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舟凝聚发展合力 开拓一体化新征程

袁甲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2月10日 第 03 版 )

  □记者 袁甲

  10月30日中午,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金塘岛侧施工现场,中铁十一局集团的工人们在40多米深的海下进行盾构掘进、箱涵吊装、管片拼装,现场忙碌有序。“定海号”盾构机于10月22日正式进入海下施工段,当天成功突破千米大关,标志着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建设进入全新阶段。

  一条跨越山海的“钢轨长龙”正在显现雏形。宁波与舟山之间交通格局的重大变革,预示着甬舟一体化驶入了“快航道”。

  甬舟携手,共绘一体化发展宏伟蓝图,奏响区域协同奋进最强音。今年8月19日,舟山市委主要领导率党政领导代表团来到宁波考察,并举行工作交流会。双方表示,高水平共建海洋中心城市,精彩谱写甬舟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新篇章,更好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会上,双方签订了《宁波市舟山市打造海洋中心城市共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如今,甬舟一体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独特的海洋经济区域优势正日趋显现。

  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宁波和舟山两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推进甬舟一体化进程,共同书写着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篇章。今年,甬舟两地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流强港 硬核力量

  10月10日,《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总规修订自2021年9月启动,历时3年完成批复,标志着浙江省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取得重要规划支撑。

  最新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4)》显示,在全球国际航运中心城市排名中,宁波舟山成功进一位,位列第八。

  宁波舟山港是我国主要港口和国际枢纽海港,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年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三。2024年1~9月,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0.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95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4%、8.3%,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甬舟两地精心打造现代化港口,铸就海洋经济新辉煌。梅山港区、金塘港区集装箱码头和衢山港区散货码头智慧化建设加速推进,全球唯一单体超千万混线作业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唯一双40万“离岛”散货码头相继诞生;梅山港区、穿山港区年集装箱吞吐量先后突破1000万标准箱,宁波舟山港成为目前全球唯一拥有双“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的港口。

  虾峙门口外人工航道完成扩建,条帚门航道扩建工程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实现引航、拖轮一体化。

  两地外籍船舶出入港手续办理实现“一地办证、区域通用”,出口转关货物实现“一次验封,监管互认”。

  两地共同拓展江海直达运输市场,协同构建世界级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和港口交通中心枢纽。

  两市保税船用燃料油跨港供应实现互认,开展跨港区双向直供业务,仅2023年跨关区供油量379.75万吨,同比增长16.4%。

  未来,甬舟两地将联动发挥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和战略叠加优势,布局建设五大千万级现代化集装箱港区,共同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联动推进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舟山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大力发展航运金融保险、航运经纪、海事仲裁、航运交易、信息咨询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共同打造国际航运综合服务枢纽,推进宁波舟山国际航运中心全球排名争先进位。

  宁波舟山港大踏步前进,给海洋中心城市增添了底气。

  基础设施 互联互通

  甬舟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如坚实基石,让梦想的大道在东海之滨无限延展。

  如果说甬舟铁路是甬舟一体化进程中的皇冠,那么金塘海底隧道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该隧道西起宁波市北仑区,东至舟山市金塘镇,全长16.18公里,采用两台盾构机分别从宁波和舟山相向掘进,是目前世界长度最长、直径最大、地质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海底高铁隧道。截至10月1日,“甬舟号” 盾构机已掘进740多米。

  甬舟铁路全线将于2028年完工通车,届时,宁波至舟山通行时间预计缩短至26分钟,这将极大推动甬舟两地沿线经济发展。

  在舟山群岛的东南方,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也在加紧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将结束梅山、六横及佛渡不通高速的历史,打通宁波舟山港六横、梅山两个重要港区的集疏运通道。8月13日,一期工程梅山水道桥中跨顺利合龙。10月15日,二期工程全线首榀预制T梁顺利架设。

  今年,更多甬舟一体化基础设施项目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宁波北仑峙头车客渡码头投入运营;浙东水资源配置通道(丽水—宁波、舟山)工程前期方案正加紧研究,基本建成舟山大陆引水一、二期、三期工程;共建甬舟LNG登陆中心,建设管道联网工程并投入使用,推进六横—春晓天然气管道前期工程;建成宁波与舟山洛迦—威远第一、二回500千伏海缆工程;完成甬舟铁路金塘牵引站电源接入工程方案研究。

  未来,甬舟两地将更加紧密地联结基础设施网。加强管道、电缆等海底廊道设施在综合布局上的共同规划研究和统筹管理。争取并谋划推进甬舟域外引水,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合作共建杭州湾港区,适时谋划启动七姊八妹岛滚装码头建设。

  产业协同 体系创新

  宁波是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发达的对外贸易和强大的金融服务等优势。舟山则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优越的港口条件和特色的海洋产业。两地通过产业协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随着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甬舟两地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响应战略号召,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协同发展。我省也高度重视甬舟一体化发展,将其作为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布局,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甬舟两地在产业、交通、生态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在推进甬舟一体化的过程中,目前,两地正共同建设世界一流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开展油品全产业链开放合作。未来,还将深化甬舟石化产业发展联动,促进镇海、北仑、大榭、鱼山、金塘等石化产业片区协同发展,推动原料互供、链条互补。

  加强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与舟山片区协同创新、联动发展,共同打造海洋开放合作发展高地。甬舟两地将围绕国家赋予浙江自贸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和“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目标使命,持续深化两地港区关区口岸协同合作;合力推进与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航运物流、科技创新、人文交流等领域务实合作,深化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重大展会活动合作;充分发挥两地通江达海优势和腹地优势,聚焦油气能源、大宗农产品、关键矿产品等领域,共同打造储运基地、交易中心、供应链体系“三位一体”的国家战略资源配置中心;合力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建设内陆地区新出海口和经贸合作大通道,打造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功能区。

  更多好消息正在传来。今年,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舟山)岱山新材料研究和试验基地建成,首批入驻先进新材料中试项目7个。两地联合召开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对接会,万华化学、东方电缆、舜宇光学等企业签订了上下游合作协议……

  科技创新,人才为先。2024年9月18日宁波人才科技周期间,甬舟人才一体化的“一库一网一码”正式上线。“一库”即甬舟人才专家库;“一网”是指形成的同城化人才服务网,为专家人才提供景区景点、酒店民宿、交通出行、体育场馆、餐饮购物等方面的互享优惠服务;“一码”为互通型人才识别码,方便专家人才通过“扫一扫”畅享甬舟两市多项便利服务。目前,位于宁波浙江创新中心的甬舟人才一体化发展飞地已建成并吸引了14家舟山高层次人才企业入驻,两地1.8万名专家人才享受景点、健身免费,住宿优惠等同城化待遇。

  两地还将进一步强化甬江科创区和舟山海洋科技创新港合作联动;合力推进甬江实验室、东海实验室等高能级科研机构协同发展;协同推进宁波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海洋大学、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等高校建设,联合开展核心技术前沿研究。

  公共服务 互惠共享

  在甬舟一体化进程中,公共服务的互惠互利直接让两地百姓受益,人们也能切实感到一体化带来的便利。

  甬舟两地正持续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通办。目前,政务服务通办事项拓展至211项,从民生服务领域向涉企服务事项拓展。

  深化两地采供血事业协同发展,在血液检测和输血研究领域开展合作,宁波已累计为舟山献血者完成超过11万人次的血液标本核酸检测。深入推进无偿献血的宣传招募和血液保障联动机制建设,近5年,两地间已实现百余次血液调剂,构建起高效的血液联动保障体系,为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坚实可靠的血液资源支持。

  甬舟两地急救指挥中心建立联合救援工作机制,突破属地限制,明确院前急救任务的首接负责制,确保甬舟毗邻地区群众的院前急救需求得到迅速、有效的响应。未来还将推进社会保险业务经办一体化,强化劳动人事争议协同处理,深化社保卡“一卡通”应用,拓展市域公共交通、医疗结算等便民服务功能。

  深化教育领域合作,甬舟6所普通高中开展一对一“结对”,深化特殊教育“甬舟共育”合作。

  养老是当下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甬舟两地深化品质养老区域协作,推动机构联建、人才共育,建立养老服务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推动旅居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另外,两地联合开展文旅市场推广,今年开通了普陀山至雪窦山旅游直通车,打响普陀山、雪窦山“两山游”品牌。

  当甬舟一体化公共服务之花绽放,百姓在互惠共享中开启幸福新篇。

  社会治理 协同联动

  共建共享,更要共治,在社会治理的许多领域,甬舟两地正同心同向,共同理顺社会治理这盘棋,奏响安定有序的乐章。

  当前,两地正持续强化甬舟区域环境应急联动工作机制,联合出台《甬舟一体化生态环境部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方案》,建立甬舟两地“三库一队”环境应急资源共享机制,协同开展应急处置演练。

  更多的联动机制也创设起来了,两地建立警医消一体化高效联动机制,实现高速公路应急突发事件快速响应;开展渔政联合执法行动,对存在安全问题的船舶责令现场整改,对涉嫌违规船舶查扣处理;深化建筑渣土消纳合作,舟山月消纳宁波建筑渣土200余万吨。

  未来,甬舟还将合力推动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参与提升东海海洋承载能力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自然保护地、重要水源地、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等重要生态空间协同保护力度;深化美丽海湾建设,推进海域海岛保护与利用,联合开展海洋生物资源等摸底调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立完善甬舟排污权跨区域交易工作机制,推动排污权跨区域交易工作;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监控和环境监管执法的生态环境管理“三统一”制度;推动跨界水体环境、大气污染、固废危废联防联治。

  甬舟一体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下步,双方将合力落实国家战略、建设一流强港、促进产业融合、深化同城共享等,携手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形成更多合作成果,携手谱写甬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多作贡献。

  本版图片由舟山市交通运输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