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普陀:
深化海上融治理 打造“枫调渔顺”矛调新模式
刘宇翔 郭钊翔 邵宇翔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1月21日 第 04 版 )
普陀公安联合舟山边检执勤七队开展联合执法
□刘宇翔 郭钊翔/文 邵宇翔/摄
普陀作为海洋大区,拥有“世界三大群众性渔港”之一的沈家门渔港,年均渔船流量超10万艘次,大流量也带来了相对复杂的涉海环境,导致人损、海商、劳资等涉海矛盾纠纷多发,每年海上重大纠纷数占全区比重一半以上。
今年以来,普陀区公安分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深度融合海上融治理中心优势资源,进一步深化多元共治、综合协同,打造“枫调渔顺”矛调新模式。自运行以来,累计调处复杂涉海矛盾纠纷240余起,调解成功率超90%,调处群众满意度达100%,调解协议履行率在99.5%以上。
“误工费刚才支付了,这个事情就到此为止了,各自以后都要好好工作好好生活……”10月25日,在普陀区海上融治理中心,“徐海东调解工作室”调解员向因工伤引发误工费赔偿纠纷的姚先生和船东老鲍说道。至此,这起纠纷画上圆满的句号。
原来,姚先生此前在老鲍的渔船上从事捕蟹工作,其间不慎导致右手受伤。受伤后,医疗费一直是老鲍承担,恢复后,双方谈起误工费时发生了分歧。民警得知后,引导至海上融治理中心。调解员就双方的分歧,通过一轮又一轮调解,使得双方达成一致协议。
“方便、专业,效率还高,本来以为还要为这个事再奔波,没想到这里一站就解决!”拿着调解协议书,姚先生夸赞道。这仅仅是普陀公安“枫调渔顺”矛调模式调处涉海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矛调硬核实力来自哪里?普陀公安以海上融治理中心为主平台,在中心成立“徐海东调解工作室”,由民警徐海东兼任法治服务分中心主任,通过“一室”牵引联动海事法院、海事渔事调解委、行业协会等中心成员,联合开展矛盾纠纷专业调解。同时,引入多家涉海行业协会随驻调解工作室,吸收拓展“海上老娘舅”“东海渔嫂”等多支矛盾纠纷调解队伍,挖掘具备群众信服力的工人、船长、楼长组建矛调“最小作战单元”,联动涉海部门开展矛盾纠纷调前感知、预警分析、调处化解、履行保障等工作。今年以来,全区涉海发案同比下降21.3%。
不仅如此,还推动建立“3+1+N”海上专属网格,以区、镇、村三级调解组织为基础,海上网格员为触角,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为补充,贯通“浙里解纷码”等线上应用,推出“矛调一件事套餐”,细化船舶碰撞、船员欠薪、海上人身伤害、船舶物料和备品供应合同等5类常见纠纷调处化解标准和流程;推动成立“一站式”国际海事商事争端多元化解平台,与省内外沿海涉渔地区建立协作机制,推动简单纠纷快调快处、复杂纠纷联调联处。
一艘外地籍远洋渔船与普陀籍渔船在沈家门渔港发生碰撞。事故发生后,所属海上网格的“红帆”船就近展开救助,“海上老娘舅”实地了解情况。但因该艘外地籍渔船已赴远洋生产作业,中途回港处理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海上融治理中心依托“一站式”国际海事商事争端多元化解平台,实时召集海洋经济发展、宁波海事法院等部门和专业律师力量,对案情进行把脉联诊,最终确定远洋渔船就近靠岸勘验、异地评估损失的解决方案,实现纠纷圆满化解。
针对辖区海岛分散,小岛较多情况,普陀公安联合法院在全区近20个悬水小岛推出“海上共享法庭”远程调解,串联线上法律咨询、文书送达、普法宣传和线下复杂纠纷调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