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济学视域下 舟山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路径探索

张泽栩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2月08日 第 02 版 )

  □张泽栩

  人文经济学这一重要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精华,为舟山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提供了系统视角和崭新路径。要深刻认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以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历史主动和战略主动构建具有舟山特色的新型人文经济形态,在人、业、城互动并进中为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强力赋能。

  一、以文化人,把人文力量转化为发展能量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文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作为人文经济建设的主体和第一要素,只有人的现代化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现代化。立足舟山这座坐落于东海之滨、怀抱千岛奇景的海岛城市,要深刻挖掘并传承其独特的文化精髓,将海洋文化、佛教文化与红色文化三者交汇互融,为舟山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注入鲜活的舟山元素与深刻的本土智慧。

  一是要以胸襟开阔的海洋文化塑造人。舟山作为我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其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培养市民海洋意识与全球视野。在阶梯式教育体系中融入海洋文化元素,培养对海洋的敬畏之心和探索精神。鼓励和支持学生、教师及科研人员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培养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激发市民创新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建立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和专项孵化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奖励等方式,为各类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的沃土。在海洋产业中推广“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要塑造市民开放包容与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引导公众关注海洋生态保护问题。二是要以慈悲为怀的佛教文化浸润人。舟山的佛教文化充满了慈悲与智慧。要深化文化教育与宣传促进心灵净化与道德修养提升,激发市民的公益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共同营造和谐、友善、文明的城市氛围。三是要以信念如磐的红色文化引领人。舟山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重要的教育意义以及显著的文化传承意义。要深挖与活化红色资源。充分利用舟山丰富的红色地名、遗址和故事,通过设立保护名录、打造教育基地、设置文化标识等方式,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要创新传播与教育方式。利用新兴媒介和创意手段,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同时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红色教育体系;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将红色文化与海岛旅游相结合,开发蚂蚁岛等红色旅游线路和研学产品,通过提升红色文化的体验性和互动性,让市民在旅游中增强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二、以文兴业,把人文价值转化为经济产值

  人文经济学强调文化从整体上对经济起着价值引领、导向和内在灵魂作用,促使“文化的力量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文化的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舟山要坚持文化为魂、产业为基,推动文化和经济双向渗透、融合促进,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激活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

  一是文旅融合营造热门打卡地。要挖掘特色资源,打造独特地标。利用海洋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通过创意设计、故事讲述等方式开发海洋主题乐园、渔文化体验馆、禅意小镇、红色研学路线等具有辨识度和吸引力的系列打卡地;要创新营销手段,提升品牌影响。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工具,与知名旅游博主、网络红人进行系列合作,提升舟山文旅关注度;要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旅游体验。加强海岛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引入智能导览系统、VR体验等科技手段优化服务。二是文创供给打造消费增长点。要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创新文创产品设计。组织专业团队对舟山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挖掘,提炼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文化元素。鼓励各类创意人才参与产品研发设计,创造出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要拓展文创产品种类,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在文创产品设计上,注重实用性与观赏性、个性化与大众化的结合,提高市场针对性和竞争力;要加强文创品牌建设,提升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明确文创品牌的定位和价值主张,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措并举加强文创品牌的宣传推广。三是文化赋能提高产业竞争力。要深挖内涵,做好“文化+渔业”文章。依托渔港、渔村等资源,开发渔文化主题商品,打造渔文化体验项目,形成“企业+合作社+渔民”经营模式;要融智创新,做好“文化+工业”文章。利用舟山老旧船坞、渔港设施等工业遗产,通过改造升级,注入文化内涵,打造工业文化旅游景点或创意产业园区,培育具有舟山特色的工业品牌;要彰显特色,做好“文化+旅游业”文章。以普陀山—朱家尖国际旅游岛群建设为核心,聚焦特有文化资源全力打造“心灵之约”禅修游、“海洋之约”研学游、“海岛日记”度假游、“田园牧歌”休闲游、“红色记忆”剧本游等精品旅游线路。

  三、以文润城,把人文厚度转化为城市高度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承载着生长、生活于斯的百姓的历史记忆与情感,蕴含着城市性格的文化基因,决定着城市的价值品质,诠释着城市的特色。一座城市的繁荣,往往取决于文化的兴盛。舟山要注重将深厚的文化底蕴浸润到城市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在持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不断集人气、汇文气、聚商气,用舟山特色文化为城市发展聚力赋能,让城市首位度更高、影响力更大、幸福感更足。

  一是在保护传承中提速古城复兴。要加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健全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开发体系,对古城内的古建筑、古街巷、古宅院等进行全面摸底和登记造册。实施“微改造”项目,在尊重文物原样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和开发,保持古城的“原汁原味”;要挖掘和传承文化资源。通过设立传承人制度、建立传习所等方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通过举办文化节庆、展览展示等活动,让市民和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古城文化;要提升古城文化品牌影响力。加强古城文化品牌的策划和推广,打造具有舟山特色的古城文化品牌。二是在守根焕新中加快老城蝶变。要优化老城基础设施。加快老城区的道路、给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提升老城区的宜居宜业水平。加强老城区的智能设施建设,推动老城区的智慧化改造,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要推动老城产业升级。依托老城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推动老城区的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提升老城公共服务水平。加强老城区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老城区的社区治理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三是在开拓进取中推动新城崛起。要高标准规划新城建设。加强新城的交通、绿化、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新区,确保新城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要推动新城产业发展。依托新城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和项目入驻新城,推动新城经济快速发展;要打造新城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新城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打造具有新城特色的文化品牌。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建设文化设施等方式,提升新城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