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智慧梁厂自9月全面投产以来已完成258榀T梁
从7天1片梁到1天4片梁的“秘诀”
沃青青 俞玮熠 唐希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2月03日 第 01 版 )
摄影 通讯员 王添豪
□记者 沃青青
通讯员 俞玮熠 唐希
本报讯 从7天1片梁到1天4片梁,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智慧梁厂缘何能实现如此大的产能飞跃?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六横小郭巨的智慧梁厂,实地探寻其从“片产”到“量产”的增产秘诀。
走进智慧梁厂,只见一台全自动数控钢筋弯绕机正“埋头苦干”,每2秒就能生产出一个标准门字筋。由半成品堆放区、钢筋绑扎区、横移台座及内膜拼装区、混凝土浇筑区、智能蒸养区等多个功能区构成的生产线,通过移动台座串联成一体,高效且有序地运转着(见图)。
T梁的模型制作是整个生产线的第一个环节。“传统梁场的台座是固定的,主要依靠起重设备拖动模板来作业,并且模板的安装与拆卸工序较为繁琐,需要投入大量设备。而智慧梁厂采用移动台座与液压模板相匹配的方式,借助台车、轨道与电机驱动台座,让模板保持固定。这种创新模式不但能减少设备投入,还极大地提升了人工工效。”中国铁建港航局一工区总工程师徐斌介绍道。
混凝土浇筑,是制梁的关键,智慧梁厂采用三维行走布料机分层浇筑的施工工艺。徐斌表示,以附着式振捣器为主、插入式振捣棒为辅的集成振捣系统,能够依据振捣频率与时长的具体需求,对不同部位单动或编组联动振捣,可有效增强混凝土的强度与密实度。
在智慧梁厂,浇筑完毕的T梁还要享受专属“桑拿”。并列排开的白色集装箱就是智能“桑拿室”,门上方的LED屏实时清晰地显示着室内温度、湿度、时间等关键指标数据。“蒸养房升温、降温的速度每小时不超过10摄氏度,湿度大于90%,均由系统自动控制。”施工现场负责人曹工告诉记者。下紧转第2版▶ ▶上紧接第1版 “梁体在强度尚未达标时,就如同‘新生儿’般娇弱,在张拉、移梁等操作过程中极易出现开裂等质量问题。”徐斌进一步介绍说,传统梁场普遍缺乏高效的蒸养手段,梁体达到可张拉和转移强度耗时久。而智慧梁厂运用蒸养技术,能够快速提升T梁的强度,在提升工效的同时有力保障了质量的稳定性。
在智慧梁厂的数控中心大屏幕上,每一片梁都拥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从混凝土拌和到浇筑、养护、张拉压浆等近10道工序、68条生产数据,全方位实时动态监控制梁的全过程,实现数据监控与智能分析。“智慧梁厂‘智造’完成的T梁,不仅光滑、细腻、美观度高,而且内部没有多余气孔,每一片梁的形状误差都被严格控制在极小范围之内。”徐斌介绍说,整个生产工艺流程中,一旦任何数据出现偏差,系统会立即发出实时预警,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处理,确保每一片梁都能高质量产出,同时大幅缩减生产周期。
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项目作为大型跨海连岛工程,由多座桥梁及连接线构成高速公路通道,全线共设主线桥梁约17.76公里,其中特大桥约16.88公里,包含双屿门特大桥、青龙门特大桥两座世界级跨海大桥。该智慧梁厂主要承担积峙桥、干岩互通主线桥、干岩互通匝道桥、双屿门东引桥共计2146榀T梁预制施工重任。自今年9月份全面投产以来已完成258榀,占总工程量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