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重塑“千岛工匠”培育体系

打造技能型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何菁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2月14日 第 01 版 )

  □记者 何菁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早在2022年1月1日,我市开始实施《关于高水平培育新时代千岛工匠队伍的实施意见》,力争到2025年,我市技能人才总量在26万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数量超过9.5万人。近年来,我市一直以“人才强市”战略为指引,锚定技能型社会愿景目标,以“千岛工匠”培育全力助推现代海洋城市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通过构建“一人一技”技能培育体系、“增技增收”技能创富体系、“一试双证”人才评价机制等举措,进一步重塑“千岛工匠”培育体系。

  【改革故事】

  “老人卧床了,护理最要紧,不然长了褥疮,那就麻烦了。”一边为卧床的老人做着按摩、翻身,一边将护理要点教给老人的亲属和当地护理员。这名干活麻利的女子叫刘琼,是舟山璞缘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嵊泗分部负责人,也是“刘琼养老护理技师工作室”的负责人。

  刘琼原本是嵊泗一家养老机构的文员,接触老人多了,有了投身护理行业的想法。从两年多前开始,刘琼一有机会就参加各类护理知识的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2022年的全市第五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中,刘琼荣获个人一等奖,并获得了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去年9月,刘琼被认定为“舟山工匠”。今年5月,我市成立了5家养老护理技师工作室,“刘琼养老护理技师工作室”便是其一。今年下半年,刘琼担任了舟山璞缘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嵊泗分部的负责人。

  从刻苦学习技能,到把自己学到的技能教给更多人。以工作室为平台,今年刘琼已经为社会人士开展了两期养老护理员培训,培训人数70余人。“小岛上很多老人的家属根本不知道护理的方法,经过培训后,老人可以得到更好的照料,这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刘琼说道。

  刘琼是我市聚焦重点领域,强化供需匹配“精度”,构建“一人一技”技能培育体系建设的受益者之一。通过构建“增技增收”技能创富体系,我市在全省率先试点推出“技能共富保”“技能共富贷”,进一步提升了技能人才、技能型企业的地位待遇“高度”。

  “技能共富保”包括了“技能企业聚力保”“技能人才普惠保”“特殊群体安心保”“技能提升无忧保”四个体系。产品除了技术型企业及技术人才的日常保险需求外,增加了如技能型企业的专利险、技能人才的技术研发险、技能提升无忧险、特殊人群健康险等。

  目前,我市技能人才有近24万名,有7000余家企业技能人才的占比在20%以上,有5000余家企业技能人才占比在30%以上,中化(舟山)兴海建设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作为石化行业,我们的技能人才占比达42%,根据企业聚力保,我们能够享受到不同等级的保费降低,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实惠。”兴海建设办公室主任钱莉介绍。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钱莉举例说,比如“团体意外险”按照保障100万元的标准来缴纳,每人需要700元,而我市推出了技能共富保产品后,职工每人保费降低至550元。据测算,兴海建设220名职工均参加了技能共富保,企业保费降低了3.3万元,降幅比例占总保费的10%。

  在政府搭台,助力技能人才培育的同时,企业自身也在搭建技能人才培育平台,扩宽技能供给“广度”。今年,浙江鼎盛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被授予“浙江省新时代浙派工匠培育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鼎盛石化斥资千万元打造了鼎盛工匠学院,实现了主修技能鉴定、后备主修技能培训、新员工及副修技能培训、技能等级取证几大主要功能,全力打造国内石化检维修行业高技能人才成长摇篮。鼎盛工匠学院也是我市首个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试点。

  在该考点设立前,焊接操作人员需要到外地进行理论培训、取证考试。该考证点设立后,实现了我市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就近、便捷、低成本考试取证,获证时长由15天压缩至最快5天,提升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率。

  技能人才培育上,鼎盛石化还为每个新员工进厂后设置过关卡,要求其在一年内按照要求完成相关培训目标,能力具备就提升薪酬岗位;通过青蓝结对,共签导师带徒合同1500余份,双师带徒合同100余份;鼎盛石化隔年举行技能比武,通过技能比武为县市技能比武备战并率获佳绩。

  【改革实效】

  截至10月,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24.2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为8.1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33.5%,职业(技工)院校在校生1.54万人,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1家,“新八级工”试点企业3家,“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46个,有4人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8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462人次获“省级人才计划(高技能)领军人才”“浙江工匠”等省级荣誉称号,全市有3380余名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分类目录。

  2024年,全市开展技能培训3.4万人次,举办46项“千岛名匠”职业技能竞赛,新增技能人才1.75万余人、高技能人才0.6万余人;打造技能型乡村7个,建成海岛工匠学院8所,开展送培送考上岛服务38次;“技能共富保”“技能共富贷”自今年7月启动以来,已惠及全市1.2万名技能人才、184家技能型企业,放贷金额19.6亿元,已标签潜在技能类客户6.5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