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语言的祝福汇成工地上特色“年夜饭”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1月28日 第 03 版 )
□记者 陈瑶 邱巧燕/文
通讯员 张志龙/摄
“马桑树树儿搭灯台哟嗬,写封的书信与呀姐带哟……”昨天傍晚,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鱼山供电中心食堂内,两张圆桌叠起一道道美味佳肴,来自不同公司、不同民族的留岛员工,聚在一起吃了一顿特殊的“年夜饭”。席间,留岛值班的土家族姑娘詹晓怡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老家民歌《桑植》。
除夕前夜,鱼山派出所的藏族民警南措了解到,岛上参建单位及维保企业均有部分少数民族员工春节留守,同是少数民族的她,决定把大家组在一起过年。于是,这场聚集了部分企业少数民族员工及当地电力公司义警的年夜饭便热闹开席了(见图)。
在阵阵掌声里,饭桌上原本还不太熟悉的各个建设者开始被气氛带动。“我在这祝大家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来自贵州黔东南的苗族小伙熊兴桥,站起来用苗语传达了自己的祝福。一时间,饭桌上来自土家族、仡佬族、彝族等各种少数民族语言的祝福轮流上阵,小小食堂里,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彝族小伙说古依沙是国网鱼山供电中心的义警,来岱山已经7年了,今年也是他在鱼山过的第5个春节,他的爱人特地来岱陪他。下紧转第3版▶ ▶上紧接第1版 看到同桌有两位穿着自己民族服饰的女孩,他有点“炫耀”地说道:“我老婆给我手工做的过年新衣服,马上也要做好了。”
记者看到,29岁的熊兴桥当晚特别兴奋,他告诉记者,去年9月他刚到鱼山上班,今年第一次没法回家跟父母团聚,“原本是很遗憾的。”他说,没想到自己会被邀请来吃这顿饭。刚下班从码头赶回来的他,都没来得及换衣服,工作服还带着油污。小伙子说话间有点哽咽,“晚上的这顿饭,让我感觉回到家里一样。”
随着氛围逐渐热闹,菜一道道上来,一盆“惊喜”也送到了大家面前。“这是我们土家族过年来客人一定会做的菜,叫‘小炒仔鸡’,今天特地准备了食材,做给大家吃一下。”年夜饭前,来自湖北恩施的罗利容在厨房麻利地做着这道自己的拿手菜。
分享美食、分享喜悦,这顿“年夜饭”宾主尽欢。“早知道把我老公叫来了。”就职于浙江鼎盛石化的王艳春边吃边牵挂还在工作的爱人,两人都在鼎盛。说起自己来舟山上班,“都‘怪’比我早几年来的老公,经常给我发舟山的大海,舟山的船,还有美景,我太喜欢这里了,公司有让夫妻一起上班的好政策,就来了。”言语间都是对舟山的满意,去年7月,公司推出“我的家人来鱼山”,她还把儿子接过来玩,今年过年两口子不回家,但留舟过年依旧是滋味满满。
今年春节,鱼山每天还是有数千名建设者坚守在岗,他们在东海边的小岛上,依旧续写着“鱼山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