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油品运输 春节码头服务不打烊

王倩倩 林增光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1月27日 第 01 版 )

  郑江协助“朝阳301”油轮靠泊

  □记者 王倩倩/文 林增光/摄

  1月16日上午,普陀东白莲岛,气温5℃,风力6级。

  海风扫过脸庞,冰冷而刺疼,一股股寒气从脖颈往骨头里钻。舟山市华泰石油有限公司储运服务部码头操作长郑江伫立在东白莲岛油品码头前沿,眯起眼睛将目光投向前方。远处,一艘1000吨级的油品运输船缓缓驶入视野。

  东白莲岛油品码头拥有15万吨级、3万吨级和5000吨级3个泊位,一艘艘来自世界各地的船舶在这里落脚,从这里起航,吞吐装卸昼夜不停。这个春节,35岁的郑江仍会一如既往地忙碌。他将和同事们轮班值守,全力确保油品供应不打烊。“于码头工人而言,春节与平常无异,甚至更为忙碌。”郑江的脸庞被海风吹得黝黑,眼神却格外明亮。

  “大家注意了,‘朝阳301’油轮即将靠泊!”随着油轮缓缓靠近码头,郑江和同事们一起做着靠泊作业前的最后准备工作。调试港机设备、检查泊位前沿、明确应急预案,一系列工作井然有序。

  收到指令后,站立在船头船尾两侧的2名船员,手抓缆绳,奋力一抛。缆绳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随后被准确无误地扔到了岸上。

  郑江告诉记者,带解缆作业是船舶靠离泊时的常规操作,这一环节不仅关乎船舶本身的安危,更直接威胁到带缆人员的生命安全。由于该操作风险系数较高,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导致无法预料的严重后果。“我们需要与船方配合好,船方抛缆时,我们应安全站位,避开缆绳受力方向区,缆头落地之前,不能用手去接。”郑江解释道。

  随后,郑江将缆绳由下向上缠绕在绞缆机滚筒上,并不断通过脚踏来控制绞缆机的运行方向和速度。尽管他戴着手套,双手仍被粗糙的缆绳磨得生疼。“我们平均两三天就得换副新手套。”郑江举起双手,笑着向记者展示磨损的手套。

  随着缆绳收紧,油轮顺利靠泊,但郑江还不能离开。只见他束紧腰间的输油臂遥控器,沿着梯子熟练登船。在遥控器的操作下,输油臂缓缓下落。他要做的就是将输油臂与油轮的法兰接口精准对接,这是保证油品不发生泄漏的关键环节。

  要达到毫米级精准度,就需要有微米级的耐心和细心。郑江拿着输油臂遥控器,时快时慢地操作着,一点一点调整角度,直到两个法兰面之间没有缝隙。

  “连接输油臂,准备开始作业!”伴随着输油泵“轰隆隆”的机械声,供油开始,郑江由衷地感到欣慰。

  当天恰逢郑江的小儿子一周岁生日,郑江的妻子通过微信发来了一段庆生视频。“由于工作无法常伴身边,但是家人就是我的精神支柱。”看着妻儿温馨团聚的画面,他笑得很幸福。

  没多久,对讲机又传来了一阵阵急促的指令:“2号泊位有一艘油轮要离泊,你们做好准备!”郑江告诉记者,最忙时,他们一天需要完成8艘船舶的靠离泊作业,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油船到了就要卸油。

  夜幕降临,码头灯光亮起,寒意却逐渐加重。郑江和同事们脚步不停,继续协助一艘艘油品运输船有序靠离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