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75年前参加舟山战役的老战士 忆“铁军”速战桃花岛
周永章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1月15日 第 05 版 )
华东二级战斗英雄、时任61师183团3营7连连长夏少卿
桃花岛战斗现场主要指挥者杜绍三(1985年摄)
突击部队指战员在战地欢庆桃花岛解放
□周永章
“75年前,归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指挥的素有‘铁军’之称的21军61师,奉命从南线抢占六横等岛后,利用舟山外岛国民党守军连遭失败、士气不振、军心涣散的有利时机跳岛奇袭桃花岛,打了一场漂亮的速决战,并快速把桃花岛打造成部队后方基地。正因有了这步‘好棋’,不久61师以5个营的兵力在劣势条件下与登步岛多于己几倍的国民党军血战,重创敌军后全身而退,安全撤回后方基地桃花岛,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制造‘第二个金门岛’的美梦,打造了我军渡海登岛作战以少胜多的案例。桃花岛战斗的胜利,为解放整个舟山群岛创造了条件。”去年下半年以来,笔者先后采访了时任22军后勤部战勤参谋、今年98岁的浙江省军区舟山干休所离休老干部桑元辅和其他几位参战老战士,聆听他们忆述当年“铁军”速战桃花岛等片断和故事,并由此联想起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任原舟山陆军普陀海防某旅副政委期间,曾接待和陪同数位亲历桃花岛战斗老同志参观遗址遗迹时的所见所闻,便提笔写下这段往事。
战前“诸葛亮会”
1949年7月宁象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残部约6万人退据舟山群岛,另有海军舰艇数十艘和部分作战飞机,企图据险固守,并以此作为袭扰、封锁宁沪杭和反攻大陆的基地。我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在解放浙东重镇宁波后决定:由22军和21军61师约5万人,采取逐岛攻占的战法,解放舟山群岛。
担负南线攻岛作战任务的61师是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其前身为坚守鄂豫皖的红28军;抗日战争时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后改称新四军第2师第4旅;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4师整编为21军61师。该师下辖步兵181、182、183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先后分别被上级授予“金刚钻团”“铁锤子团”“钢铁团”荣誉称号。
1949年8月中旬起,22军主力率先在西线渡海作战,且连战连捷。10月3日到6日,22军解放了舟山群岛西部重要屏障金塘岛。六横等岛的国民党守军惧于被歼,于7日开始撤逃。为配合西线作战正在南线佯攻牵敌的61师奉命抢占佛渡、六横等岛时,又接到22军电令:“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攻占桃花岛!”
该师在六横岛征集了100余艘小木船(每船可乘1个班),暂时缓解了渡海作战缺船的困难。9日夜,61师抢占虾峙岛后,乃严令部队封锁消息,加紧作好攻击桃花岛的准备。
每逢重要战役战斗前夕,部队上下都要发扬“军事民主”,又称“诸葛亮会”,这是61师的优良传统。而这一传统做法的前提是搞好调查研究。此时,22军军长孙继先与副军长张秀龙特地从金塘岛赶到61师部队检查指导备战工作,并带来桃花岛的地形图;我党坚持舟山群岛工作的地下党员也及时送来情报:桃花岛上以前无国民党军设防,驻守六横岛上的国民党87军221师662团一部和交警第9总队共1500多人逃到桃花岛后,正在日夜抢修防御工事。61师师长兼政委胡炜和副政委李清泉遂率182团、183团的营以上干部,在当地渔民的帮助下,沿虾峙岛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察看了桃花岛的地形、敌情和海情。
桃花岛是舟山群岛东南部的一个较大岛屿,面积41.74平方公里,像个大葫芦漂在大海上。距舟山本岛南部重要港口沈家门11.6千米,是舟山本岛东南部海域的重要屏障。桃花岛与虾峙岛间隔着2100米宽的虾峙门水道,全长7海里。从六横及虾峙等地败退下来的敌人正在构筑工事,但防御体系尚未完成。
经和营以上干部实地研究,61师首长决心乘敌立足未稳,以突然行动迅速攻占桃花岛。具体采取中央突破、侧翼配合的战法:以183团3个营和182团1营组成4个突击营,由183团团长杜绍三率团指挥所随主攻营实施战场统一指挥。182团其余2个营作为预备队。具体作战方案:4个突击营为第一梯队,其中183团2营、3营为主攻营,在岛正中央的钟家、磨盘沙地区同时登陆后,2营首先攻占蚂蟥岗,而后主力直插大佛头,控制栲树湾渡口;3营首先歼灭外湾,大、小黄沙之敌后,迅速向鹰嘴岩山进攻,然后占领外茅草岙渡口,断敌退路,阻敌增援;183团1营在西嘴头地区登陆,随时准备从2营左翼加入战斗,负责歼灭兰田和茅山庙地区之敌,而后迅速向岛北韭菜山地区攻击,控制韭菜山渡口,断敌退路。182团1营从岛南半部仙人桥登陆,攻占对峙山,支援2营、3营穿插。
杜绍三团长受领任务后,又带领营连干部化装成渔民乘木船下海,在熟悉航道和研究潮水、风向规律的同时,对桃花岛前沿敌人防御工事进行近距离观察,选择突破口和登陆点,并给各连明确了任务。
随后,各营连结合所担负的战斗任务,分别召开了战前“诸葛亮会”,让大家“提问题,想对策”,完善和细化作战方案。师团首长分头到各营听取意见和建议。战斗英雄、时任183团3营7连连长夏少卿在营“诸葛亮会”上首先发声:“部队很快要渡海攻打桃花岛,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如突击部队缺渡海船只和船工(特别是缺船老大)等。要攻克桃花岛,离不开岛上渔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上级严令部队封锁消息,这是正确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指战员做好岛上群众工作的手脚。我认为,部队军事行动对敌要保密,对岛上渔民群众可以公开。建议上级采取战前‘外紧内松、人员可进岛但不能出岛’的办法。部队迅速以班排为单位深入渔村挨家挨户为民做好事(如挑水、打扫卫生等),宣传解放桃花岛乃至舟山群岛的重大意义,动员广大渔民群众踊跃支前。”夏连长话音刚落,赢得一阵热烈掌声。接着,被称为“小诸葛”的九连班长周宏亮举手发言:“根据老大哥22军打大榭岛、金塘岛的经验,我突击部队渡海冲滩登陆时,是极其重要的关键节点,易造成人员重大伤亡。近两天来我反复琢磨,可借鉴三国时孔明‘草船借箭’的做法,在最前面的船上放稻草人,以假乱真,不仅可吸引敌人火力,减少我人员伤亡,还能消耗敌人的弹药。”营长宋德豪赞扬:“这个金点子好!”但也有人表示担心:“船上的稻草人遭敌火力打击引发大火咋办?”周宏亮站起来补充道:“这个问题我和班的同志已考虑到了,可将稻草人扎制成头重脚轻,用水浸泡后在船舷两边每隔1米左右放1个,稍向外倾,再在每个稻草人身后系上草绳。一旦稻草人中弹起火,只要拉断绳子,就会坠落海中……”“哗——”这时,在会场认真听大家发言的师长兼政委胡炜站起来带头鼓掌后说:“夏连长和这位班长的意见建议很好,就按他俩说的办!”
刚刚获得解放的虾峙岛人民,听说解放军要解放桃花岛,纷纷献出船只,并踊跃参加支前(当船工)。有的渔民原先怕国民党军来抢船,就把船埋入海滩,或者沉到海里。此刻,他们主动把船打捞出来装配好。仅3天时间,虾峙岛渔民就装配了70艘渔船,其中舟山“绿眉毛”木帆船约占60%。当时,此船与其他木船比,不仅速度快,安全性能好,还能在逆风时利用帆舵巧妙组合迎风“Z”字形前进。军民齐心协力,仅7天工夫,就完成了攻占桃花岛的战前准备工作。
夜晚打响“闪电战”
1949年10月18日晚,月明星稀,大海笼罩着昏暗的薄雾。从虾峙岛远看桃花岛,黑压压一片,依稀看见岛上飘出几缕淡白的灯光。18时30分,虾峙岛我部指挥部的上空升起两颗信号弹,攻击桃花岛的战斗开始了。刹那间,虾峙岛的外礁岙地区数门92火炮向桃花岛的守敌阵地进行炮击。20分钟后,我突击部队4个营24艘先锋突击船,引导着200多艘大小帆船队,利用海上有雾升帆起渡,向桃花岛急驶。
随突击船队现场指挥的杜绍三后来回忆:“我先锋突击船队在过虾峙门水道时,上演了一幕‘草船借箭’。驶在前面的两艘稍大的船上装的是戴着头盔的稻草人。当船队距登陆点约80米时,桃花岛国民党守军果然中计,其隐藏在航道侧翼小双山的火力点借助探照灯和照明弹向我‘带头船’猛烈射击。这两艘船上的6位战士争着为正在掌舵的船老大挡子弹,有的身负重伤或牺牲。此时,后面的船队也处于敌火力有效射击范围内。我当即指挥2营机枪连指导员王光来率领载有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的火力船,将敌人的火力压住,掩护船队快速向滩头冲刺。离桃花岛岸边20多米时,激烈的争夺战开始了。敌人居高临下疯狂射击,成群的手榴弹落在我战船的周围。有几艘战船被打穿了,海水直往船舱里涌。5连班长陶学仁带领全班战士跳下海,奋力向岸边游去。战士唐贤邦负了伤,还坚持一面划水,一大声高声激励身边战友:‘快游,胜利一定属于我们!’19时30分左右,24艘大小船只载着突击营的勇士在蓝田水坑村至龙湾村几十米宽的地方抢滩登陆时,遭到两侧高地守敌的疯狂阻击。紧急关头,主攻营的两个先锋班冒着枪林弹雨架起人梯攀登上5米多高的悬岸陡壁,绕到敌背后突然猛烈开火,消灭了海滩两侧高地上的敌人,巩固了滩头阵地。我遂令身边的通信兵发信号弹,向师首长报告:‘登陆成功!’”
利用夜间在陆地或山林作战,历来是“铁军”部队的强项。突击部队登岛后兵分4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按预定作战方案向敌人的纵深阵地猛打猛插。敌人没有想到我军会这么快就攻上桃花岛,加上夜晚摸不清我军的情况,顿时一片混乱。183团2营攻占磨盘沙,歼敌两个排后,又将固守蚂蟥坑的敌1个营兵力大部歼灭。3营直插外茅草岙渡口,切断了敌人的退路。182团1营迅速攻占米鱼线一线,接着占领对峙山,歼敌70余人。183团1营在歼灭茅山庙地区之敌后,1连和3连直插韭菜山渡口,2连向栲树湾方向进攻。午夜,2营和3营分别控制了韭菜山、栲树湾等渡口,将残敌压缩到蚂蟥坑以北凹地一带。随着突击部队攻占鹰嘴山,4、7、9三个连同时向围困之敌发起冲锋, 300多名敌军被俘……
逼降劝降敌守军
“铁军”部队的指战员人人有勇有谋,且胆大心细。次日天刚亮,182团1营2连5班战斗小组组长李剑秋带两位战士在向猫山方向搜索前进时,发现3个穿旗袍的女人其中两人抱着三四岁的小孩从山沟里出来,正慌忙向渡口方向逃跑。李剑秋觉得很可疑,就边追边喊:“站住!再跑,我开枪了!”3个女人吓得急忙停步,大叫:“饶命!饶命!”
“不要怕,只要你们说实话、肯配合,我们解放军会保护你们和孩子的安全!”3个女人承认:她们都是岛上国民党军官的妻子,11天前,才跟着丈夫从六横岛撤退到桃花岛。李剑秋还从她们口中得知:附近的小山村里,驻有国民党交警第9总队1个通信连。
李剑秋和两位战友合计后,当即带着3个国民党军官家眷迅速接近小山村。除掉哨兵后,他们发现有幢较大院子里还亮着灯,数十名国民党军官兵正在忙乱着整理行装准备撤退逃跑。李剑秋打了个手势,大声命令:“投弹手准备!”两位战友“会意”抓起手榴弹快步冲到院子大门两侧。随后,李剑秋高声喊话:“国军弟兄们,你们被包围了,赶快缴枪投降,解放军优待俘虏!”3个官太太也跟着喊:“岛上全是解放军,你们快放下武器投降吧!”
顿时,祠堂里引起一阵骚动。不一会,有个国民党军官双手举着一块白布出来说:“千万不要扔手榴弹,我们投降。”李剑秋担心有诈,便令:“所有人放下武器,举起双手出来接受点验!”就这样,在远离连队的情况下,李剑秋带领他的战斗小组独闯敌营,在一枪没放的情况下,俘虏了敌人1个连,缴获电台1部和卡宾枪等枪支近百件。战后,李剑秋荣立个人二等功。
当日上午,183团侦察参谋徐治中在随2营追歼逃敌途中,当地渔民提供了一个重要情报:桃花岛西南面的小双岛上,还有国民党守军约1个营。指战们分析认为,附近所有通往大岛的渡口和航道均已被我军控制或阻断,小岛上的敌守军插翅难逃!
带队的团参谋长莫昌富决定写一封劝降信派人送给小双岛上的国民党守军,争取他们不战而降。信写好后,如何签名呢?当然不能直书183团参谋长,故而写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浙东前线司令员”以壮大声势。
可劝降信落款要签名盖章,以示郑重。无巧不成书,参谋徐治中当指导员时的一枚私章正好带在身上。莫昌富参谋长就让起草劝降信的“秀才”在落款处上写了徐治中的名字,盖上了大红印章。
桃花岛人民对国民党兵恨之入骨。有位青年渔民自告奋勇去小双岛送信。桃花岛离小双岛有二三华里。指战员们在岸边目送这位渔民登船离去。
据时任183团宣传干事戈基等老同志回忆:小双岛上的守敌是国民党交警第9总队的1个营,营长一看信是解放军司令的“手谕”,连忙集合队伍举着白旗,乘船来桃花岛投降。莫昌富参谋长派人把他们接上岸安顿好后,敌营长要求见徐司令。而在劝降信上盖上章的“司令”徐治中当时就站在他的面前。徐治中对敌营长说:“徐司令现在很忙,没空见你们。”就这样,不费一枪一弹,一封“司令手谕”的劝降信使小双岛上的国民党交警第9总队200多人成了我军的俘虏。
桃花岛战斗是一场漂亮的速决战,前后不到20个小时(后被指战员称为“闪电战”),桃花岛及附近小双岛上的国民党守军全部被歼,其中击毙国党交警第9总队副总队长姜溢山,俘敌1300人,并缴获迫击炮4门、火箭筒2具、轻重机枪80余挺、卡宾枪和汤姆枪700余支、电台多部以及其他军用物资。战后,兵团、22军及21军均给61师发电嘉奖。兵团的电报说:“桃花岛战斗是抓紧战机,大胆突击、以迅速果敢动作实行插断获得胜利之典范。”
木船勇战敌炮艇
桃花岛解放后,为巩固部队这个后方战略基地,兵团决定将23军炮兵团的山炮营拨归61师。183团2营水手队奉命组织6条大型木船(每船可载近百人)去宁波穿山半岛接运山炮营到桃花岛。桃花岛距穿山半岛二十多公里,海区内白天有敌机袭扰,晚间有敌海军舰艇巡航。2营水手队(包括全体“船老大”)接受任务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动员部署。大家热情很高,围绕如何把山炮营安全顺利接运上岛纷纷献计献策。最后确定:第一,尽可能“避战”,利用敌飞机每天17时就飞回机场和敌海军舰艇一般20时才巡航的“空当”开船出海,航线尽可能靠近岛岸线。第二,各船务必做好防敌飞机空袭和遭遇敌海军舰艇的准备,每船配备两挺机关枪和足够的手榴弹、炸药包以及自制的烟幕弹(手榴弹外包干石灰),并向团运输队借了火箭筒和战防枪。第三,航行中派专人观察,一旦同敌舰艇短兵相接,船上人员就一齐扔手榴弹、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
傍晚,船队由6连副指导员董长平带队,从大黄沙锚地出发。当天约20时,船队行使至离六横岛不远的海面时突与国民党海军5艘炮艇遭遇(敌改变时间提前设伏)。敌炮艇仗着优势,很快包围了我船队,探照灯射出一道道贼亮的光,扩音喇叭不断狂叫:“共军弟兄们,你们跑不了啦,赶快落篷投降吧,国军也优待俘虏,否则叫你们全部葬身大海。”此时刻,指战员们并没有慌乱,而是按预定方案,各船猛烈射击,不让敌炮艇靠近。紧急关头,9号船的船长、4连副排长任少乐当即与副船长、营部通信班长曹金山商量:“我船主动落篷,将敌炮艇吸引过来,掩护兄弟船只突围。船上9名勇士可分为两组,你在右,我在左,待敌艇靠上来同时开火。”有的战士听到要落篷有些犹豫不解:“落篷不就是要投降吗?我们出发前是怎么宣誓的?”任少乐对大家说:“现在只有落篷,才能吸引和迷惑敌人,让敌艇靠近我船,打他个措手不及,掩护兄弟船突围出去。”大家明白了船长的真实意图后,便一面把帆篷落下,一面做好战斗准备。敌5艘炮艇为抢头功,纷纷向我船队冲来。当其中2艘敌炮艇靠近我9号船时,任少乐一声喊“打”,两个战斗组的机枪同时猛烈开火,手榴弹、炸药包接连扔上敌艇,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鬼哭狼嚎。此时,其他3艘敌炮艇也乱了阵脚。我另5艘船趁此机会冲出包围,很快进入六横岛我军火力保护范围。敌炮艇便将全部怒气发泄到我9号船上,各种枪炮一起猛烈开火。我9号船副船长曹金山和1名战士不幸中弹牺牲。“船老大”周保根和邵德贤受伤了,但仍紧握舵把。船长任少乐在身上两处负伤的情况下,坚持指挥大家:“革命战士誓死不降。快摇橹,往敌艇上靠,爬上去与敌人拼!”也许敌炮艇刚才被手榴弹、炸药包“揍”怕了,再也不敢靠近。加之惧怕时间久了会遭附近岛上我军远程炮火的打击,便胡乱开了几炮赶紧溜走。副指导员董长平当即带着早已脱险的船回头救助9号船的勇士。在驻六横岛我184团指战员的帮助下,勇士们连夜抢修船只,安置伤员,掩埋烈士遗体,因9号船损坏太严重需留下大修,其余5艘船于次日傍晚继续出发,圆满完成了接运山炮营回桃花岛的任务。
9号船勇战敌炮艇、掩护兄弟船安全脱险的英勇事迹很快传遍部队。上级除了通报表彰该营水手队外,还将9号船命名为“任少乐号”;给曹金山烈士追记一等功,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少乐同志记特等功,并被华东军区授予“二级人民英雄”荣誉称号。其伤愈出院后,七兵团司令员张爱萍还亲切接见,号召全体指战员向他学习。本版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