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活着的“王成”

——志愿军老战士洪炉与电影《英雄儿女》幕后的传奇故事

涛声 字数:

《 舟山日报 》( 2024年11月18日 第 02 版 )

  洪炉(中)、蒋庆泉(右)和陆洪坤合影

  上世纪80年代初,洪炉(左)在舟山部队采访时与作者合影

  □涛声

  上世纪六十年代,电影《英雄儿女》轰动全国。“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英雄王成的呐喊,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形象,也影响了几代人的价值观。而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就出自亲历舟山战役后又参加抗美援朝的,时任我军战地记者洪炉的笔下。但洪炉却鲜为人知。

  洪炉,笔名卢弘,1931年6月生于江苏泰兴,知名画家、作家、新闻工作者。13岁参加新四军,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援越抗美战争,先后被授予三级解放勋章和朝鲜军功章。

  洪炉的老家和我家是同乡同村同队且是邻居。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时任《解放军报》资深记者的他曾两次到舟山部队采访。我当时任舟嵊要塞(守备)区宣传处新闻干事,一天晚上,我陪同洪炉在部队礼堂观看电影《英雄儿女》,当影片放到王成高喊“向我开炮”的情节时,我发现他在用手帕擦眼泪,便问道:“这幕后莫非有传奇故事并与你相关?”洪炉说:“真被你猜对了,我正在寻找一位可能还活着的‘王成’。如找到再告诉你详情。”看完电影回到部队东门里招待所后,他赠送我一本他撰写刚出版的真实再现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小说《我们十八岁》。

  2015年5月,按预先约定,洪炉在北京北极寺部队干休所的家中接受了我的采访,听他讲述与电影《英雄儿女》幕后相关的传奇故事。那年,他85岁,虽然头发花白,但身体康健,双目有神,思维敏捷,记忆力惊人,回忆起60多年前的往事,连相关战役战斗的时间、地点、敌我双方的投入的部队、人数、伤亡等情况都记得一清二楚。

  英雄王成的原型出自他当年采写的战地通讯

  洪炉当年参加解放舟山群岛战役不久后,其所在部队便奉命入朝作战。1952年9月,时任23军战地记者的洪炉随部队到达朝鲜前线。

  “1953年4月中旬,惨烈的石岘洞北山第三次战斗打响,23军67师201团2营步话机员蒋庆泉跟随一个加强连攻占敌阵地。他的主要任务是用步话机联系我军后方炮兵,指挥炮兵打什么位置,被誉为‘炮兵眼睛’。敌人拼命要夺回这个阵地,连攻3天。我加强连原有160多人,后仅剩下步话机员蒋庆泉和几名伤员。敌人蜂拥向我阵地冲来,蒋庆泉通过步话机告诉我炮兵:‘敌人离我50米、30米、20米,只有10米了。’最后,就剩下蒋庆泉。绝境中,敌人占领我阵地碉堡顶上,蒋庆泉就向后方的战友陆洪坤大喊:‘向我碉堡顶上开炮!’18日下午3点多,他背上的步话机被敌弹击中,蒋庆泉的声音消失了。后来,战友们没有找到蒋庆泉的尸体,以为他牺牲了,都赞扬他是个英雄。我找到当时和蒋庆泉一直保持通话联络的陆洪坤、谷德泰两位步话机员,采访、整理蒋庆泉的英勇事迹,写出标题是《顽强的声音——记步话机员蒋庆泉》的战地通讯。文中,我将‘向我的碉堡开炮’简化成‘向我开炮’。”洪老一边拿出珍藏的已发黄的当年笔记本手稿,一边回忆说。

  战后,蒋庆泉的名字迅速响彻23军。各种以此为题材的话剧、歌曲、诗歌纷纷亮相或在创作之中,其中洪炉采写的战地通讯《顽强的声音——记步话机员蒋庆泉》正准备在媒体上公开发表。

  “上级突然通知,停止对蒋庆泉事迹在部队的一切宣传。原来美军提供的被俘志愿军名单中出现了蒋庆泉的名字。但他那句著名的‘向我开炮’迅速在部队中流传……”

  洪老继续回忆说:时间刚刚过去两个月,在1953年7月的2812高地反击战中,坚守阵地的我军部队伤亡惨重,美军指挥官带领近1个连队向我阵地冲锋……危急时刻,23军73师217团通信连步话机员于树昌在蒋庆泉的事迹感召下,也同样喊出“向我开炮”的呼声。瞬间,我军炮弹呼啸而来在阵地落下,于树昌与100多个美国兵同归于尽。洪炉当即同战友田金波赶到现场,采访战斗中在指挥部一直保持与于树昌通信联系的通信排长孙绍军等人后,写出了《向我开炮》的战地报道。不久发表在《人民日报》上,被国内多家媒体转载,并入选周扬和郭沫若主编的报告文学集《志愿军一日》一书中。后来,这篇报道被电影《英雄儿女》的编剧毛烽和导演武兆堤发现,结合英雄杨根思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情节,塑造出了“王成”这一英雄形象。

  寻找活着的“英雄”

  “在我心目中,不仅杨根思、于树昌等志愿军勇士是电影《英雄儿女》‘王成’的原型,蒋庆泉也是‘王成’式的英雄,因为他是部队最早喊出‘向我开炮’的志愿军战士。他因受伤被敌俘虏,回国后被剥夺了包括荣誉等所有的东西。多年来,我一直为他遗憾和抱不平。”洪老说。

  朝鲜战争结束后,洪炉一直想念这位从未见过面的英雄战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洪炉便重新试着寻找蒋庆泉,但对他老家的情况全然不知。23军在后来整编到了其他部队,也找不到他的档案资料和线索。于是,洪炉先后撰写了《关于王成原型》《“向我开炮”的又一轶闻》和《呼唤“王成”:“你在哪里?——向我开炮”英雄故事后面的故事》等文章,在报纸上和互联网上发表,苦苦寻觅着蒋庆泉。在那篇《呼唤“王成”:你在哪里?》文章中,洪炉提到了曾在指挥所与蒋庆泉直接通话的谷德泰和陆洪坤两人的名字,并希望找到两位老兵,还原那段被湮没的历史记忆。但时间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仍音讯全无。洪炉不灰心,继续坚持寻找。2004年,他在央视《电影传奇》节目中,说出《向我开炮》的原型名叫蒋庆泉。后来,在记者朋友山旭等其他热心人的帮助下,洪炉终于在辽宁省锦州市松山新区大岭乡大岭村找到了蒋庆泉,并找到当年采访对象陆洪坤、谷德泰等知情的志愿军老战士。在家乡名人联谊会会长傅文章的帮助下,洪炉又找到了英雄于树昌烈士的亲属。

  “英雄”含泪埋名数十年

  2010年4月的一天下午,洪炉终于在锦州市松山新区大岭乡大岭村见到了双手布满老茧、满脸皱纹的蒋庆泉,见面第一句话是:“让您受委屈了……”两人激动地相互久久拥抱。

  心相通,情意浓,相互倾诉,彻夜长谈。两位志愿军老战友共同回忆起几十年前那场血与火的战斗:

  敌人的炮弹雨点般落在我阵地上,部队伤亡很大,所有能动的伤员都还在坚持战斗,打退敌人多次冲锋,最后子弹打光了……蒋庆泉高喊:“向我碉堡顶上开炮!”但他并未等到所要的我方炮火,却被敌人的弹片击中了后背的步话机。负了重伤的蒋庆泉在地上爬,想自杀,可枪里没子弹。当时他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不能当俘虏”。后来,敌人一枚瓦斯弹打入碉堡,他昏了过去。当他醒来睁开双眼时,已躺在一辆装满美军尸体和志愿军被俘人员的运输卡车上,并有全副武装的美军士兵押车。他意识到自己还没死,想挣扎跳车逃跑,可浑身伤痛动弹不得。蒋庆泉被押解到汉城、釜山的战俘集中营。在汉城的部队医院经过治疗,过了1个多月,他才能说话。先后被敌人审了多次,他的回答都是:“我是1953年1月参军,我在1军1团1营1连1排1班,其他我不知道。”“我爱我的祖国和家乡,我坚决要求回我的祖国。”由于蒋庆泉“顽固不化”,他被送到济州岛的战俘集中营,受尽折磨。

  直到1953年板门店停战协议签订后,蒋庆泉和6000多名志愿军战俘才得以一起回国。他被送到辽宁昌图的归来人员管理处,接受严格审查,好在67师政治部为蒋庆泉提供了足够的支持,证明他打仗表现好,他只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幸运地保留了党籍和军籍,后被作复员处理。

  从此,蒋庆泉变得沉默寡言,在辽宁老家“隐居”了半个多世纪。1956年,28岁的蒋庆泉结婚后,在老家一直务农,并育有2子3女。数十年来,他在朝鲜战场“向我开炮”的这段经历从没对邻居、妻子和子女提过半句。蒋庆泉告诉洪炉,1966年,他看了电影《英雄儿女》后,“哭了整整一个晚上。”“不为別的,就是觉得同样的事自己也经历过,让他想起了石岘洞北山,想起了那些牺牲的战友。”蒋庆泉不愿过多谈自己参加抗美援朝战斗的事,因为他曾有个身份是“俘虏”,觉得一生耻辱。

  “不幸陷囹圄,战俘名声坏”。谈起这段被俘经历,额头上还有弹片印记的蒋庆泉仍激动不已。蒋庆泉说,“我不是什么英雄,但也绝不是贪生怕死的孬种;我是负重伤被俘,不是投降和当叛徒……”看得出来,俘虏身份在他内心依然很纠结。

  直到1981年12月的一天,当时的县民政局和组织部来了两位同志,宣布取消他的党内处分。那一天,在朝鲜战场上一滴眼泪都没流过的蒋庆泉,大哭了一场。

  对蒋庆泉的遭遇和不幸,洪炉非常理解和同情。他认为,英雄不应该被埋没,奖章应该挂到蒋庆泉身上,在战场上流过血的英雄不应该再让他们流泪。

  几个月后,洪炉联系陆洪坤、谷德泰等志愿军战友再次上门看望慰问蒋庆泉,尽力帮他抚平心灵的创伤。由洪炉、陆洪坤等战友提供证明,蒋庆泉恢复了老兵待遇;民政部门专门为蒋庆泉安排治疗,取出他眼内残留弹片;应洪炉邀请参加志愿军老兵的聚会,原23军老政委裴国玉将军将自己胸前的一枚印有“和平万岁”的纪念章摘下来,送给蒋庆泉时说:“你是真的英雄!”

  蒋庆泉顿时热泪盈眶,激动地说:“这一天来得不晚,让我在人前当个光明磊落的人!我感谢党和政府特别是老首长、老战友的关心!”从此,蒋庆泉老人彻底解开心结,走进公众视线。

  2014年,是洪炉从军70周年的日子。他在家乡当年的新四军老根据地筹办个人书画展前,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专门为他题写了“老兵洪炉从军从艺七十周年纪念展览”。洪炉邀请蒋庆泉等志愿军老战友到泰兴黄桥相聚,然后一起来到宣泰路49号的烈士陵园,祭奠和缅怀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蒋庆泉在英雄的墓碑前长跪不起。他说:“比起杨根思和当年那些在朝鲜战场牺牲有的连名字都不知道的战友,我幸运多了。”

  作者补记: 2019年11月21日,洪炉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在八宝山东告别厅,上百名新四军和志愿军老战士或子女前来送别。从老家赶来的蒋庆泉强忍悲痛含泪向洪炉的遗像送上最后的军礼。

  2024年6月,今年96岁的蒋庆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洪炉同志是个好记者,也是我人生路上的贵人!”