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光影筑梦·青春扬帆”2024舟山大学生电影季
《里斯本丸沉没》影评征集活动作品选登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2月17日 第 04 版 )
本版图片由市委宣传部提供
银幕流转,体会百味人间。近期,“光影筑梦·青春扬帆”2024舟山大学生电影季为我市高校学子带来一场文化盛宴。《里斯本丸沉没》影评征集作为电影季配套活动,吸引众多师生积极参与,他们以笔为媒,从自身角度解读影片,抒发感悟与思考。在此,我们挑选出若干篇优秀影评,予以刊登,以期更多的读者领略到这部影片的魅力,共同感受历史的厚重与人性的光辉。
《里斯本丸沉没》电影的面世,重现了1942年数百位舟山渔民在看到日军对1000多名盟军战俘的暴行后,毅然冒着生命危险,成功救下了其中384人的往事。
这部电影通过对历史资料与真实人物的详尽调查和叙述,不仅再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还深入挖掘了英军战俘的遭遇、中国渔民的英勇救援,以及这一事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影片将尘封的故事生动呈现,使我们得以跨越时空,亲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平的珍贵与人性的光辉。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渔民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救助英国战俘,展现了跨越国界的伟大人道主义精神。而英军战俘在被困船舱内的挣扎与自救,以及最终获救后这次事件对他们生活的影响,都让人对生命、勇气和希望有了更深的理解。
此外,这段悲壮的历史与渔民的英勇也提醒我们,历史事件往往蕴含着深远的影响与教训,历史的价值在于铭记与传承。我们应该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的重要性,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不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贺义雄
十年前,听到邓紫棋的歌曲《后会无期》中“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的歌词时,我只是觉得歌曲优美、氛围感拉满,却从未想过,歌词的背后有一段被湮没了82年的海难历史——“里斯本丸”沉船事件。观看《里斯本丸沉没》影片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让我深感历史的厚重与沉痛,更加明白了和平的来之不易。
影片以扎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口述历史,勾勒出“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的全貌,向我们展示了中英两国人民在战争中互相救助、共同抵抗侵略的深情厚谊。舟山东极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384名英国战俘,他们的义举诠释了穿透历史、超越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内涵。
《里斯本丸沉没》不仅是一部电影,它是一次灵魂的升华,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和平的呼唤。它告诉我们,“里斯本丸”沉没却不“沉默”,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的光明也能穿透灾难的阴霾,照亮前行的道路。
作为一名共青团干部、思政辅导员,我会将这段历史铭记于心,并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青年从学习“里斯本丸”沉船事件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作为一名青年宣讲员、舟山青年,我会将“里斯本丸”的故事分享给更多前来舟山参观学习的朋友,让他们走进这段尘封的历史,了解以“里斯本丸”救援精神、庙子湖精神、蚂蚁岛精神等为代表的舟山本土红色根脉,深刻感受民族精神的时代意蕴。
——施辰阳
在走进影院观看《里斯本丸沉没》之前,我从未了解过二战期间在中国海域发生的这场沉船事件。如果不是这部纪录片,日军二战时期违背《日内瓦公约》、对战俘进行惨无人道行径的史实就无法被更多人知晓。当那群异国他乡的年轻人,在经历了不眠不休的泵水后,在即将沉入海底之前,握住战友的手唱起《去蒂珀雷里路途遥远》,让我不禁想起赫尔曼·黑塞在小说《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中的一句话:全世界的水都会重逢,北冰洋与尼罗河会在湿云中交融。这古老美丽的比喻让此刻变得神圣。即使漫游,每条路也都会带我们归家。
中国渔民的出现让一切都明朗了起来,他们奋不顾身地救下了384名英国战俘,也正是因为中方的加入,让日军残暴的射击行为有了目击者,让这场惨绝人寰的事件得以披露于世间。丹尼斯·莫利作为里斯本丸事件的幸存者,对中国渔民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实际救的人,比他们以为的还要多很多。”这段被尘封的记忆,是对人性光辉的礼赞,也是对和平与正义不懈追求的永恒见证。沉睡在海底的异乡人,愿你们来世也能勇敢、自在地歌唱。
——马杨懿
追寻历史的魅力在于记忆的传承。历史记忆的传承可以打破万里重洋的地域限制,从东极岛到英伦,直线距离8000公里,但这并未阻碍里斯本丸幸存者的后代来到舟山,共同缅怀他们的父辈或者祖辈;历史记忆的传承可以跨越百年代际,从1942到2024,八十余载并没有让里斯本丸沉入历史的海底,反而因着祖辈的这段生死交集,双方的后代在今时相聚在一起,英国人感谢着中国人的勇敢与善良,中国人保持着一如既往的质朴与纯真;历史记忆的传承还可以超脱民族与种族,在现实中的某一天给人们及其后代以触动心灵的慰藉,中国渔民救助里斯本丸英军落水者的事迹不仅会感动中英两国的百姓,也会感染其他国家与民族知晓此事的人们,因为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了人类身上共通的最本真的友爱与奉献,而越来越多世人的知晓与传播,也让曾经牺牲奉献的鲜活生命一直保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熠熠生辉!
——王飞越
“这是一部不可替代的电影。”历经10年跋涉,最大限度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还原1942年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始末,讲述中国渔民大爱义举,让人思考生命、孤独与救赎。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被赋予了丰富的背景故事,他们的行为和选择反映了各自内心的挣扎与追求。尤其是主角,通过与船员之间的互动,逐渐揭示出人性中的复杂与脆弱。这种深层次的情感描写使得影片不仅仅是一部悬疑片,更是一部关于人性与生存的思考之作。
始终记得出电影院的时候,观众的话:“好牛的片子,看完大家都在哭。”
“历史终有回音,善意唤起回响。”战争的残酷、荒诞与悲剧背后,人性仍在熠熠发光。历史无法逆转,但不该被忘却。它将人类可贵的情感镌刻于光影,让灵魂的波浪拍打海岸,愿所有的善意都有回音。
——郭楷薇
在熙熙攘攘的现代社会中,常沉迷于各种娱乐新闻以及虚拟世界带来的快感,时常忘却历史的沉重。《里斯本丸沉没》这部作品,再现了二战期间的真实事件,从不同的视角传递出战争中不同国家人民的心声。残酷的战争中,士兵们有面临绝境的无奈与反抗,同样展现出绝境中正直的品德和纯洁坚定的品性。战争扭曲了原本应存在的一切,让世界变成无法理解的、崩溃运行的状态,但战争无法扭曲人性的善良与美好,更无法摧毁战士们固有的信念和回归故里的决心。观看此片后,感触深重,思绪颇深。一来让我重新了解历史、审思当下,珍视如今生活;二来为东极镇人民的淳朴深深打动,让我再次被舟山深厚的历史底蕴震撼,舟山之魅在于风景靓丽、人心淳朴,更是文化底蕴之深重。身为一名青年教师,更是一名新舟山人,更加有责任和义务立足舟山,讲好舟山故事!
——向倩倩
看完《里斯本丸沉没》这部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以纪录片的形式抽丝剖茧地对案发时的每一个涉事方进行了深入探寻。以中立、克制的态度呈现出了那段历史,一段涉及到中、美、英、日多方的极具悲剧色彩的历史。它不是单一视角的叙述,而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多声部交织的历史真相的呈现。战俘顽强的求生意志,彼此扶持的团结精神,他们后代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思念与不懈寻找,以及中国渔民不顾自身安危的崇高人道主义精神,都令人印象深刻。电影开头有一句话——“本故事完全基于真实事件”。回溯至2022年9月,浙江省档案馆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篇章,首次向公众展示了“舟山渔民营救‘里斯本丸’号英军战俘”的珍贵档案。其中有一封来自英国驻华大使的信函,字里行间恳切地请求详查此次营救的每一个细节,这一在电影上映前展示出的铁证如山的史料,无疑为其真实性更添了一份无可辩驳的力量。作为一部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无愧于它豆瓣9.4的评分,是一部值得二刷、三刷的影片。
——付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