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海陆空”协同 铺就海岛物流破局之路
陈颖丹 江婵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5年01月03日 第 03 版 )
本稿图片由舟山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记者 陈颖丹 通讯员 江婵
舟山海岛众多,地理环境独特,传统物流方式在运输时效、成本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为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我市交通运输部门聚焦打通海岛农村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探索创新“客货邮”融合发展模式,有效整合城乡客运、岛际航线、邮政快递、无人机等现有资源,实现“海陆空”高效协同,大幅提升了海岛物流配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让海岛居民能更便捷、迅速地享受到优质的快递物流服务,也为海岛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每天清晨,在普陀区六横岛的徐姐农场,一颗颗番茄被果农摘下、打包,“乘坐”客货邮班车抵达码头、送上客船,运往普陀本岛。上岸后,再乘快递车,送往大江南北。
种在海沙土里的海岛番茄,富含营养成分,果肉浓郁多汁、口感层次丰富,能让消费者尝到“小时候的味道”。以往,六横岛物流运输不畅,番茄一度滞销。如今,普陀区通过客货邮融合解决了这个难题,顺利打开了番茄的销路,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六横番茄的成功“出岛”并非个例。在舟山“蓝色岛链”水运特色工程和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带动下,登步岛的黄金瓜、蚂蚁岛的虾皮、大猫岛的土豆、黄龙岛的碱水粽等农产品,纷纷通过“水陆联动”的海岛客货邮网络销往全国各地,为海岛特色农产品的流通开辟了高效便捷的“绿色通道”。
昔日物流上岛难,如今快件入户易。畅通的物流渠道,促进了海岛产业的多元发展,为实现海岛共富打下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食品、日用品、消费品等快件也源源不断“登陆”偏远海岛,并实现直投到户,让海岛居民实现了家门口的“快递自由”。
作为浙江省海域面积最大、陆域面积最小的县,嵊泗共有大小岛屿630个,各个岛屿之间交通不便,物流配送成本高、难度大,许多偏远岛屿的居民曾面临收寄快递不便的困境。这不仅直接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去年6月,嵊泗县寄递物流共配中心正式投运,这里不仅是一个高效的分拣中心,更是一个统一的集散平台。原先民营快递公司难以送达偏远地区,现在通过共配中心的统一集散、下行以及邮政渠道,快递能顺利地被送到村民家门口。
“每个小岛都设置了村邮共配点,村民可以直接去物流点自取快递。”嵊泗县寄递物流共配中心负责人张海波说,这样各快递公司就能免去分类快递的步骤,直接将快递送到共配中心,由分拣机对包裹进行分类、统一送到各个小岛后,再由工作人员送到各村的物流服务点。
“以前取个快递要去本岛,或者叫别人带过来,不仅麻烦还要付3~4元的快件费。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拿到快递,省时省力,太方便了。”嵊泗村民周阿姨为此点赞。
去年,我市以推进海岛客货邮融合发展作为交通运输支撑“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累计开通客货邮融合专线39条,形成“陆海联动”特色路线,创新“海上蓝色公路”快递车辆绿色通道机制,提高小岛农村配送频次。半年就完成了三年的建设任务,新(改)建4个县(区)级快递物流服务中心、33个乡镇客货邮运输综合服务站和近260个村级快递物流综合服务点,形成建成“4+33+N”的三级快递物流体系,快递进村率达100%,超20万海岛农村用户收取快件不出岛、不出村。
海岛“客货邮”融合发展仅仅是开始。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兴起的当下,我市利用海岛地理特点,大胆探索低空无人机配送模式,“海陆空”协同联动,让快递物流持续提速。
去年,我市制定出台《关于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布局基础设施,创新拓展应用场景。截至目前,全市已谋划布局建设23个无人机起降场(点),其中高新区浦西物流园区、定海港务码头等起降场相继建设完成,积极推动上海金山—嵊泗泗礁—花鸟枸杞、普陀—六横、定海—东岠、长涂钉嘴门—岱山本岛等多条无人机物流航线开展试飞或常态化运行。普陀实现全国首例无人机全流程夜航海岛物流配送。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低空经济,采用低空无人机配送,乃至未来载人旅行,都是推动海岛物流变革的强大引擎。无人机能在更短时间内跨越复杂地形和海域,准确到达目的地,打破了时间、空间对于物流的限制,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执行药物配送等紧急任务也有较大优势。
科技连山海,离岛若比邻。下一步,我市交通运输部门还将布局县级快递物流中心、乡镇运输服务站附近的无人机起降场,统一规划、分步推进“海陆空”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建设。同时,以岛际配送、公共服务和交通旅游为重点,打造“低空+”的高频应用场景,以海岛生鲜、民生物资配送为主,持续挖掘跨区域物流无人机应用场景,让更多人享受交通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