝福的语汇。因民间有寄托心愿和自我安慰的语言兆吉习惯,所以又称此类钱币为“口彩钱”。官铸、民铸均可见,是厌胜钱币中铸量最大、版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品种之一,且广泛流传于世。吉语钱多用于社会交往,传递感情,表达寄托吉祥,除凶避邪的良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
吉语品厌胜钱因为种类繁多,按照表现的内容又可分为以下六种:祝寿类,如福寿康宁、天下太平等;仕途类,如指日高升、万里封侯等;科举类,如五子登科、状元及第、连中三元等;生意类,如日入千金、招财进宝、黄金万两等;愿望与赞美类,如川流不息、龙凤呈祥等;撒帐类。这些吉语记录了历代百姓固有的生存意识和信仰崇拜,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和自身命运的探索,寄托了龙的子孙们的美好理想、心愿和情感。
3.生肖品。生肖花钱正面是十二动物生肖图案、名称,或配有十二地支文字。背面多为八卦、星官、吉语等相衬。有的一个生肖为一枚,十二枚为一套,有的十二生肖全铸于同一枚钱上。生肖品花钱内容丰富,形体大小有别,图形惟妙惟肖。现今一般认为生肖钱始铸于宋朝,以后历朝历代均大量铸造,尤以清末民国初年为盛。十二生肖钱,是先人们对大自然与人类关系的一种理解,生肖钱戴在身上,保佑平安吉祥,反映了人们追求幸福美满的一种愿望。道教仙人形象寿星背十二生肖花钱,是生肖品中常见的一种,例如麻姑祝寿。麻姑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一名女仙,成仙后自诩见过三次沧海桑田,不知道自己多少岁了,便成为长寿的象征,与寿星地位相仿。后来,民间传说三月初三为王母祝寿的蟠桃盛会上,麻姑献以绛珠河畔灵芝酿成的美酒作为礼物。其形象大多为少女,手托仙桃、佛手或酒壶,身边有鹤、鹿为伴,并有青松、福海为背景。一般而言,送给女性长者的为麻姑形象,而送给男性的则是南极仙翁。
4.八卦品。八卦钱面为八卦符,兼书卦文,背多为咒语,也有背饰为神话图案。另外,有的八卦钱的上郭附卷云纹或蝙蝠纹挂扣供戴,寓福从天降。八卦钱主要用于镇宅院、保平安、祛病邪、巫术占卜等。据说八卦钱在清朝道光年间兴盛,用于修建殿堂时放置梁上,辟妖邪、祈福祥。自道光至清朝灭亡,民间人们为避兵乱、镇妖害,在建房时上梁时,也放置八卦钱。清王朝灭亡之后,主要用于巫术占卜了。
5.打马格品。北宋时期开始盛行起来一种搏戏工具,俗称“马钱”,以后历代民间均有铸造,品种多样。有的一面铸有马形图案,一面铸以马名,多为历史上传说中的名马;有的一面铸有骑马将军或马形图案,一面铸以将军姓名或职官名,涉及先秦以来的名将及职官。打马格钱是中国古代人们文化娱乐生活的反映,是考证某些游戏活动历史发展的具体实物资料。
6.神仙佛道品。钱币上铸有与道教、佛教相关的人物或咒语。道教表现在铸造有八仙的名字和图案,包括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人物塑造栩栩如生,非常生动。佛教表现在铸造有“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等文字。
7.异形品。异形品厌胜钱铭文较多为吉语,背以吉祥图案为装饰,始铸于汉代,以后历朝均有铸造。形体多样,形态各异,图案丰富多彩。主要有腰牌形制类、布形类、连体类、长命锁形制类、桃形类等等。
厌胜钱的种类极其繁杂,表象内容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得到人们的青睐,有其精神上的象征意义、工艺是否精湛、表现内容是否丰富、是否有艺术观赏性等重要的条件。
新的一年,想用一枚花钱恭贺:蛇年行运,蛇腾云海,心想事成,喜迎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