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汇委员之智 奏履职为民最强音
——舟山市政协不断推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走深走实
虞仁珂 赵梦露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1月06日 第 02 版 )
桂福坤
迪丽拜尔·尼牙孜
□记者 虞仁珂 通讯员 赵梦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舟山市政协深入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自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履职尽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锚定“同心实干、界别聚力”主线,持续推进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走深走实,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在厚植为民情怀中书写责任担当。
本期访谈委员(一):
桂福坤
强化科技赋能
让“一条鱼”带富一方人
委员名片:桂福坤,第十三届浙江省政协委员,第八届舟山市政协常委,民盟浙江海洋大学总支部主委,浙江海洋大学教授,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被誉为东海“野化大黄鱼”先行者。
一道养殖难题十余载攻克
“来舟山既是缘分,也是热爱。”出生于江西鹰潭的桂福坤,读研时曾到过舟山,一来就非常喜欢,萌生了来舟工作的念头。2006年博士毕业后,他毅然选择“落地”舟山,在当时的浙江海洋学院任职。
到舟山后,桂福坤就将研究方向放在了大黄鱼养殖上。彼时,人工养殖大黄鱼在舟山逐渐兴起,但传统近岸网箱养殖的大黄鱼易出现“臃肿肥胖”现象,市场价每公斤仅三四十元,对当地居民的增收带动十分有限。在为大黄鱼养殖产业发展深深担忧的同时,桂福坤也敏锐地看到了未来的出路:走高品质、高端化之路,通过塑造野生的生长环境,养殖野化大黄鱼,使其品质接近野生的大黄鱼。
十年间,桂福坤和团队先后突破了围栏养殖工程“桩-基”系统荷载耦合计算方法、网衣系统荷载精准模拟计算方法,提出了围栏养殖工程设计新理论,解决了当前围栏养殖工程缺乏设计理论的瓶颈难题。此外,还发明“依形”贴地防逃技术、槽式网衣快速安装技术等关键技术,成功突破大黄鱼分级保活起捕技术、原位越冬技术,让成功培育接近野生品质大黄鱼的梦想逐步照进了现实。
一条致富之路造福一方人
自2012年起,桂福坤带领团队开始了围绕海洋围栏养殖工程的研究,并将技术成果应用点位选在普陀区桃花岛南部。现如今,在桃花岛南部对峙村岛礁附近,一片被500余米长网衣圈围的海湾里,养殖着数以万计的岱衢族大黄鱼。因其媲美野生的品质,在市场上每公斤售价在百元甚至数百元,该基地也一跃成为引领舟山海洋鱼类高端野化养殖的示范样板。
桂福坤全力推动的大黄鱼野化养殖科技成果转化,不仅为桃花岛渔业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更为当地30多位渔民和地方百姓转产转业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产出的大黄鱼远销北京、天津等地。
2017年,桂福坤当选第七届舟山市政协委员,推动他站位全市高度和为民造“富”角度,思考谋划如何发展水产养殖产业。
他发现,舟山海水养殖项目普遍小而散,缺乏龙头企业、龙头项目,海鲜品牌效应也不明显。于是,他撰写了提案《关于培养海洋养殖领军企业 维护和提升“舟山”渔业品牌的建议》,建议“重视‘舟山’作为地区渔业品牌地位的保护和提升;与时俱进,培育产业新模式,助推渔业产业转型发展;加大投入,大胆作为,培育新的产业领军企业”。以“大黄鱼”产业链发展为主线,让野生大黄鱼养殖技术引领全市海洋鱼类养殖产业创新发展,是他孜孜不倦的奋斗方向。
一份委员初心永远在路上
身为政协委员,桂福坤时刻牢记将自身专业所长与委员履职紧密结合,不仅本职工作有声有色,委员履职更出色出彩。
2021年,他向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递交了提案《深挖群岛优势 打造智慧海上养殖城 展现舟山智慧渔业“重要窗口”》,并提议“学习山东、福建等沿海省市,甚至省内温州、台州沿海市区,选取若干适宜海岛作为示范建设点,积极招商引资,培育智慧渔业龙头企业,持续推动我市海上养殖业高端化发展”。
当选为第十三届省政协委员后,桂福坤站上更大的平台,为发展海洋养殖产业发出自己专业的“声音”。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桂福坤瞄准了深远海养殖产业,提出了《关于打造浙江省海洋养殖装备制造基地的建议》,建议浙江要“打造海洋养殖装备制造基地,补齐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短板,积极培育现代化海洋养殖领军龙头企业”。
如今,在舟山已是第十九个年头,桂福坤不仅收获了事业上的丰硕成果,更拥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完完全全融入舟山的桂福坤也早已把自己当成了舟山的一分子。展望未来,他壮志满怀,“奋力挺进深蓝,打造海上粮仓,助力舟山一条鱼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身为政协委员,我将一往无前!”
本期访谈委员(二):
迪丽拜尔·尼牙孜
激发文艺“活力”
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委员名片:迪丽拜尔·尼牙孜,第八届舟山市政协委员,市文化馆广场舞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曾担任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手。
烹一道喜闻乐见的“文化餐”
欢快的节奏,轻盈的舞步,曼妙的舞姿,引人驻足流连。上月19日夜,迪丽拜尔·尼牙孜带领她的团队,应邀来到嵊泗县,为“千岛千讲”全民艺术普及工程——离岛暖心课堂送教。
类似的培训,是迪丽拜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在维、汉等多民族家庭长大的她,自2004年退伍后来到第二故乡舟山,20年间舞步已踏遍众多偏远小岛,让岛上居民真切感受到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
“小岛群众接受的文化艺术培训有限,涉及面不广,种类也没那么丰富,我们会定制丰富的课程内容,他们最需要什么,我们就送去什么。”每到一个地方,迪丽拜尔都会了解当地居民的基本情况和喜好,让培训内容更有针对性。
2019年,迪丽拜尔成立了以“文化公益服务”为主的民族艺术工作室,先后组建了259支文化队伍,有1万余名各族群众参与,参与各类演出1000多场,累计为20余万名群众送去“文化大餐”。
做一颗团结奋斗的“石榴籽”
迪丽拜尔坚持将传播中华文化融入艺术表演之中,从中华民族的大视角,深入挖掘舞蹈主题,精心设计动作队形,让每场舞蹈不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每位舞者的情感表达。多年来,一批民族舞蹈大戏“民族歌舞展演”、维吾尔族舞蹈《春苗》、藏族舞蹈《康定情歌》以及民间舞蹈《戏韵》《千古一醉》等作品,传播到偏远小岛和村社,将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撒遍“千岛之城”,荣获多个国家级、省级奖项。
在她的影响下,舟山业余舞蹈团队爱上了扇子舞、新疆舞等多种多样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交流,增进了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迪丽拜尔积极参加“圆梦青苗·以艺育美”浙江省百名文艺志愿者面向农村未成年人开设的美育课堂活动,将民族团结的金种子种进海岛青少年心中,被授予省级“优秀文化志愿者”称号。
百花齐放才是春,迪丽拜尔精心培养了30余名舟山民族文化艺术爱好者,并逐步成长为特聘教练。在她的牵头组织下,维吾尔族舞蹈、藏族舞蹈等各民族舞蹈逐渐走进基层群众生活中,通过手把手传授民族舞蹈艺术,切实满足了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在迪丽拜尔的示范带动下,队员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相亲相爱、相互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队长期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以基层文艺活动为媒,下海岛、走渔村、进社区宣传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飞入海岛寻常百姓家。
办一批急难愁盼的“心头事”
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迪丽拜尔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建言献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一件接着一件办,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来到市广场舞指导中心工作后,面对群众在广场舞锻炼时存在噪声扰民、占用公共车位、劝导阻力大等问题,迪丽拜尔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巧妙地将维吾尔族见面“拥抱”的习惯作为队友独特的交流方式,将“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氛围情感传播给每个人。
迪丽拜尔还从维护社会和谐的角度出发,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把基层社区作为各民族之间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参与编写了《关于征求舟山市广场舞活动噪声防治指导意见》,倡导广大队员自觉遵守,获得了管理部门的认可。
“工作不仅仅是实现个人理想的平台,更应该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生命的快乐、文化的交融、社会的和谐。”作为政协委员,迪丽拜尔以自己牵头成立的“迪丽拜尔民族艺术工作室”为阵地,做深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在陶冶情操、传播文化的同时,又起到调解矛盾、彼此交流的成效,实现了政协委员履职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推动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山区海岛、学校社区生根发芽,让舞蹈艺术走进各族群众的心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长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