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我市海事服务产业从业者满怀憧憬——
让“海上加油站”升级为“海上综合服务区”
陈逸麟 任智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2月02日 第 01 版 )
□记者 陈逸麟 通讯员 任智
本报讯 随着《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台,舟山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全球大宗商品运输主要靠海运,海事服务水平至关重要。《方案》中“深化国际海事服务基地”章节明确,加快综合海事供应体系建设,支持舟山优化船舶、货物、人员进出境管理,允许开展锚地航修试点,构建国际航运服务体系。
这将给舟山海事服务业带来怎样利好?在链接全球大宗商品、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新征程中,舟山海事服务业将如何发挥作用?记者走访了我市相关管理部门、行业从业者。
浙江洲际之星船务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综合性海事服务公司,开展海运、船员管理、海事服务等多种业务。11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该公司,董事长王国锋手拿电话,一边记录,一边安排工作,忙碌中带着喜悦。
“我们公司承接了普陀西岙海事服务产业园的运营业务,12月就要正式开园了,这两天正在对接入驻商户,客商一拨拨地过来洽谈。”王国锋笑着说。
《方案》批复的消息传来,王国锋第一时间进行了研读,其中关于推动锚地供应服务从单一供油向物料补给、船舶维修等一站式服务拓展,允许开展锚地航修试点等举措,让他倍感兴奋。
“这些都与我们服务基地的布局不谋而合!”王国锋指着布局图,向记者介绍。普陀西岙海事服务产业园面朝通航能力20万吨级的福利门水道,总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设有海事服务技术维修车间、物料仓库、配套码头、办公大楼等,将为锚地船舶提供船舶技术、物料补给、船员换班等综合性服务。
“舟山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未来将有更多船舶进出宁波舟山港,海事服务市场更大,前景将更加广阔。”王国锋说,“现在全公司上下都非常振奋,我们正在‘招兵买马’,准备大干一场。”
多年深耕,舟山已成功跻身全球第四大船加油港,也是国内第一大补给港、最大的外轮维修基地和船舶交易市场。目前全市已集聚船舶供应、船舶维修、船员服务、检验检测、船舶管理、船舶经纪、航运金融、海事仲裁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600余家,预计今年总产出将突破630亿元。
在市港航和口岸局海事服务处处长沈毅斌的办公室内,一张更大的舟山海域锚地图上标出了舟山海事服务业未来蓝图的一个个关键点位。
“《方案》中对舟山海事服务产业发展作出了主线明晰的部署,关键词就是‘综合海事供应体系’,舟山要从原来的‘海上加油站’升级为‘海上综合服务区’。”沈毅斌说。
从“加油站”到“服务区”,海事服务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完善。舟山将打造“两区五园”,加快形成覆盖全域的“园区+锚地”一体化运营网络。
“两区”即新城和普陀两个省级航运服务集聚区,“五园”包括新城小干岛、普陀西岙、定海干石览、岱山衢山、嵊泗洋山五个海事服务产业园。目前,除洋山产业园还在建设外,其余园区都将在今年底前投运。
由点到面,打造国际海事服务高地,意味着服务水平的跃升。今年7月,我市出台了《舟山国际海事服务“三提升”举措清单》,45条举措突破了锚位间距优化、两舷同步搭靠作业、条帚门锚地夜间加油作业等瓶颈,同时推动LNG加注辅助拖轮费用大幅下降。接下来,还有一批政策举措还将陆续出台。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方案》部署,通过制度、服务、模式等创新,逐步实现‘服务最优、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总体目标。同时,加大产业链项目和强链补链企业招引,推进舟山海事服务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力争到2027年实现总产出1000亿元的目标。”沈毅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